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CBC液)在重症心脏瓣膜(SVHD)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成人SVHD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n=20)、CBC停搏液组(n=20)。测定围术期6个时点的血清cTnI、CK-MB水平。比较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后血清中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术后6 h HTK组cTnI、CKMB明显低于CBC组。HTK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远高于CBC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ICU停留时间HTK组明显少于CBC组。结论 HTK心脏停搏液对SVHD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4:1CBC液。  相似文献   

2.
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与冷晶体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HTK液组、冷含血停搏液组(BC)、冷晶体停搏液组(CC)。测定围术期血浆cTnI、CKMB水平。术中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cTnI、CKMB分别于术后1 d、ICU 1 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后10 m in,HTK液组cTnI低于BC组与CC组(P<0.05);ICU 1 h时点CC组cTnI高于HTK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CC组心肌损伤程度较HTK液组、BC组重。HTK液组与BC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CC组(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μg~10μg/(kg.m in)者,HTK液组少于BC组及CC组(P<0.05)。结论HTK液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冷含血停搏液、冷晶体停搏液相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4:1含血冷停搏液(St.Thomas液)在全机器人心脏瓣膜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使用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周围体外循环(PECC)下完成心脏瓣膜直视手术11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79例,二尖瓣置换32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PECC。心肌保护分别采用HTK液(n=46)和4∶1含血冷停搏液(n=65)灌注,使用BD14G静脉穿刺针作为停搏液灌注针,经胸壁穿刺进入胸腔后插入升主动脉,TEE评估停搏液灌注针插入的深度、位置及停搏液灌注效果。HTK液经升主动脉一次性灌注1 300~3 000 ml(25~30 ml/kg),灌注时间4~6 min,灌注压力200~250 mm Hg;使用4∶1含血冷停搏液者,首次灌注剂量1 000~1 500 ml(20 ml/kg),灌注压力300~380 mm Hg,灌注流量250~350 ml/min,以后每20~30 min半量复灌。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CK、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胸腔引流量等亦无显著差异(P>0.05);HTK液组停搏液用量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术中钠离子明显降低(P<0.05);液体总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HTK液和含血冷停搏液在机器人心脏瓣膜手术中均能获得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不影响手术进程,较为实用,但易导致血液过度稀释及低钠血症,需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血管手术中采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心脏停搏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100例采用多次灌注含血停搏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含血停搏液组(BC组),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100例使用单次灌注HTK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HTK液组(HTK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在上述资料中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匹配,消除体外循环时间上的差异。共获得BC组43例与HTK组43例配对。结果 BC组平均阻断时间为(102±40)min;HTK组阻断时间为(103±31)min(P=0.87)。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没有差别。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手术当天显著增高,术后第1 d、2 d逐渐回落,统计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无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HTK液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同含血停搏液多次灌注一致。单次灌注HTK液具有简化外科操作的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脏瓣膜手术中采用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4月行心脏瓣膜手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中采用单次灌注HTK液(HTK组),25例采用多次灌注1∶4含血停搏液(B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HTK组的心脏彩超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大于BC组(P<0.01);术后第1天HTK组的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低于BC组(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心脏停搏液灌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后并行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时间、术后病房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TK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第1天CK|MB值(R=0.604,P<0.01)及TnI值(R=0.558,P<0.05)有明显相关性。结论HTK液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量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HTK液及含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6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采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单次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含血停搏液组使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在心肌缺血期间每隔20 min灌注一次.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等数据.结果 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22.2±399.3) 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3.06±0.72)次,平均灌注量(2 837.3 ±249.6)ml,两组患者心脏均停跳良好.两组患者血液中的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2h时均显著升高,术后2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48 h时呈下降趋势.HTK组血清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开放后2h、术后24h、术后48h均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HTK组体外循环费用显著高于含血停搏液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外科治疗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围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指标较含血停搏液有所改善,对术后恢复作用与含血停搏液相似.  相似文献   

9.
