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高于心理干预对照组的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抑郁症状,促进卒中后肢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2):1755-1757
目的:探讨仲景六经理论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诊治上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仲景六经理论为基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阐述辨证治法。结果:仲景六经理论中的经方论述可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辨证治疗。结论:仲景六经理论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可为临床证治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3个方面阐述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普遍得到共识,治疗手段灵活,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比较缺乏客观化、标准化;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基础研究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特点,分析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卒中患者90例,对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状态的评定,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历程、家庭关系、并发症等方面的资料,依照中医上对抑郁的判定标准进行症状、舌苔等测定,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90例卒中患者中有36例患者卒中后处于抑郁状态,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年龄、患病历程、家庭关系等方面的资料与抑郁没有直接关系,神经功能、情绪、并发疾病等是影响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因素。36例抑郁患者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结为肝郁、肾亏气虚、气虚、血淤积、心脾虚弱等,说明抑郁状态与心、肝、脾、肾联系紧密。结论:对于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中医证候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抑郁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5.
整体观辨证观对中医整体护理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工作 ,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但实践必须要以理论为指导 ,为此 ,对中医护理进行理论探讨 ,是非常必要的。将中医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辨证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对比、探讨 ,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 ,故在引进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同时 ,仍可保持中医学术体系中所体现的整体观、辨证观 ,取二者之长 ,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利用Notch信号通路来探讨调神开窍针刺法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联系,有利于揭示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实质,本研究从Notch信号通路与NSCs增殖分化的关系、针刺与Notch信号通路及NSCs的关系、调神开窍针刺法调节Notch信号通路治疗PSD的思路3个方面,从整体到分子多层次探讨NSCs在卒中后抑郁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机制,丰富中医治疗PSD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治疗PSD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5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采用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卒中后抑郁症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11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症侯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不同症侯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是脑中风后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属于中医学"中风"与"郁证"共病,其临床症状多变,脏腑辨证复杂,治疗有一定困难。多数医家从肝气郁滞入手,但这一证型并不能完全覆盖卒中后抑郁的所有症状。因此,闫咏梅教授提纲挈领,将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证型化繁为简地分为阴类证和阳类证,自拟"醒脑解郁方""解郁宁神方",并且已在大量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验证效果显著。此外,基于络病学说的"脉络-血管系统同一性理论"及"络以通为用"的治则,亦可解释"醒脑解郁方"及"解郁宁神方",体现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及联系性。此篇文章旨在从络病学说角度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为卒中后抑郁及其他内伤杂病可以从多方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惠芬  黄少君 《新中医》2010,(8):152-153
<正>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为目的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其整体观、辨证观与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一致。中医护理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在整合中医整体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与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中医理论在中医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整体观、运动(变易)观、阴阳平衡观三个方面阐释《周易》哲学观对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影响:第一,在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观影响下,证反映整体功能反应状态的失调;辨证论治时强调三因治宜,具体的方药也渗透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思想。第二,中医学对病证的认识几乎处处体现了运动(变易)思维的指导,总结疾病的演变规律构建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体系;《周易》运动的"圜道"特性也在中医辨证有所体现。第三,《周易》学的阴阳平衡论,对中医疾病诊治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决定作用。总之,《周易》哲学观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212-216
卒中后抑郁易被患者及其家属误认为因卒中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等因素,造成卒中后抑郁的漏诊率极高,其临床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卒中后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并发症之一,严重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的积极治疗是极其必要的。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西医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临床应用均可不同程度显效,但存在如起效慢、疗程长、部分不良反应大、撤药综合征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遗传等多层面,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因而靶点单一的药物,其疗效可能存在限制。中医学从整体观对疾病辨证论治,在辨证精准的情况下,具有疗效显著、个体化强、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多层面发挥疗效等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本文着重阐述中药单味药、经方、自拟方等现代中医药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卒中证候与PSD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36名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中医辨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评价PSD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与卒中证候的相关性。结果:453例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4.2%(453/836),不同中医证候患者PSD检出率差异不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证候与PSD证候无关,痰、瘀等因素在PSD每一证候中均有分布,这些病理因素始终贯穿卒中整个病程。卒中后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是PSD的发病因素。结论: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睡眠及生活质量差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优势及不足,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搜集国内近10年来采用单味中药、复方合剂联合西药、针灸及综合治疗等相关治法,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对其诊疗特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单味中药、复方合剂联合西药、针灸及综合治疗均对卒中后抑郁具有确切疗效,其中复方合剂联合西药临床应用最多,颇获良效。结论: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特别是复方合剂联合西药的治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卒中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致使卒中后抑郁人数渐渐增多。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差,容易造成病情迁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疗效颇佳,本文将从心肾方面阐述本病,为本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阳阳  张飞龙 《光明中医》2014,29(11):2407-2409
本文从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心理情志、预防养生保健等方面探讨中医护理的特点及优势.中医护理的整体辨证理论,简便易行、较低的成本、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以及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理论,将现代护理观与中医护理基本理论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等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推动中医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以确定中医辨证分型是否为影响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以期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手术及放化疗情况等预后因素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发病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期,是否手术以及辅助放化疗手段均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55-1157
伴随年龄增长,卵母细胞衰老进程逐渐加速,但其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基因、转录、蛋白以及代谢物等各个层面,机制尚未清晰。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动态观"等学术思想有较高的趋同性,故文章将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中医"七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深刻价值,为临床中医药改善高龄辅助生殖助孕结局提供新的思路,为解决高龄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算机检索筛选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文献,整理及归纳其研究成果以反映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广。从中药、针刺、中医综合治疗3个方面对其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要阐述各种疗法的应用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鉴于当前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完善中医对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机制研究,并确定统一的辨证分型体系,从而更科学系统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穴;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可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作用的穴位;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作用的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