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P16/MTS1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16/MTS1基因进行检测。并用SYSTAT软件,对P16/MTS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P16/MTS1基因蛋白表达率为51.72%。高分化癌P16/MTS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结论:P16/MTS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中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49份卵巢恶性肿瘤、12份交界性肿瘤、15份良性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C-erbB2、p1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及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患者预后不良的肿瘤中。②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16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中p16的表达较弱。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在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和E-钙粘附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 6蛋白及E -钙粘附蛋白 (E -cad)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对 5 4例子宫颈癌和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 6蛋白和E -Cad表达的检测。结果①p1 6蛋白和E -Cad在子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 ;②p1 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显著关联 ,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③E -Cad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1 6蛋白和E -ca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p1 6蛋白和E -cad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子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检验p1 6蛋白和E -cad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并为正确估计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p16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p1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50份子宫内膜癌常规石蜡标本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p16蛋白的表达广泛见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平滑肌和部分病例的癌组织中,阳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内。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阳性率仅为48.00%(24/50),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p16蛋白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易转移,患者预后差。结论:p16蛋白作为细胞周期的反向调节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p16抑癌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p16蛋白合成障碍,可引起细胞无限制性生长,即恶变。对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测定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判断其侵蚀、转移的能力,并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p16和nm2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16及nm23基因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和nm23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18例呈p16阳性表达(90.0%),19例呈nm23阳性表达(95.0%);69例宫颈癌中p16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38/69)和52.2%(36/69);p16和nm23阳性表达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或<0.05),均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16和nm23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和nm23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9份卵巢癌标本P-糖蛋白、P185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9%和75.5%,表达阳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4.3%和24.3%,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53.6%和75.0%(P<0.005)。2.P185的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05),而P-糖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1、P>0.25)。3.P-糖蛋白、P185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癌P-糖蛋白、P185的过表达明显影响化疗近期疗效,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P-糖蛋白、P185表达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p16抑癌基因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对 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和 8份正常卵巢组织 p16mRNA与 p16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p16mRNA与 p16蛋白阳性表达皆主要位于胞浆内 ,呈红色颗粒状 ,阳性表达细胞多呈灶状分布。p16mRNA与 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检出率 (4 8 5 %、42 4% )皆低于良性浆液性瘤 (均 90 0 % )及正常卵巢组织 (均 10 0 0 % ) ,均P<0 0 5。p16mRNA、p16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恶性程度高、肿瘤分化差、癌瘤播散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一致性检验显示 p16基因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p16作为一种新型抑癌基因 ,其mRNA或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Stathm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52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用免疫组化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3.85%、84.62%。正常宫颈组织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正常宫颈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分别与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hmin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tathmin在宫颈癌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孔祥菊  孔宪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3):300-301,314,321
目的 :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GP9.5的表达。结果: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45例(75.0%)表达PGP9.5,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仅2例(20%)表达PGP9.5。PGP9.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GP9.5在子宫内膜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PGP9.5的表达可作为肿瘤组织侵袭子宫内膜的一个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蛋白 (cyclinD1)与 p16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yclinD1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恶性 5 0 %和 4 0 %、交界性30 %和 5 0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0和 80 %、正常卵巢组织中 0和 90 %。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比较 ,cyclinD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16蛋白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恶性程度较高 ,组织分化差 ,晚期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高 ,p16蛋白的表达率低。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蛋白与 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cyclinD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二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p14ARF和p16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4ARF与p16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p16基因在8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CIN1、35例CIN2/3和4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结果:正常上皮组织,p14ARF和p16无表达;46例SCC、35例CIN2/3中p14ARF和p16蛋白共表达阳性,且二者在SCC中表达显著高于CIN2/3(P<0.05);CIN1中p14ARF、p16表达阴性,仅1例CIN1中p14ARF在近基底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在CIN2/3中,p14ARF表达局限于近基底膜处,p16则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中、上层。p14ARF在低分化癌中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较高,而p16则在Ⅰ期SCC中表达较高。结论:p14ARF可能成为继p16之后更好的宫颈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fragile histine triad,FHIT)基因、人乳头瘤病毒16E6(HPV16E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观察4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HPV16E6的表达。结果:FHIT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6.7%和30.0%,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5,P〈0.001)。FHIT基因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78和3.315,均P〉0.05)。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53.3%和82.5%,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8,P〈0.001)。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31和1.399,均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FHIT基因表达减少或缺失,以及HPV16E6的高检出率,提示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宫颈鳞癌发病机制之一。通过对FHIT基因和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以及相互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二者有可能用于临床宫颈癌诊断、预防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FasL在宫颈癌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前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6例ⅠB~ⅡB期的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组织标本、40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Survivin、Fas与FasL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介入前后各因子的表达与临床有效性的关系。结果:(1)介入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L的表达较介入前显著下降,而Fas的表达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化疗前后Fas表达变化与Survivin的表达变化及FasL表达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9580,-0.9530;P<0.05)。(3)术前介入前后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L表达下降越明显,Fas表达上升越显著,临床有效率越高(P<0.05)。结论:凋亡蛋白Survivin、FasL、Fas表达变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术前动脉介入化疗促进宫颈癌肿瘤细胞的凋亡,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及抑制远处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蕴  储萍  姜洁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0):750-752
目的:探讨C-erbB-2及VEGF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CIN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及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宫颈癌组织、宫颈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5.0%和10.0%,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0%和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肿瘤体积组间比较,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C-erbB-2及VEGF表达阳性者较C-erbB-2及VEGF表达阴性者5年生存期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C-erbB-2和VEGF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Skp2和p2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kp2、p27在宫颈癌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2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Skp2、p27的表达,以60例正常宫颈组织(NCT)为对照。结果:(1)Skp2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5.4%,明显高于高级别CIN组的25.0%(P0.05)及NCT组的6.7%(P0.01);(2)p27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2.3%,明显低于高级别CIN组的85.0%(P0.01)及NCT组的98.3%(P0.01);(3)半定量分析表明SCC中Skp2、p27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4)宫颈癌中Skp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2.78%)明显低于Skp2阴性组(68.93%),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Log-rank=8.60,P=0.0034。而p27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0.59%)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58.38%),Log-rank=8.33,P=0.0039;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宫颈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311,P=0.015。结论:Skp2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p27的表达正相反,并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Skp2和p27的表达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者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