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并筛选黄芪活性成分,获得对应的靶蛋白,并用Uniprot数据库将蛋白名称校正为基因符号,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VMC的相关基因,将黄芪的靶基因与VMC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黄芪治疗VMC的靶基因,使用Cytoscape 3.8.0构建“黄芪-活性成分-靶基因-VMC”网络,在STRING数据库下载PPI数据并利用R 4.0.0筛选出核心靶基因,利用R 4.0.0对黄芪治疗VMC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黄芪活性成分20个,靶基因191个,VMC相关基因192个,取交集获得黄芪治疗VMC的靶基因34个,构建“黄芪-活性成分-靶基因-VMC”网络,VEGFA、AKT1、IL10、IL6、MMP9、TNF等可能是黄芪治疗VMC的核心靶基因。GO富集主要集中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黏附的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在AGE-RAGE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IL17信号通路、乙型肝炎通路、甲型流感通路、查加斯病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芪治疗VMC的核心靶基因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方法:VMC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地奥黄芪注射液静滴一疗程,对照组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静滴一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清酶谱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及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8%,对照组52%,治疗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VMC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为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抗病毒药物疗效尚不肯定,免疫制剂和激素的应用仍有争议。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手段。我院从1998年1月-2000年3月,对88例VMC门诊及住院病人分别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MC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连用2~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87,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VMC疗效确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田中伟 《新中医》2004,36(5):57-58
病毒性心肌炎(VMC)失治、误治易转为慢性,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笔者采用黄芪托毒汤治疗VMC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黄芪为主药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治疗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加入肌氨肽苷注射液,对照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一周后的心肌酶谱对比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对VMC无明显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一种可取得的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用大蒜素治疗VMC32例,并与黄芪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其心律失常率、ST—T改变率、cTnT、CK—MB和血清IL-10水平均有改善(P〈0.01),其中IL—10在大蒜素组和黄芪组各观察指标升高的幅度较常规西药组大(P〈0.01),大蒜素组升高的幅度又较黄芪组大(P〈0.01)。结论大蒜素对VMC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抑制病毒复制,恢复患者被病毒破坏了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对其心肌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K-MB、cTnI、LDH、CK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增强体内NK细胞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辅治VMC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心欣舒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芪、地黄、五味子、丹参、芍药、桂枝、人参茎叶总皂苷,主要功能为益气活血、滋阴荣心。2003年1月-2005年1月,笔者观察了心欣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师卿杰 《中医研究》2010,23(10):53-54
病毒性心肌炎(viro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及其毒素侵犯心脏所致的免疫性疾病。西医对此病没有公认的有效疗法,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2008—06--2009—09,笔者采用黄芪四参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C)小鼠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5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 0只。A组为VMC对照组 ,B组为VMC黄芪注射液治疗组 ,C组为正常对照组。A、B两组用柯萨奇病毒B(CoxsackieB ,CVB)感染制作VMC模型后 ,B组于病毒接种日起每天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 ,连续 8天 ;A、C两组仅于相应时刻给予磷酸盐缓冲液 (PBS)腹腔注射。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 ,计算小鼠生存率。 12周末处死所有存活小鼠 ,各组随机抽取 2 0只进行心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 12周生存率为 4 2 % ,B组为72 % ,C组 10 0 % ;12周末心脏病理检查显示 :A组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cardiomyopathy ,DCM )转化率为 14 3% ,B组DCM转化率为 2 8% ,C组无改变。结论 :黄芪注射液的早期应用能减轻心肌炎症病变 ,提高小鼠生存率 ,降低DCM转化率 ,改善VMC小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下陷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都存在大气下陷的典型表现,认为大气下陷是VMC基本证候之一。益气升陷法是治疗VMC的有效法则之一,采用治疗大气下陷基本方升陷汤化裁治疗VMC,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晓荣  赵兴国 《中医药研究》2010,(12):1509-1510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引起的一种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小儿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黄芪对心肌细胞感染CVB3病毒后大鼠具有明显抗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滴度及保护心肌等作用[1],黄芪皂苷能抑制感染CVB3病毒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并使培养液中病毒滴度下降[2].我科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VMl,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炎性病变,为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目前认为有2种机制参与了VMC的致病,即: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及免疫机制,包括病毒诱导的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系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为常用补气药物,中医认为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近年来,对黄芪及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富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及硒等微量元素,富含21种氨基酸,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具有广…  相似文献   

16.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TNF-α、IL-1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防治作用。方法:治疗组24例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例用辅酶A、ATP甲等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L—1和IL—6水平无差异,并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降低TNF—α、IL—1和IL—6,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柯萨奇B3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丽敏  魏克伦  李微  高虹  郭岩 《中成药》2002,24(11):857-85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实验第8日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及血清肌酸激酶-MB(CK-MB)测定。结果: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心肌穿孔素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erforin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K-MB含量;黄芪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PFP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K-M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量临床资料及实验研究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 (VMC)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治疗手段。笔者采用中西药物合治VMC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参照 1995年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31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2岁。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 2 0 g加入 …  相似文献   

19.
经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取得更好疗效,磷酸肌酸钠可作为一种辅治小儿VMC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侵犯心肌细胞引起、以心肌炎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目前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就中医药治疗VMC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