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福红  赵鑫  刘东  宋梦莎  王盼  杜弢 《中成药》2024,(1):149-155
目的 探讨陇东地区菘蓝干物质和药用成分积累规律,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通过定期调查菘蓝农艺指标和HPLC法测定板蓝根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积累变化规律,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不同时期板蓝根的综合利用价值。结果 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重、根长、根粗、根重,以及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等指标在不同生长时期存在显著变化,并且各指标的峰值不在同一时期;不同品系间上述各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隆德菘蓝和2008-6-2综合利用价值的加权关联度在10月9日最高,2008-11和2016-2在10月24日最高,整体上2008-6-2和2016-2种质优于2008-11和隆德菘蓝。结论 建议陇东地区菘蓝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滇重楼居群内品质差异及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为该药材的品质评价及优质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滇重楼居群内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建立各部位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该药材居群内的品质差异及其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滇重楼居群内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均0.6%,不同部位中重楼皂苷Ⅰ,Ⅱ,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重楼皂苷Ⅵ含量无显著性差异;UPLC指纹图谱中5个共有峰为根茎、茎、叶共有,各部位共有峰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753。结论:重楼皂苷Ⅰ,Ⅱ,Ⅵ,Ⅶ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合成并进行储藏和分配,经茎向下运输,主要在根茎和叶中积累和储存,总皂苷含量在不同部位的积累规律为叶根茎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种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目前小叶菘蓝和大叶菘蓝性状差别,明确菘蓝种质差异,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植株形态特征、种子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含量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小叶菘蓝根产量和大叶菘蓝根产量持平,无明显差异;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板蓝根项下标准,小叶菘蓝根浸出物高达34.3%,明显高于大叶菘蓝的25.3%;小叶菘蓝叶中靛玉红的含量为0.059%,大叶菘蓝叶中靛玉红含量为0.036%,但小叶菘蓝的大青叶产量明显低于大叶菘蓝。  相似文献   

4.
紫苏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全株富含多种化学成分,由于其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故《中国药典》将叶(紫苏叶)、果实(紫苏子)和茎(紫苏梗)划分为3种不同的药用部位。目前已经报道了350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三萜及甾醇类、脂肪酸类等。由于紫苏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药理作用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等。目前国内外针对紫苏不同部位做了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机制在内的大量研究,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比较概括。故该文主要对紫苏叶、紫苏子和紫苏梗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统计,并对紫苏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板蓝根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以期为菘蓝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25 cm×5 cm(A),25 cm×7 cm(B),25 cm×9 cm(C),20 cm×8 cm(D),20 cm×10 cm(E),定期采集菘蓝样品,测定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趋于一致;但各处理间活性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产量与品质2方面考虑,安徽阜阳地区菘蓝种植密度行株距设为25 cm×7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芩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物候期.方法:将从山东莱芜收集的黄芩种子分别在北京房山和山东莱芜进行播种,选择萌芽期、展叶期、花果中期、花果末期、枯黄期收集黄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其主根长度、根鲜重、根径、茎长度.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RT-PCR方法分析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1,PAL2,PAL3)、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oyl-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成酶(chaleone synthase,CHS)、葡萄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GUS)和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ate:baicalein 7-O-glucuronosyltransferase,UBGAT)的转录水平.结果:从幼苗期至展叶期,黄芩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花果中期至枯黄期.黄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黄芩苷含量逐渐上升、黄芩素含量逐渐下降.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AL,4CL在枯黄期表达水平量最高;CHS转录水平则在花果中期-花果后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后在枯黄期下降.结论:结合黄芩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展叶期和枯黄期可能是影响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主要物候期.  相似文献   

7.
药材肉苁蓉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药材肉苁蓉的开发。方法:研究药材肉苁蓉的化学成分。结果:研究活性成分:麦角甾苷、松果萄苷、肉苁蓉苷A、甜菜碱和甘露醇。结论:药材肉苁蓉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最佳采收期,研究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探讨夏枯草开发为保健蔬菜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夏枯草各部位中均含有活性成分,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江淮地区夏枯草果穗最佳采收期在6月28日左右,其茎叶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末.夏枯草全株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优良菘蓝四倍体株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HPLC法分析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菘蓝四倍体株系根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大多数高于二倍体株系,而叶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不高于二倍体;四倍体株系根中的多糖含量均低于二倍体,其中以四倍体株系DB1、DB10和DB15根中多糖含量较高,DB6、DB13和DB15叶中多糖含量最高;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6种,而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为最高。其中DB7、DB8根和叶中的精氨酸含量均高;DB1、DB7和DB12脯氨酸含量高;DB7、DB9和DB12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菘蓝不同四倍体株系有效成分表现不完全一致,生产上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菘蓝ISSR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稚颖  姚辉 《中草药》2014,45(22):3323-3326
目的应用ISSR-PCR标记技术探讨不同产地菘蓝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鉴定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菘蓝及其变异类型的23份样本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所研究类群的系统聚类图。结果 10条引物共扩增出1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8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0.7%,菘蓝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出,所研究样本聚为3支,第1支包括绝大多数样本,第2支为一被毛变异类型,第3支相距最远,从相似度0.62处即被分开,表明为一独立类群。结论 ISSR标记可以为菘蓝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关系分析及栽培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钾肥和水分对菘蓝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菘蓝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硫酸钾用量(K0 0 g·kg-1,K1 0.33 g·kg-1,K2 0.67 g·kg-1)和水分条件(适宜水分和干旱),研究菘蓝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明确钾肥和水分对菘蓝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缓解菘蓝干旱胁迫提供依据。研究发现:①干旱胁迫下菘蓝生长受抑制,生物量下降;钾肥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菘蓝幼苗的伤害。②与无钾处理相比,干旱胁迫下,K1,K2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增加89.13%,60.87%,K1处理地下部生物量升高,但K2处理地下部生物量下降。③干旱胁迫下,K1,K2处理较K0处理SOD,CAT,POD活性显著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升高16.67%,5.00%,脯氨酸含量分别升高42.41%,65.62%,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综上可得,干旱抑制菘蓝生长,适量钾肥可以通过影响菘蓝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达到缓解干旱胁迫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菘蓝在低温春化过程中碳、氮代谢的变化.方法:以云南菘蓝和北京菘蓝6叶龄幼苗为实验材料,4℃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25 d,并测定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春化完成时达到最大值,然而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淀粉、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春化完成时降至最低.结论:低温春化过程中,高的C/N值才能促进菘蓝春化.  相似文献   

13.

