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鑫明 《华夏医学》2009,22(5):990-992
由于肛门部感觉敏锐,一般肛周疾病术后疼痛剧烈,患者非常痛苦,且由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易引起术后并发症,故肛周疾病的术后镇痛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蛛网膜下腔注药镇痛效果确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阿片类激动药是目前临床上术后镇痛的最常用药物之一,其中吗啡是最经典的药物,蛛网膜下腔注射后作用于脊髓后角和神经根的阿片受体,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骶管内吗啡与东莨菪碱对肛肠外科手术预先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5例,选用单次改良骶管阻滞。骶麻完成3min后,A组骶管内注入吗啡1.5~2mg和东莨菪0.2mg,B组骶管内注入生理盐水5ml。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镇痛效果,术后4、8、12、24、48h排尿、排便时的VAS值,A组明显低于B组,副作用A组明显低于B组,受疼痛影响相关项目,A组明显小于B组。结论:吗啡复合东莨菪碱骶管内预先镇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曹刚 《大家健康》2016,(6):56-56
目的:探讨复方亚甲蓝用于肛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肛肠手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吗啡联合罗哌卡因镇痛,给予观察组复方亚甲蓝镇痛。观察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镇痛率为95.8%,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亚甲蓝用于肛周术后患者的镇痛中,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柳毅  匡显发  罗小群 《当代医学》2021,27(15):63-65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肛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肛周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镇痛药物使用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罗呱卡因超前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舒芬太尼.两组术后均给予罗呱卡因+氟哌利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  相似文献   

5.
肛肠外科手术以骶管麻醉为主,由于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常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加之术后肛门填塞和禁饮限制了术后镇痛的应用。根据吗啡椎管内镇痛脊髓作用机理和超前镇痛的原理,我们尝试骶管内预注小剂量吗啡用于骶麻后术后镇痛,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6至2008年共收治肛周疾病痔、瘘2093人.男性占70%女性占30%.年龄从出生20几天到85岁.通过手术治疗及良好的健康指导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7.
万晓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48-14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肛周疾病手术的护理整体配合。方法:通过对125例肛周疾病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健康指导的不断总结和持续改进。结果:有效实施护理配合、顺利开展手术。结论:肛周疾病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主动默契配合,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让病人了解相关术前准备和术后症状及自我护理的基本要求和知识,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吗啡超前镇痛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择期妇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吗啡超前镇痛组(M)62例,对照组(L)72例,分别观察术中术后镇痛时间、效果、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合并症等。结果:M组术中加药间隔时间较L组明显延长(P〈0.01),利多卡因用量M组明显低于L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Ⅲ级,镇痛时间大于24h者,M组74%,L组22%,M组明显高于L组。结论:吗啡超前镇痛是妇产科手术中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肛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毕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50mg,然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适度评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优于单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剂量吗啡复合纳络酮用于肛肠科手术术后骶管内镇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N(吗啡0.08 mg/kg+纳络酮0.002 mg/kg)组,R(吗啡0.08 mg/kg+雷莫司琼0.3 mg)组和C(单用吗啡0.08 mg/kg)组,各组(30例)均加NS至15 mL。患者术中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术毕经骶管腔内单次注射药物。观察术后4、8、12、24和48 h内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排尿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3组VAS无统计学意义;N、R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明显轻于C组(P〈0.05),N组排尿明显优于R、C组(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吗啡(0.08 mg/kg)合用纳络酮(0.002 mg/kg)可明显减轻肛肠术后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的吗啡副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早期排尿而不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煜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278-127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肛周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8年1月—2018年8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肛肠科收治的36例艾滋病合并肛周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和假性窦道形成。结论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隐私保护;术后做好饮食护理、疼痛护理、伤口护理、针对性地开展术后宣教,可以使艾滋病合并肛周疾病手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病人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PCIA术后镇痛组(A组)和罗哌卡因+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联合PCIA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一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o。A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B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吗啡2mg共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泵注速度为2ml/h,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较B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皮肤瘙痒0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l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2例,眩晕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吗啡对肛周疾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20例肛周疾病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Ⅰ组(实验组)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3.5mg+吗啡0.5mg,Ⅱ组(对照组)腰麻0.75%布比卡因13.5mg,术后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术后各时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时间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6h,12h,36h,24h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但不良反应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肛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肛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肛管内齿状线上黏膜穿刺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均有心慌、疼痛、尿潴留、肛门下坠感等不良反应症状,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局部肿胀及出血的例数增多明显,经统计P<0.05。结论肛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肯定,可减少肛肠手术的术中或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内麻醉的应用及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哌卡因(Rop)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纯“左旋”对应体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临床麻醉与术后镇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儿科麻醉中应用Rop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安全性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研究涉及骶管麻醉、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等.并得到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应用不同浓度的Rop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比较其有效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酚曲马多片不同给药模式对肛周疾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肛周疾病术后病人分为2组,每组100例,分别在术后72h内按照按需给药模式和按时给药模式口服氨酚曲马多片,并在术后6h、10h、术后第1天、第2天晨起及睡前、术后72h记录VSA疼痛评分。结果术后6、72h两组VAS评分比较,X^2分别为0.824、0.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术后第1天、第2天VAS评分比较,X^2分别为0、0.002、0.0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时给药模式对术后的疼痛控制明显优于按需给药模式,可以为临床在肛周疾病术后疼痛控制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与静脉PCA在上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性、副作用及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80例ASAI~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P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PCA方案镇痛,N组患者术后由病房护士每1~2小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给予皮下注射吗啡镇痛.于术后2,4,8,12,24及48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疼痛缓解评分、恶心评分、皮肤瘙痒评分及累计吗啡需要量.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患者因为严重吗啡副作用(呼吸抑制、过度镇静或低血压)或需要补救镇痛药而退出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后2,4,8,12,24及48h的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痛觉缓解评分、恶心评分、瘙痒评分及累计吗啡消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由护士给予的皮下注射吗啡镇痛与PCA相比有着相同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因此可以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在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在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F组:氯诺昔康组20μg·kg-1·h-1;LF组:氯诺昔康组15μg·kg-1·h-1 吗啡10μg·kg-1·h-1;L组:吗啡25μg·kg-1·h-1。3组均以0.9%氯化钠溶液配至100ml,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负荷剂量镇痛药物(F组与LF组氯诺昔康0.16mg/kg,L组吗啡0.1mg/kg),持续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1.0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各组病人48h镇痛评分(VAS),病人对镇痛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8、16h的VAS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16h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价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嗜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吗啡术后PCIA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吗啡或氯诺昔康,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宣璇 《求医问药》2014,(17):70-70
目的 :探讨为行手术治疗的肛周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的肛周疾病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分别为100.0%、14.7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分别为73.53%、44.1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行手术治疗的肛周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