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随访调查1985年1月1日~1990年12月31日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共193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19种临床病理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最大似然估计法检验,手术性质(Wald值30.6346)、淋巴结转移水平(Wald值19.6216)、肿瘤长径(Wald值11.8646)、生长方式(Wald值11.5861)、浸润深度(Wald值5.7872)及组织学类型(Wald值5.3883)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果表明: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可供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及预测患者远期生存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980-1995年86例胆管癌切除术后患各进行研究。选择15个可能对胆管癌切除术后预门产生影响的非重要性特证性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年生存率为72.6%,3年生存率为32.4%,5年生存率为18.7%。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切缘癌残留和浸润浙度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足胆管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胆管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平  陈武科等 《消化外科》2002,1(2):115-117
目的 探讨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980-1995年86例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进行研究。选择15个可能对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要性特征性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胆管癌切除术后患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年生存率为72.6%,3年生存率为32.4%,5年生存率为18.7%。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切缘癌残留和浸润深度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胰腺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胆管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1980~2004年期间120例胆管癌切除术后的患荇进行研究,选择可能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胆管癌切除术后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32.5%和19.2%。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切缘癌残留、神经浸润、周围血管浸润和肿瘤浸润深度影响胆管癌的预后(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和神经浸润是影响胆管癌切除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胰腺浸润和神经浸润。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生物学特性,早期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应用CoX模型分析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间428例胃癌切除患者中资料完整的343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腹膜转移、Borrmann分型、手术方式、肝转移、肿瘤大小、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年龄等为影响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生存的8个主要因素。结论Cox模型能准确分析胃癌患者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胆囊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胆囊癌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提高胆囊癌疗效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共有89例获得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29个月,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8.2%、19.6%.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血总胆红素、手术切除类型、有无神经浸润、病灶浸润深度是影响胆囊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发现胆囊癌,并进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意义,研究影响中下段胆管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9例中下段且日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年龄30~79岁,平均61岁.中段胆管癌34例,下段胆管癌4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6例,行根治性胆总管癌切除术25例,行根治性胆总管癌切除联合肝部分切除术6例,行根治性胆总管癌切除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术2例.5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对其余74例患者的15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74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30.7%,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术后病理榆查为镜下切缘阳性(R1切除)16例(20.3%),其中肝脏端胍管切缘阳性6例,远端胆管切缘阳性3例,双侧胆管切缘阳性2例,环周切缘阳性5例.接受R0和Rl切除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4.4%和15.5%.10例(17.2%)R0切除的胆管癌出现局部复发,10例(62.5%)R1切除出现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手术切缘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切缘癌残留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中下段胆管癌根治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切缘达R0切除是提高长期生存的重要策略,辅助治疗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17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选择12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尿流改道方式、新辅助化疗等特征性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计算患者的预后指数(PI),将患者分组计算不同个体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分别为分期(RR=1,982,P=0.000)、分级(RR=1,978,P=0.042)、淋巴结转移(RR=2.142,P=0.048)、原位癌(RR=6.177,P=0.000)、肿瘤形状(RR=0.416,P=0.003)、病理类型(RR=2.228,P=0.032)、肿瘤数目(RR=1.820,P=0.035)、患者年龄(RR=0,672,P=0.025)及新辅助化疗(RR=0.257,P=0.016)。根据预后指数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个预后组,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5、22.5、7.0个月,3组患者预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原位癌、肿瘤形状、病理类型、肿瘤数目、患者年龄是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I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1~88岁,中位年龄65岁.6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姑息性手术,4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1%,29%,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根治性手术明显好于姑息性性手术(P=0.000).38例患者死于肝转移或术后复发.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不同的肿瘤大小及分化情况、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而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对于改善远端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COX模型对食管癌切除术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确立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对1985~ 1989年间 10 14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选择 13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 ,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预后指数 (PI)的大小将病人分组 ,分别建立其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结果  5年随访率为 91 9%。全组 3年生存率 5 4 9% ,5年生存率 45 9% ,10年生存率 39 3 %。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侵及深度、部位、长度和组织类型 (P <0 0 0 0 1) ;PI值小的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要提高术后 5年生存率必须加强区域淋巴结的处理和综合治疗 ;可利用预测模型 ,预测不同病人的术后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胆汁中糖蛋白的糖链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胆管癌相关的胆汁糖蛋白的糖链结构特点。方法:对15例胆管癌胆汁及10例良性胆道疾病的胆汁蛋白进行蛋白质电泳考马斯亮蓝及银染色,并用4种识别不同糖链结构的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凝集素(ConA-HRP,WGA-HRP,LCA-HRP,DSA-HRP)进行凝集素印迹分析。结果:胆管癌胆汁和良性胆汁蛋白SDS-PAGE谱基本相同,ConA结合的胆管癌相关糖蛋白有4种(-138,-122,-108,-101kDa),WGA结合胆管癌相关糖蛋白1种(-201kDa);LCA结合胆管癌相关糖蛋白1种(-122kDa);DSA结合胆管癌相关糖蛋白3种(-201,-163,-122KDa)。结论:胆管癌胆汁中一些糖蛋白的糖链结构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唾液酸含量增加及天线数,高甘露糖型糖链增多,可能与胆管上皮的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手术预后的因素,为远端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5-2009年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3例远端胆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法对10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41%和25%,中位生存期为24.13个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切缘情况与远端胆管癌术后生存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有关生存影响的独立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远端胆管癌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继发性胆管结石漏诊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0年4月~1996年12月治疗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性胆管结石23例。均经手术治疗及ERCP镜下取名治愈。漏诊的主要原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肝胆B超检查未发现、术中探查不仔细等、高度怀疑继发性明管结石患者术前行ERCP或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有效预防胆管结石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