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1995年,我院对106例(128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手术切口选择作了改进,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4例,女42例;年龄27~84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48眼),继发性青光眼28例(2...  相似文献   

2.
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术后1周眼压为(12.80±5.70)mmHg,与术前的(27.90±6.50)mmHg相比,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认为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芳  李运 《山东医药》1996,36(12):28-28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治疗和预防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张芳,李运我们统计青光眼滤过手术72例76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7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4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继发青光眼2眼。均在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收治小梁切除术后结膜切口漏患者10例(10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56~74岁,平均60.5岁。左眼3例,右眼7例。原发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患者均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21眼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出院时眼压均〈21 mmHg。术后视力0.1~0.3者5眼,0.4~0.5者12眼,〉0.5者4眼。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严重虹膜炎症反应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4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下称联合术),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41例(41眼)患者,年龄51~7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0眼,外...  相似文献   

7.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莱州市人民医院(261400)吕桂成万玲敏尹云杰邱丽萍1991~1993年,我们对133例(163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其中63例(83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湿敷巩膜瓣(下称治疗组),患者年龄30~77岁;原发性...  相似文献   

8.
姜中铭 《山东医药》2011,51(31):103-10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54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仍〉4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生素眼水及皮质类固醇眼水点眼,常规阿托品散瞳。术后7—14d根据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及滤过泡功能拆除可调整缝线。随访视力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1—2d内前房形成25眼,3—5d前房形成20眼,1周后6眼浅前房者形成稳定前房。51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眼压〈21mmHg52例,需二次手术治疗2例,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对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贵  张辉 《山东医药》2006,46(27):54-55
对15例(15眼)难治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并与此前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20例(20跟)难治性青光眼(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理想滤过泡形成情况、手术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以达到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同的远期疗效,但并发症大大减少,视功能保护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对10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制作结膜瓣的方法,术后眼压均降到22mmHg以下,效果良好。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7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6例(9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20眼),继发性青光眼8例(9眼),开角型青光眼7例(12眼),先  相似文献   

11.
刘旋 《山东医药》2009,49(50):20-2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236例312眼患者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48例65眼发生浅前房。现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因滤过不良导致眼压升高的17例患者采用5-FU球结膜下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形成非功能性滤过泡致眼压升高17例(19眼),男8例(10眼),女9例(9眼);年龄8~82岁,平均56岁。  相似文献   

13.
宋云红 《山东医药》2009,49(34):106-107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部分患者常因顽固性、持续性高眼压延误手术时机,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2003年11月-2008年7月,我们对18例(18眼)APACG患者于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孟杨  陈经伟  汤诚  宫蔷 《山东医药》2011,51(46):98-9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并以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P均〉0.05。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恢复良好,总有效率近似(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无变化,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术后(P〈0.05或〈0.01)。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均好,但前一术式对患者的散光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2006年1月,我们对41例(56眼)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并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随访观察了术后房水引流途径、手术区域滤过道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和并发症,探讨该手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原发性青光眼98例(110眼)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另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6例(118眼)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5%,眼压平均为(10.221±1.806)mmHg,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90.7%;对照组分别为22.7%、(8.033±6.768)mmHg、5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比传统小梁切除术有明显优点,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以来,我院对30例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全方位心身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例(40眼)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其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9例,原发性开角型育光眼3例。所有患者均行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切除术,并作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方法。近年来,我们对62例(65眼)青光眼病人采用三种结膜瓣施行小梁咬切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闭角型青光眼42例(43眼),开角型16例(18眼),其它4例(4眼)。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为首次手术),由同一医师施术。手术方法:①A组21例,以角膜线为基底做结膜瓣,距角膜缘8mm,平行角膜缘弧形切开结膜11~1.30点,向上分离至角膜线。②B组20例,以穹窿部为基底做梯形结膜辩,自11~1.30点沿角膜线剪开结膜做为上底,向穹窿部延伸切口做两腰。③C组21点,以穹窿部为基底做“L…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院行抗青光眼术216例,术后16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0例;年龄40~8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抗青光眼术式为巩膜下咬切术7例,小梁切除6例,晶体摘除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含量变化及其与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成的关系。方法 手术进入前房之前采集74例8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9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G组)、21例21眼再次手术的青光眼(SOG组)和14例16眼单纯老年白内障(正常对照组)患者的房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其总的和活化的TGF-β2水平。并将其中初次行小梁切除术未使用丝裂霉素(MMC)的82眼做为期16个月的随访,分析房水中TGF-β2水平与滤过泡形成的关系。结果 SOG组房水中总的和活化的的TGF-β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ACG组,NG组房水中总的TGF-β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CG组房水中总的和活化的TGF-β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82例未用MMC初次行小梁切除术者随访结果表明手术失败组房水中总的TGF-β2水平明显高于手术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2在青光眼术后滤过口愈合及瘢痕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