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息肉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48-148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以早期发现并摘除大肠息肉及降低肠癌发病率。方法:经內镜检查确诊的160例大肠息肉患者收入本项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息肉的部位、形态、大小及病理类型加以总结。结果:大肠息肉以左半结肠为多,息肉越大,恶变概率越高,绒毛性息肉恶变概率较其他类型高。结论:发现息肉应常规活检并尽早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1月使用内镜中心电子结肠镜所检测大肠息肉患者1482例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和大小及恶变程度来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联系。结果大肠息肉恶变率占4.9%。大肠息肉恶变多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直、乙状结肠;随着息肉的增多,恶变率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恶变率不同。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所表现的临床特点不同,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息肉的性质,及时地进行干预及治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己被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肠镜发现的226例大肠息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1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息肉恶变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病年龄≥60岁(OR=7.57)、绝经后出血(OR=5.99)、高血压(OR=5.38)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绝经后阴道出血、发病年龄≥60岁且伴有高血压的子宫内膜息肉妇女,宜行宫腔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229例大肠息肉及其中52例息肉恶变的内镜所见与病理资料分析。结果:229例老年人大肠息肉中西医 息肉恶变上22.7%。其中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随年龄增加息肉恶变率有升高趋势,小于1cm以下息肉恶变率达15.1%,息肉恶变呈全肠道分布,以直、乙状结肠多见;腺瘤恶变占90.6%,以绒毛状腺瘤多见、结论:老年患者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共54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EP)275例和非子宫内膜息肉组(NEP) 267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组又分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组(BEP组)262例和恶性子宫内膜息肉组(MEP)13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可能出现的危险致变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与绝经后子宫内膜发病关联较大而年龄≥60岁、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年限≥10年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关联较大(均P< 0.05).结论 绝经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关联较大,年龄≥60岁、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年限≥10年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关联较大,研究结果为其在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子宫颈息肉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2001年至2011年接收的95例宫颈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宫颈息肉患者.中宫颈管息肉76例,恶变2倒。结论 宫颈息肉临床表现存在不同差异,部分患者不会有症状,经过妇科普查才能发现。部分患者有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患者组织病变部位和形态均不相同,所以临床病症的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9.
292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良恶性息肉及不同类型息肉的大小、分布、病理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292例病人大肠息肉的一般资料、内镜、活检病理及全瘤切除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2例病人共449个息肉,检出率10.4%,良恶性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分别为42.5%、66.6%;息肉以≤1.0cm息肉多见,达64.8%,但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以≥1.0cm多见,分别为54.8%、59.3%;息肉恶变率≥2.0cm为24.1%,≤0.5cm未见息肉恶变,息肉钳取病理与全息内切除病理不相符合率38.9%,完全相符率31.5%,仅能判断为腺瘤,不能判断其具体类型达29.6%。结论 瘤体愈大、含绒毛量多、且含腺瘤数量多的癌变率高,息肉病理诊断应以全息肉切除病理为准。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66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莉  熊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80-248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肠镜检查发现小息肉直接用活检钳分次钳除送病理,大息肉取活检病理检查,同时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804例检出息肉661例(8.47%),共924个息肉,多发223例,单发438例;炎性息肉167例、增生性息肉144例、腺瘤性息肉例351例;26例癌变(3.93%);息肉随体积增大癌变率逐渐增加(P〈0.05);绒毛状腺瘤恶变最高,其为次绒毛状管状腺瘤,管状腺瘤最低(P〈0.05)。结论大肠息肉发生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癌变,故发现息肉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行肠镜患者,随机选取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的患者以及200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患者,并且所有入组患其大肠息肉性质均为腺瘤,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组的年龄高于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组,其息肉病理为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腺上皮癌变的方面均高于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患者,其恶性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大多数大肠癌正是由大肠息肉恶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该院大肠息肉患者931例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大肠息肉组织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530例(56.9%),增生性息肉195例(20.9%),炎性息肉114例(12.2%),锯齿状腺瘤51例(5.5%),局灶癌变息肉41例(4.4%)。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男性占比54.4%~62.7%。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均以中年(58.8%~64.0%)、远端分布(64.2%~80.4%)、单发(90.2%~96.9%)、<1 cm(76.8%~93.8%)占比最高,其中锯齿状腺瘤远端分布率最高(80.4%),其次为增生性息肉(76.9%),腺瘤性息肉远端分布率(64.2%)与炎性息肉(68.4%)接近;<1 cm腺瘤性息肉占比(76.8%)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息肉(90.2%~93.8%)。局灶癌变息肉多部位分布(9.8%)及多发(24.4%)占比明显高于其余四种息肉,且与其余四种息肉不同其以老年(68.3%...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性在于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临床大多数结直肠癌(>80%)来自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恶变,及时切除结直肠息肉可以使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0%~90%,因而正确认识并处理结直肠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15.
陈华  熊佳时  唐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78-1680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08例结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息肉的发病部位、数目、直径大小、病理分型及其癌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息肉总检出率14.22%,以直肠肛管发病率最高(30.28%),其次为乙状结肠(22.01%).息肉病理分型腺瘤占50.77%,恶变132例,腺瘤恶变率9.72%,其中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为25.60% 直径≥1.1厘米以上腺瘤恶变率达25.95%.结论 结肠息肉恶变和其体积、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完整切除息肉并作全瘤病理检查,以减少结直肠癌发病.  相似文献   

16.
李媛  梁冬生  杜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74-1674
目的:总结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无痛苦(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肠镜下检查确诊的大肠息肉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共388颗息肉,治疗368颗息肉.全部病例无重大并发症.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方法简单、安全、经济、疗效好、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华  熊佳时  唐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78-1680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08例结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息肉的发病部位、数目、直径大小、病理分型及其癌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息肉总检出率14.22%,以直肠肛管发病率最高(30.28%),其次为乙状结肠(22.01%).息肉病理分型腺瘤占50.77%,恶变132例,腺瘤恶变率9.72%,其中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为25.60%;直径≥1.1厘米以上腺瘤恶变率达25.95%.结论 结肠息肉恶变和其体积、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完整切除息肉并作全瘤病理检查,以减少结直肠癌发病.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大多为肿瘤性腺瘤,恶变倾向高,同时也是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直径在0.5~2.0 cm的息肉就需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350例大肠息肉患者病理特点及经肠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肠镜,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其病理特点,肠镜下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50例病例中,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共发现息肉496枚,病理分析确诊良性息肉346例共398枚,4例息肉恶变,其中73.8%息肉完整切除,术后2例患者发生出血,无穿孔;26.2%息肉分切除,3例有残瘤癌组织,3例复发,其余患者健康恢复较好。结论肠镜诊治大肠息肉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对208例大肠息肉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本文对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息肉特征、病理结果、内镜治疗及息肉和癌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