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全部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结果:全部20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1例出现并发症,占5%,随访1-24个月,1例复发(5%),而再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自1987年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其操作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们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其目的旨在总结经验、并对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自 1 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成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根治方法[1 ,2 ] 。我院心内科于 2 0 0 0年 5月于临床应用此项新技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全组共 5 0例心动过速患者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 4 0 .5 4± 1 7.91 )岁 ,年龄 1 1~75岁。均有明确心动过速发作史并有心电图记录 ,或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 1例 ,…  相似文献   

4.
5.
对1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志管消融治疗、结果103例获成功,成功率98.1%,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消融成功靶点;显性旁路AV≤40ms,A/V〈1,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delta波提前≥20ms,占86%;隐惹生旁路在AVRT或右室起搏时VA≤40ms,A/V〈1,占895%。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4例患者中2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我院自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慢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成功率95,7%,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3%,复发率2,13%。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仍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秀锋  郑萍  李静  梁月香  邹莲英 《广西医学》2009,31(8):1130-1131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9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5.73%(471/492)。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99例,成功率为95.32%(285/299);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93例,成功率为96.37%(186/193);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1/492)。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7~48岁(平均35±5.6岁),采用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结果:16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病人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三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A和E/A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性(P<0.05),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155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5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惠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并标测消融靶点,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155位患者中旁路53例,房室结双径路77例,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4例,心房扑动11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阵发性房颤6例.一次性成功率97.4%,二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需加强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对并存疾病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1.
翟莉  吕豪  彭珊  王京  黄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8):805-807,826
目的探讨单极标测法在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另一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法的同时加用单极标测法进行标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平均阻抗。结果加用单极标测法治疗组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相比手术成功率分别是(36/37)97.3%,(41/43)95.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治疗组的实际消融功率、实际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低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导管消融治疗左后分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加用单极标测法可用较低的消融功率、温度进行治疗,缩短了靶点标测及放电有效时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Xie Y  Meng SR  Peng J  Xu DL  Deng C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20-242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18例确诊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接受射频消融术。术中寻找Purkinje电位(P电位),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的QRS波提前≥20 ms为理想消融靶点。在25 ~35 W,60℃左右的设置下行消融。其周围位置在同样的设置下消融。达到消融终点后,行右心室刺激或者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再行右心室刺激检验消融效果。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起源左后分支,1例起源左前分支,室速,分别在左中后间隔及前间隔消融成功。术中全部达到消融终点,均未再能诱发室速。理想靶点的P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4.0±3.5)ms。发现提前越多,消融所需时间越少。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3~6个月,有2例多次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性质及心电图同前。治愈率达88.9%。结论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性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治疗效果,方法:程序和分级递增刺激发AT,并且单个或双大砂消融是电极导管于AT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放电消融。结果:12例符合折返性AT的电生理特点,3例系自律发生性增高所致,起源倍位在冠状静脉窦口附近10例,左心房侧壁3例,右心耳部1例,左心房右上肺静脉口1例,15例AT经RFCA治疗全部成功,无并发症,随访2-42个月,仅1例位于右心耳部AT并于术后1个月复发,结论:A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是冠状静脉窦口附近,其次是右心房侧壁,RFCA治疗AT安全,有效,具有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202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 方法:对202 例快速心律失常进行RFCA 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6 例,房性心动过速2 例,心房扑动2 例,心房纤颤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 例。本文重点总结AVRT和AVNRT 的RFCA 经验。 结果:202 例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2 例(AVNRT56 例,AVRT136 例),首次消融成功率95.8% (184/192 例),8例复发,其中6 例经再次RFCA 治疗成功,最终治愈率为94.8% 。结论: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这类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8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房室结内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130例,左侧旁道230,右侧旁道45例,室性心动过速(IVT)10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 总成功率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8%以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2.9%,其中AVNRT复发3例,AVRT复发8例。IVT复发1例,12例再次RFEA均获成功。3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损伤主动脉瓣,引起反流。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NRT和AVR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邻近希氏束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邻近希氏束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的策略。方法:对43例邻近希氏束的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其机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希氏束旁路的消融在心动过速时进行,而室性心动过速则在窦性心律时消融。记录手术过程、所用器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中,10例为希氏束旁路,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3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为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首次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3%(40/43),复发2例,再次消融均成功。30例使用了Swartz R0鞘管。3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消融慢径路时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结论:邻近希氏束的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但有一定的特殊性,应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术中尤需避免损伤希氏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