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具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HFB-40型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一定形状的人工软骨组织,为组织工程软骨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打下基础.方法:将第3代兔软骨细胞接种于2 mm × 4 mm × 4mm的长方体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培养于生物反应器内;B组为对照组,培养于普通培养瓶内.4周后定量检测支架中氨基糖胺聚糖(GAG)、DNA含量,分析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差异.结果:实验组支架-细胞复合体体积较大,较厚,表面光滑,有弹性,有光泽,其GAG、DNA含量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物反应器相对于普通的培养瓶,能够提供更加有利于软骨细胞在PLGA中生长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袁心伟  谭波  李平 《四川医学》2013,34(5):756-758
因外伤、肿瘤、结核及代谢性疾病等造成的软骨缺损治疗困难,是骨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修复软骨缺损的传统方法有:自体组织移植、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因这些组织来源有限,且修复软骨缺损不能长久有效,限制了其运用。软骨组织工程改变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关节软骨损伤、退变或其他病变时均可导致软骨面的缺损。缺损后依靠自身修复的能力很低,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有很多治疗方法,但对疗效的评估仍不一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缺损部位、分级以及患者对治疗结果的具体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作者通过对近十年来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以及目前的治疗手段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唐伟  梁崇妮  朱宇 《医学综述》2010,16(17):2593-2595
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其应用范围也不同。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生物反应器主要是针对骨组织、软骨、韧带和血管而设计的。生物反应器的使用有助于细胞和支架的复合,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并且可以维持细胞的活性,促进干细胞分化。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控制细胞的生长条件、机械刺激或者其他刺激可以使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生长,提高大规模生产组织替代物的效率,促进工业化生产。体内生物反应器更接近人体的内环境,将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从6月龄毕格犬的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别获取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将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置于生物反应器内(搏动频率75次/min;扩张量〈5%)培养3周,接种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周后取新生血管,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组织工程化血管大体观察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规则且有层次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平滑肌细胞呈棕黄色层状排列,内皮细胞于血管内侧呈单层排列。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组织工程化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从6月龄毕格犬的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别获取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将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置于生物反应器内(搏动频率75次/min;扩张量<5%)培养3周,接种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周后取新生血管,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组织工程化血管大体观察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规则且有层次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平滑肌细胞呈棕黄色层状排列,内皮细胞于血管内侧呈单层排列.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组织工程化血管.  相似文献   

8.
葛满意  赵力 《医学综述》2008,14(3):394-395
口服及局部用药等方法仅能起到改善症状,缓解疼痛等作用,且对较重患者疗效欠佳;以镜下手术为代表的各种手术方法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段,且效果明显。但该方法所修复的软骨在组织学,软骨特性等方面均不如正常软骨;组织工程是当下处理软骨损伤最有潜力的一项技术,但该技术大部分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距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关节软骨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现对目前软骨修复的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1周,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2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放入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连续培养3周;反应器主要参数设置:灌流量100 μL/min,顺、逆时针方向各30 min,灌流时间开/关各8 h/16 h,液压强度100 kPa,频率0.5 Hz,作用时间4 h/d.对照组则继续在培养皿内培养.第4周时取材,分别从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软骨组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大体观察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组织湿重检测实验组为(191.03±18.55)mg,对照组为(130.78±10.33)mg(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组软骨组织内软骨细胞分布均匀,包埋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分泌旺盛,局部还有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均有Ⅱ型胶原分布,软骨组织厚度实验组为(3.04±0.13)mm,对照组为(2.14±0.16)mm,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化学检测证实,实验组蛋白聚糖含量为(12.63±0.62)mg/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81)mg/g(P<0.01).结论 利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能够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构建方法的不足,提高体外构建软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1周,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2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放入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连续培养3周;反应器主要参数设置:灌流量100μL/m in,顺、逆时针方向各30 m in,灌流时间开/关各8 h/16 h,液压强度100 kPa,频率0.5 Hz,作用时间4 h/d。对照组则继续在培养皿内培养。第4周时取材,分别从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软骨组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大体观察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组织湿重检测实验组为(191.03±18.55)mg,对照组为(130.78±10.33)mg(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组软骨组织内软骨细胞分布均匀,包埋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分泌旺盛,局部还有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均有Ⅱ型胶原分布,软骨组织厚度实验组为(3.04±0.13)mm,对照组为(2.14±0.16)mm,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化学检测证实,实验组蛋白聚糖含量为(12.63±0.62)mg/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81)mg/g(P<0.01)。结论利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能够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构建方法的不足,提高体外构建软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动态倒置显微镜与扫描显微镜观察及大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方法,以优化获取的单层传代培养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及结构与性能优化的CPPf(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CPPf)/PLLA(poly-L-lactic acid,PLLA)自制支架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支架复合体体外构建与培养及其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实验研究。结果 将适宜密度培养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中,细胞密集,分布均匀,经一定时间体外培养,基种植细胞与支架材料粘附,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保持培养前的外形与内部微结构。其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1)修复后的关节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2)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3)Ⅱ型胶原及硫化糖胺多糖在空间上分布均匀;(4)软骨下板得以重建;(5)修复组织与其下方骨质紧密结合;(6)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结论 应用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进行关节骨缺损修复,具有种植细胞来源广泛,可根据缺损大小和形状设计支架外形,使缺损完全生物学再上修复的优点,这一组织工程技术为关节软骨缺损完全再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骨移植后,局部成骨活动的发生与演变、关节软骨的活性变化及术后关节面塌陷、关节软骨退变等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在家兔胫骨上端内侧,模拟临床骨肿瘤刮除,建立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新鲜自体骨与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放射自显影方法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模型建立2周后,软骨下骨完全坏死,出现吸收腔;4周时吸收腔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新骨开始沉积;到12周时,坏死软骨下骨中毛细血管完全恢复,有825%的死骨被新骨替代。结论:(1)关节软骨下骨移植时,大量刮除软骨下骨,会增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率。(2)在关节软骨下骨移植时,如果大量刮除软骨下骨,将引起软骨下骨的缺血坏死,坏死的软骨下骨将逐渐被新生骨爬行替代。(3)用新鲜自体骨与异体脱钙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下大块骨缺损相比较,均经历了被吸收、血管长入、新骨形成取代移植骨的过程,愈合及修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更好地推行研究性学习,就必须有效地整合各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中台架构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案例等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南京图书馆中台布局的建设情况,并进一步从制度规划、业务开展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中台架构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警部队的远程医学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全面介绍了武警部队远程医学网络的建设现状,对武警部队远程医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武警部队远程医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并为武警部队制定远程医学长远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关节软骨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由此为成功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方案。文中从保守治疗、移植技术、组织工程化软骨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再从设计、内容、管理三方面阐述医学影像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35例术前x线片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以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术后X线及功能评估:31例(88.6%)功能良好,1例(2.9%)功能受限且伴明显疼痛.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T型钢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35例术前X线片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以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X线及功能评估:31例(88.6%)功能良好,1例(2.9%)功能受限且伴明显疼痛。结论 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Data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of five level network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e. nation, province, district (city), county, and town, as far as to the countryside level were described, and how to apply the three solutions, i.e. Access VPN, Intranet VPN, and Extranet VPN of VPN technique to achieve the appropriation of the public network wa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