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玻璃体病变,屈光状态,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膜分级,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12.54%,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69.57%和30岁以内青少年,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81例为近视眼,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失败原因并提出初步处理对策。方法对196例(19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取视网膜冷凝,巩膜扣带术或合并眼内气体填充术,分析其中19例一次性手术未解剖复位的原因。结果原有裂孔未封闭14例,新裂孔形成1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展引起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4例。结论准确的裂孔封闭,术前术中反复检查眼底,适宜的冷凝强度是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解剖复位率的关键,其中准确的裂孔封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 ,玻璃体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 ,膜分级 ,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 12 5 4% ,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6 9 5 7%为 30岁以内青少年 ,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 81例为近视眼 ,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 ,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 ,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 :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 ,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对视网膜脱离往往把它和轻微眼压下降联系起来,忽略了部分视网膜孔源性脱离的患者同时伴有高眼压。1973年Schwartz首先报告1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轻度葡萄膜炎和继发青光眼。这类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但手术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62眼)60岁以上老年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视占72.58%,其中高度近视54.84%。裂孔形态以马蹄形居多,占60.22%,玻璃体后脱离占70.96%。61例1次手术成功占82.26%。7例2次手术成功占11.29%。结论 老年视网膜脱离的裂孔以马蹄形居多,高度近视及玻璃体后脱离与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关系密切,手术成功率与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关系不大,严重的PVR是未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其预防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其与非外伤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其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依据其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机制和是否存在某些高危因素,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关系和预防性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刘素美  刘宗明  杨育勇  卢轶  游浩凌 《眼科》2003,12(3):190-191
自1920年Gonin开始,封闭视网膜裂孔一直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原则。目前,除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巩膜扣带术。我科2000~2001年利用810-激光联合双眼包扎或戴小孔镜及合适的体位治疗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出血六例纪惠谦董晓光谢立信姚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出血临床上较为常见。然而有时单纯考虑玻璃体出血,而忽略眼底检查,致使视网膜脱离漏诊。现将我院所遇6例报告如下。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33~65岁。均有突然加重的飞...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海绵脱出20例吴鑫,戴淑芳1988年1月至1992年底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156例,同期发生硅海绵脱出20例。对硅海绵脱出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5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均采用电凝加巩膜外硅海绵填压或联合环扎术。硅海绵脱出20...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芬  徐军  樊文英  侯志嘉  马凯  刘宁朴 《眼科》2007,16(4):256-259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99例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99例119眼,记录患者就诊原因、裂孔形状和视网膜脱离特点,对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病史、患眼屈光度、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特点。结果27例27眼有眼部钝挫伤史。26例37眼屈光度数>-4.0D,13例14眼有既往白内障手术史,5例7眼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还有29例34眼原因不明。患者就诊时60眼(50.4%)视网膜全脱离,66眼(55.5%)发生C级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近视和眼部顿挫伤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就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常较大、且多伴有较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故应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儿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人体真皮垫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组织反应观察武汉市二医院梅仲明,陈飞云我院采用人体真皮作充填材料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7例(67眼),现将其疗效及组织反应情况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对欧:67倒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男43例,女24例,年龄10岁~64岁,...  相似文献   

12.
岳章显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27-2028
目的:分析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5例15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所有视网膜再脱离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结果:术后随访1a,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5例15眼患者中,出现新裂孔7眼(46.7%);原裂孔未能封闭4眼(26.7%);遗漏裂孔2眼(13.3%);脉络膜脱落1眼(6.7%);PVR1眼(6.7%)。结论: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出现新裂孔、原裂孔未能封闭、遗漏裂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08/2007-10住院治疗的11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眼底病变及预防性治疗情况。结果:在114例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病变者31例(27.2%),其中46例高度近视者对侧眼眼底病变发生率高于非高度近视者(P<0.05)。对侧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3例,单纯格子样变性18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3例,单纯囊样变性或其它变性7例。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3例,经治疗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8例单纯格子样变性和3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眼,行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经3mo~2a定期随访,未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病变时,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可安全有效的阻止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1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的观察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检查的重要性及其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1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惠者的病例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170例患者中对侧眼具有格子样变性者103例,双眼变性区基本对称88例,其中对侧有裂孔者34例,伴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9例;97例行激光视网膜凝固,6例行巩膜外垫压冷凝术,随访3-6个月,有12例补充激光凝固,无再发视网膜脱离情况.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检查极其重要,多数具有对称性病变,给予早期预防性治疗,能有效的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与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3例9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采用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B组46例采用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观察术后2wk手术成功率及视力提升率。结果:A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5.74%,B组为80.43%。A组术后视力提升率为82.98%,B组67.39%。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较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更高,且更简便、精确、易操作,能有效延长主刀医师的手术年限。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因常合并葡萄膜炎、低眼压以及迅速发展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改变,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之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YAG倍频(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达璟 《眼科》2002,11(3):160-161
目的:探讨YAG(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对26例(27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激光封闭裂孔。结果:一次成功13例(14只眼),二次成功5例,三次成功6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愈率92.6%,结论:YAG倍频(532)激光选择性地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痛苦较小,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 d.原田病误诊CSC4例,患者均为女性,误诊时间分别为1~5 d.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头痛.结果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视网膜复位术.现随访3个月~5年,视网膜在位 4例原田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提高,为0.3~0.8.结论 CSC、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临床上各有其特有的典型体征,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忽略散瞳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巩膜外加压手术 ,而一些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如 :靠近后极部裂孔、多发裂孔、眼外肌处裂孔、黄斑裂孔、2 .5 PD以上需大块硅胶外加压裂孔等视网膜脱离 ,常规巩膜外加压手术有诸多不便。近年玻璃体手术技术快速发展 ,安全性不断提高。我院对于上述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7例 47只眼首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收到了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年 7月~ 1999年 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7例 47只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首次进行了玻璃体手术。其中男 2 9例 2 9只眼 ,女 18例 18只眼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同期双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7例同期双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 17例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11例年龄小于 35岁 ,14例为近视患者 ,10例仅存在单眼主观症状 ,12例患者发现多发对称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青少年近视是双眼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 ,多数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仅有单眼主观症状 ,且存在双眼对称性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