康斯特保护液与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作用的比较。方法应用HTK液(HTK液组)25例,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对照组)25例。手术种类: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左房粘液瘤切除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式相同,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和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进行顺行或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对照组按400 m l/m2灌注心脏晶体或冷血心肌麻痹液,每30 m in灌注一次;HTK液组用4℃~8℃的HTK液按30~40 m l/kg以100 mm Hg的灌注压力进行灌注并在10 m in内结束,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20m in,或出现心电活动再进行灌注。观察的指标:体外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天数。结果自发性复跳率无差别,HTK液组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的天数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HTK液可以明显地保护心肌功能,但是心脏自动复跳率较低与文献报道有矛盾,这可能与这组研究的资料样本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缺点容易造成血液稀释,尤其在婴幼儿患者,而且产品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冷-温含血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先用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诱停心赃,再灌注冷高钾含血停搏液,主动脉开放前再灌注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各18例,观察心脏复苏及心肌酶变化.结果温-冷-温停跳组自动复跳率及心肌酶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冷-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较冷高钾含血停搏液有更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温-冷-温灌注方法和单冷含血停搏液灌注方法在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84例择期瓣膜置换病人分为2组,一组先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继用冷血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停搏液再灌注(组Ⅰ)。一组单用冷(4℃)含血停搏液灌注(组Ⅱ)。2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主要器官功能和身体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于麻醉开始前和主动脉开放后即刻、1h、3h、6h、12h、24h、48h、72h抽取外周血测定CK-MB、CTnT含量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2组病人术前CK-MB和CTnT无显著差异,术后均增高。组Ⅰ增高较组Ⅱ增高少,有统计学意义。组Ⅰ自动复跳率较组Ⅱ为高和辅助循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等较组Ⅱ为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冷-温灌注方法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含乌司他丁的心脏停搏液是否对体外循环下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U组的心脏停搏液为含乌司他丁5 000U/kg的St'Thomas停搏液,C组为单纯的St.Thomas停搏液。分别于诱导前、主动脉开放后即刻及术毕、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记录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ICU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U组的并行循环时间和心脏自动复跳率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CKMB、cTnI、TNF-α和IL-6及MDA均较基础值显著增高,SOD则明显降低(P〈0.05),且在手术结束时达峰值,但U组仍与C组有差异(P〈0.05)。U组多巴胺的平均使用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则无差异(P〉0.05),数据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结束即刻TNF-α和IL-6均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IL-6与cTnI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SOD与CKMB和cTn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MDA只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的损伤,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了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离体兔心模型,观察常温充氧晶体心停搏液(A组,n=8)和常温氧合血心停搏液·(B组,n=8)持续灌注两种方法对心肌能量代谢、水及电解质的影响,借以评价此两种方法对心肌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两组心肌腺苷酸含量,能荷(EC)、水含量及电解质(Na+、K+、Ca++、Mg++)在停跳前、停跳10min、45min、复跳10min无明显差别,且两组同期比较上述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常温充氧晶体心停搏液与常温氧含血心停搏液对缺血期心肌均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温血停跳和冷晶停跳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 40例二尖瓣置换的体外循环 (CPB)的病人分为两组 ,2 0例 (Ⅰ组 )用 4∶1温血高钾停跳液诱导停跳后 ,再用冷血高钾停跳液灌完首量 ,每隔 30分钟再灌冷血低钾停跳液 1次 ,开放升主动脉前用温血灌注。 2 0例 (Ⅱ组 )先用冷晶高钾停跳液灌注停跳 ,然后每隔 30分钟用冷晶低钾停跳液灌注 1次。结果 Ⅰ组的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1)。Ⅰ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及辅助循环时间显著少于Ⅱ组 (P <0 .0 5和P <0 .0 1)。Ⅰ组的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Ⅱ组 (P <0 .0 1)。结论 温血停跳较冷晶停跳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a 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心脏,用酶解法分离成具有搏动性的心室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基础组、STH2组和TTX组,STH2组和TTX组分别应用STH2停搏液和TTX停搏液处理,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停搏/复搏细胞模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期的[Ca2 ]i.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搏动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TTX组和STH2组细胞复搏后[Ca2 ]i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1),但TTX组[Ca2 ]i明显低于STH2组(P<0.01);在停搏期间,TTX组细胞[Ca2 ]i上升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STH2组;STH2组和TTX组细胞复搏后搏动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TTX组复搏后具有正常活力的杆形心肌细胞比例高于STH2组(P<0.01).结论河豚毒素停搏液能减轻心肌细胞内Ca2 超载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Myocardial protection remains a problem in clinical practice despite that medium col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and myocardial protection by hypothermic cardioplegia have widely been adopted in open heart surgery under direct vision. In our stud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by warm blood cardioplegia and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is new technique, we established a model of warm blood cardioplegia in cultured myocardial cells of newbron rats and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at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l)加入Thcmas 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lxxn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c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