Aim of the study

Isatis indigotica (I. indigotica), Cruciferae, has been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anti-leukemia and ant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ity of Isatis indigotica extracts on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 (HL-60) and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n swine pseudorabies virus (PrV) in in vitro assays.

Materials and methods

Extracts and derived fractions of Isatisindigotica were prepared from root (R) and leaf (L) using methanol (M), ethyl acetate (E) and distilled water (D).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extracts on swin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nd HL-60 was assessed by MTT method. The cytopathic effect (CPE) reduction, plaque reduction and inhibition assays on viral replication, and virucidal activity were further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rV activity.

Results

Indirubin, one of the biological active compounds of Isatis indigotica,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on HL-60 cells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PrV replication. Extracts from roots and leaves of Isatis indigotica also presented CPE inhibition either before or after infection of PrV on porcine kidney (PK-15) cells. Leaf extracts had better virucidal activity than roots,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s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icacy among extracts tested.

Conclusion

Isatis indigotica posses a valuable virucidal effect in disease control of pseudorabies virus infection in sw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菘蓝种质资源进行植物性状比较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菘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栽培,随机区组法,对不同产地引进的菘蓝叶、根、角果、种子等器官的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并测定其根中有效成分R,S-告依春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菘蓝在叶、根、角果、种子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59%,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8.68%。结论:根据菘蓝的植物性状可将其分为白菜叶型、甘蓝叶型、芥菜叶型,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内明党参居群间根中水溶性成分的相似性,为明党参种质资源评价及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冷浸法和HPLC对10个居群明党参根中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根据各居群明党参根中主要水溶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由夹角余弦法计算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构建树状图。结果:明党参居群间根中水溶性成分差异显著。九华山居群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最高,大龙山和浮山2个居群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低于《中国药典》标准。各居群根中水溶性成分HPLC图谱差异明显,共有峰数目少。居群间根中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差距很大,为0.030 6~0.999 5。紫金山居群根中水溶性成分最为特殊,除与红山居群的相似系数达到0.969 7的较高水平之外,与其他7个居群的相似系数均较小。而老山、茅山、青龙山和琅琊山4个居群根中水溶性成分的组成极为相似,居群间的相似系数均在大于0.99的很高水平。聚类结果将10个居群的明党参分成3类。结论:明党参居群间根中水溶性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明显地分为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6.
胡立翠  伍勋  杨学东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84-3488
该研究以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丁基苯酞、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双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等10种药效成分及总药效成分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速和夹带剂乙醇的浓度等因素对上述10种药效成分和总药效成分产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了川芎药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60 ℃,萃取压力25 MPa,二氧化碳流速1 L·min-1,夹带剂(无水乙醇)质量分数8%。验证试验表明工艺稳定可靠,该法的川芎总药效成分产率高于药典中回流提取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一烷酸,β-谷甾醇,靛玉红,腺嘌呤核苷,大黄素及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结论:正二十一烷酸和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均是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冻融-酶解-膜分离复合技术纯化板蓝根多糖的工艺.方法:以板蓝根多糖和剩余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对板蓝根多糖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板蓝根残渣水提取液反复冻融3次,过滤,按3.5万U·g-1加入蛋白酶2,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3h,酶解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30 kD中空纤维组件超滤.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冻融-酶解-膜分离复合技术可用于板蓝根多糖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薏苡种质资源对黑粉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常规田间鉴定方法,从不同来源的薏苡种质资源中筛选优良抗病种质,同时探讨室内快速生化鉴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试验,对来自云南、浙江、福建等7个省市的19份南方生态型栽培及野生薏苡种质进行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并通过室内种苗接种试验,观察田间表现抗性不同的种质在接种病原菌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田间接种的19份薏苡种质中,有1份免疫种质,发病率在20%以下的抗病种质1份,发病率在20%~40%的6份,40%以上的感病种质11份;表现不同抗性的种质其种苗接种黑粉菌孢子后12~48 h,PAL的变化有明显差异,抗病性强的种质PAL活性高峰出现较早,酶活相对较强。结论:所收集的大部分薏苡种质抗病性较弱;室内接种黑粉菌孢子后,薏苡种苗的PAL活性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及活性高低,可以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质青果清热利咽化学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不同种质青果指标性组分的筛选及其含量测定,为质量标准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定性实验筛选确定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和滨蒿内酯为青果主要清热利咽化学组分。采用为2005年版药典五倍子项下色谱条件测定没食子酸含量。东莨菪内酯和滨蒿内酯采用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乙酸16∶84∶0.5;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5 nm测定含量。结果: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与滨蒿内酯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0.22%,101.22%,100.42%,RSD均小于2.0%。没食子酸含量广东青果大果高于小果,四川则相反,总香豆素小果普遍高于大果,四川高于广东。结论:青果的清热利咽的功效可能由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滨蒿内酯的协同作用形成,药用时小果优于大果,为青果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