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孕前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前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前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孕前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 共纳入1 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 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88例(37.9%)、过多592例(46.0%)。新生儿出生体重(3 380±38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 286)。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1/175)。巨大儿产妇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 kg。结论 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所辖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岁儿童的体格检查数据库,截取5~8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体检时行问卷调查生育史、出生体重、妊娠情况和出生后喂养史。按照出生体重分为:2 500 g(低出生体重儿)、~3 0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巨大儿)。采用多元logistics分析评估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并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99 897名5~8岁儿童进入分析,超重发生率为10.1%,肥胖发生率为5.0%。11.4%的儿童为低出生体重,7.3%为巨大儿;出生体重2 500 g、~3 000 g、~3 500 g、~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4%、7.6%、9.2%、11.5%和14.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3.9%、4.4%、5.9%和7.9%。2简单相关分析发现,~3 500 g、~4 000 g和≥4 000 g组出生体重与儿童体重呈正相关(P0.000 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身高、分娩史、孕周、喂养史和身高后,仍具有显著相关性。3与出生体重~3 500 g组相比,~4 0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31%和43%,~4 500 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76%和103%;~3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最低(RR=0.80,95%CI:0.73~0.88,P0.000 1;RR=0.87,95%CI:0.77~0.98,P0.000 1),调整了年龄、性别、孕周和产式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5、6、7和8岁儿童~4 000 g和≥4 000 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相近;2 500 g组肥胖的风险RR为1.07(95%CI:0.79~1.43),P=0.27。结论出生体重对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出生体重3 500 g儿童5~8岁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出生体重儿0~6岁体格生长水平特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秀  郭志平  王卫平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25-727,733
为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样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0~6岁的体格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在各年龄段的体重、身高和体块指数均为4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最小。体重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3个月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最快,足月小样儿次之,巨大儿最慢;12个月以后,4组的体重增长速度接近相等。身高增长速度在生后头3个月以巨大儿最大;但3~12个月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最快。营养不良和矮身材发生率在低出生体重儿中最高,而肥胖发生率以巨大儿最高。提示应针对不同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的生长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昆山市孕妇孕早期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各组分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 在江苏省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围产期保健监测平台上,收集2009至2010年常规围产期保健数据,筛选并分析在孕早期(孕20周以内)行初次产检且体格测量数据完整(包括孕妇体重、身高和血压),同时采集孕早期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测数据。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有关MS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超重/肥胖采用BMI≥24 kg·m-2作为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早期MS及其各组分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结果 共有1 405名孕妇围产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次产检时平均年龄为(26.5±3.2)岁,平均BMI(20.8±2.7)kg·m-2,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07.7±10.0)和(69.3±7.0)mmHg。孕早期平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空腹血糖(FPG)分别为(2.4±1.0)、(2.0±0.4)和(4.5±0.5)mmol·L-1。共有25名(1.8%)孕妇符合MS的诊断标准,其中超重/肥胖、高TG、低HDL-C、高血压和高FPG的患病率分别为12.0%、76.2%、2.8%、2.6%和2.3%。孕妇分娩时平均孕周为(39.0±1.4)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65.0±418.6)g,其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7.0%。497名具完整的孕早期和出生结局数据,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孕早期超重/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 95%CI: 1.0~5.5)。结论 昆山市2009至2010年孕妇孕早期MS患病率为1.8%,其最主要的两个组分是超重/肥胖和高TG,并且孕早期超重/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对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的管理,有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的孕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受膳食咨询) 和对照组(未接受膳食咨询)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GDM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标准。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结果 ①10 421名孕妇的围生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诊时平均孕周20.8(19.4~22.4)周,初诊时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L)平均水平分别为(4.3±0.4)、(1.3±0.6)和(4.7±0.8) mmol·L-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1.3±11.5)和(67.9±13.3)mmHg。高危孕妇的GDM的患病率为15.8%。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55.4±426.0) g,巨大儿发生率6.2%。②812名GDM孕妇中,干预组570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20周体重、初诊时血糖、血脂等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干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 347.4±19.6) vs (3 450.3±35.6) g(P=0.007)、6.7% vs 15.6%(P=0.001)和26.3% vs 47.9% (P<0.001)。随着营养干预次数的增加,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下降趋势(r=-0.126,P=0.003;r=-0.112,P=0.002),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依次降低。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20周时体重(OR=1.08,95%CI:1.07~1.0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OR=1.10,95%CI:1.07~1.12)和GDM(OR=1.63,95%CI:1.22~2.19)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危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危险因素管理以及膳食指导干预,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有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前双亲体重指数(BMI)和母孕期体重增值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定期产检并足月单胎分娩的孕妇1 127例,收集其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值、孕前丈夫BMI、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父母BMI和母亲孕期体重增值之间的相关性及两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 127例足月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检出25例(2.22%),巨大儿检出43例(3.82%)。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三组双亲孕前BMI值、母亲孕期体重增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双亲BMI值、母亲孕期体重增值呈低度正相关(r=0.097~0.322,P < 0.05);母亲孕前低体重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RR=4.17,95% CI:1.86~9.38);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孕期体重增值超标可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别RR=3.59,95% CI:1.93~6.67;RR=3.21,95% CI:1.39~7.37)。未发现母亲孕前BMI与孕期体重增值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双亲BMI和母亲孕期体重增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而母亲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值之间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北京、哈尔滨、长沙及广州4个城市5 539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相关数据,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性别和胎龄,母亲产次、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加体质量、文化程度和职业8个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儿为男性(OR=2.13)、母亲年龄≥25岁(OR=3.30)、母亲妊娠前BMI≥24.0 kg/m2(OR=3.77)、母亲孕期体质量增加≥12.5 kg(OR=1.64)为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妊娠前BMI18.5 kg/m2(OR=2.25)、早产(OR=16.43)是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母亲孕前BMI偏高或偏低是导致异常出生体质量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妊娠期血糖控制情况不仅与早产、巨大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脏发育畸形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近期不良结局有关,而且与持续的糖耐量受损、肥胖、代谢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及眼科疾病等远期结局相关。正确认识GDM对新生儿近期与远期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母亲妊娠糖尿病及妊高征对新生儿内分泌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对高危儿血糖、胰岛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的影响,检测糖尿病组42例,妊高征组144例,健康对照组23例,均于出生24~48小时内采取股静脉血,测定有关内分泌水平.结果显示(1)糖尿病组胰岛素、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2)妊高征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与妊高征二组比较,IGF-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均对围产儿内分泌产生影响,可引起血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尤其以前者为甚,可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及血中IGF-1水平升高,胎儿柯兴氏面容、RDS及巨大儿的发生显著增高,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巨大儿0~18月龄生长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巨大儿出生后的生长情况以及18月龄时超重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84例无基础疾病的巨大儿纳入研究,定期随访其生长情况,并比较分析18月龄时超重的相关因素。结果:18月龄时,84例巨大儿中有24%超重(20/84),男婴的超重比例高于女婴(30% vs 11%,P<0.05)。18月龄时超重组的6月龄超重比例及12月龄超重比例均高于非超重组(80% vs 22%,P<0.01;80% vs 13%,P<0.01)。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巨大儿出生体重、0~6月体重增长、7~12月体重增长和13~18月体重增长与其18月龄时按身长的体重Z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0~6月体重增长与18月龄时Z评分相关性最高(r=0.597,P<0.01)。结论:对出生巨大儿,应重点干预出生后6个月内的体重快速增长,尤其是男婴,以预防幼儿期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