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燕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8,43(6):43-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胃肠淋巴瘤,胃15例,小肠1例,回盲部3例,全结肠1例,直肠1例。术前内镜病理活检诊断胃肠淋巴瘤9例(42.85%),消化道造影、B超、CT检查确诊率低。单化疗1例;手术4例;手术结合化疗15例(其中2例于化疗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内科姑息性保守治疗1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病理活检是确立诊断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CT、X线、内镜、超声内镜下表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消化道出血。好发部位为胃窦,其次为胃体及胃底。内镜活检确诊率52.3%,超声内镜确诊率78.5%,CT确诊率47.6%,X线确诊率33.3%,超声内镜联合CT确诊率90.5%。免疫分型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95.2%)。结论CT联合微超声探头检查及深层次、多次、多部位活检可提高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原发部位分布情况、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结果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32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41.03%(32/78);原发部位前5位依次为:胃肠道2i.88%(7/32),鼻腔18.75%(6/32),Waldeyer环12.50%(4/32),脾9.38%(3/32),皮肤9.38%(3/32);结外淋巴瘤的误诊率高达78.12%(25/32);淋巴结内淋巴瘤误诊率为23.91%(11/46);结外淋巴瘤首发症状因原发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但多无特异性。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发病率较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影  杨正兵 《四川医学》2002,23(9):974-97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总结出最佳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对近年我院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误诊率高达65.7%,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动态观察相关病变,联合应用内镜检查,气钡造影等手段提高诊断率,以免误诊为晚期肿瘤放弃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进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结外淋巴瘤的及时确诊率。方法 以1996~2005年5月该院48例结外淋巴瘤为分析对象。结外淋巴瘤所占比例、性别、年龄、发生部住、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结果 结外淋巴瘤占同期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的30,8%(48/156),结外淋巴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46岁。好发部位头颈部占37.5%,胃肠道占27.1%,误诊率68,8%。结论 应不断积累结外淋巴瘤的诊治经验,及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我院PGML患者17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行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14碳呼吸试验。结果:内镜检查17例患者,病变主要在胃体(41.9%)和胃窦(29.4%);形态表现多为溃疡型(61.8%)。病理结果多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1.8%)为大B细胞性淋巴瘤,3例(%)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为高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占76%。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及活检的充分和准确,对于PGML具有重要的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00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均行胃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胃淋巴瘤15例:仅1例确诊,术前10例误诊为胃低分化腺癌,3例误诊为胃未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溃疡。肠淋巴瘤7例:也仅1例确诊,2例误诊为肠结核,4例误诊为腺癌。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和其他手术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均全部顺利出院。术后给予化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报告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1例,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内镜下易与胃癌、胃溃疡相混淆,术前仅2例确诊,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证实。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提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误诊率极高,内镜检查及准确地活检,有助于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9.
赵恒昌  王碧侠 《实用医技》2007,14(34):4665-466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3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发病部位及其误诊原因。结果:30例恶性淋巴瘤中结外淋巴瘤16例(53.3%),误诊10例,误诊率高达62.5%。16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6例(37.5%),其次为头颈部,共6例(37.5%),其他部位少,共见4例(25%)。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尤其好发于消化道、头颈部,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与治疗。方法:对16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2例易误诊,手术治疗16例,5年生存率50%。结论:临床表现、钡餐检查、纤维内镜、活检和剖腹探查等结果反复相互印证,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对本病应采用比大肠癌更为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肠恶性淋巴瘤以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分别占80 %及 72 %;消化道钡餐诊断率 9%,内镜结合活检确诊率 4 3%。结论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易和肠道其他疾病混淆 ,内镜结合活检对其确诊率最高 ,多块深部取材可提高检出率 ,联合应用纤维肠镜及X线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1月至2001年7月期间收治的6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术前确诊32例(47.8%),根治性切除术52例,姑息性切除术12例,探查术2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除1例死亡,1例发口感染外,余65例疮愈出院。结论:PGML发病率低,术前易误诊,多数病例为ⅠE或ⅡE期,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荣国  胡俊庭 《广东医学》1998,19(12):934-935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临床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980~1996年住院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淋巴瘤病人中,以老年人多见(77.8%),临床表现X线检查,内镜表现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在手术前多数误诊,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疑似的病列应给X线,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特点加以判断,及时行剖腹探查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83岁,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好发部位以胃多见,其次为回盲部、小肠及结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块、纳差、消瘦、发热等。术前误诊率高,消化道X线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内镜检查12例,确诊仅7例,其余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而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或放疗。结论 本病临床缺少特征性表现,但对出现腹痛、腹块,尤其是伴有纳差、消瘦、发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李瑛  王雪莉 《西部医学》2008,20(4):752-753
目的了解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16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内镜、X线表现及治疗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手术完全切除12例,活检术4例。CHOP方案化疗14例,其中8个周期9例,6个周期5例,有6例加用1疗程放疗,均达到肿瘤完全缓解。但有4例分别在治疗后8、16、20个月复发,2例放弃治疗,2例再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放弃治疗的2例3个月后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全消化道X线钡透和内镜检查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手术及术后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胃肠道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因起病隐蔽,缺少特异症状,常易和胃肠道有关疾病相混淆而造成不少漏诊和误诊。方法本文对17例胃、3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有关病理临床分析,探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本文分析资料当中的17例胃组恶性淋巴瘤中只有1例术前确诊。术前32例肠组恶性淋巴瘤中仅2例疑恶性淋巴瘤,诊断回盲部结核病3例,癌肿7例,肠系膜平滑肌瘤2例,小肠类癌4例。结论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总结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2000-2008年收集的21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17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术前误诊时间7 d~30个月.临床易误诊为癌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部位:肿瘤位于回盲部13 例,升结肠4 例,横结肠1 例,降结肠1 例,直肠1 例,全结肠均累及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5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克罗恩病(CD)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该医院1996年1月~2005年5月58例出院诊断为CD患者的临床表现、确诊时间、诊断方法、不同时期血沉、CRP的变化、误诊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结果腹痛(86.9%)、腹泻(69.6%)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消化道出血(32.7%)、肛周病变(18.9%)的发生率亦较高。病变在回盲部者35例(60.3%)。56例活动期CD和18例复发期CD的血沉和CRP比其缓解期明显增高。结肠镜、消化道X线、胶囊内镜及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7.1%,63.2%,75%及100%。内镜活检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10例(27.8%)。初诊误诊24例(41.4%)。糖皮质激素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活动期CD缓解47例(81%)。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血沉及CRP在CD随访中有一定价值。CD好发于回盲部。结肠镜检查是末段回肠和结直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对早期诊断小肠CD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12例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云珍  钱林荣 《嘉兴医学》2003,19(3):171-172
目的:提高对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病人首次病理活检确诊4例,首次活检误诊率达66.67%。误诊原因:(1)对该病认识不足;(2)病理误诊;(3)活检取材不当;(4)检查不仔细。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确诊主要靠病理,一次性病理确诊率不高,需结合临床及体征提高确诊率,对疑似患应多次活检,必要时应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分型。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肠道恶性瘤的1%~4%,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临床误诊率甚高。现将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经内镜、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