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MR资料,分析病变的MR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平扫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75%和73.1%;应用ADC值分别为76%、83%和69%;而两者联合应用分别为92%、91.7%和92.3%,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辅助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应用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了DCE-MRI及DWI检查。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结果在15个良性病灶及27个恶性病灶中,良性病灶的平均大小与初始强化峰值显著小于恶性病灶;良性病灶的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三者联合应用的AUC值为0.88,均高于每个指标单独应用时的AUC值。结论应用ADC值联合动态增强多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较每个指标参数单独应用时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 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 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 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DWI成像采用4个b值(分别为0、400、800和1000 s/mm2),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共3组ADC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者,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当b=800 s/mm2时,取ADC值为1.33×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79.8%。当b=1000 s/mm2时,以ADC值为1.15×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0.6%。结论 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值为1000s/mm2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T2 mapping成像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病灶13个,乳腺良性病灶13个,行乳腺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分别测量每个病灶T2值的均值(μ)及标准差(σ),并计算每个病灶T2值的离散系数(CV,CV=σ/μ)。对两组患者病灶μ及CV分别进行Student’s t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乳腺病变T2值的μ及CV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截点。结果: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μ值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1.164,P=0.256);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T2值的CV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6.203,P=0.000)。以乳腺病变T2值的CV作为诊断指标进行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AUC>0.9,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截点为0.145,以此值判断乳腺癌,敏感度92.3%(12/13),特异度100%(13/13),准确度0.962(25/26)。以乳腺病变T2值的μ作为诊断指标进行ROC分析,AUC为0.627(AUC介于0.5~0.7,有较低的诊断价值)。结论:在T2 mapping成像中,乳腺恶性病灶的T2值的CV高于良性病灶。T2 mapping成像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70名。所有患者均行MR-DWI及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70例患者共77例病灶。25例恶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例(12%),Ⅱ型曲线7例(28%),Ⅲ型曲线15例(60%);52例良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5例(67%),Ⅱ型曲线11例(21%),Ⅲ型曲线6例(12%)。良恶性肿块的Ⅰ型及Ⅲ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动态增强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6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AUC为0.830;联合ADC值、动态增强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8%,AUC为0.943。结论DWI的ADC值较DCE-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DWI、DCE-MR可提高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及2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DKI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IVIM参数灌注分数(IVIM-FP)、真实弥散系数(IVIM-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IVIM-DP)和DKI参数平均峰度(DKI-K)及平均弥散率(DKI-D)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并建立联合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单一及联合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54例(63个病灶),恶性组148例(152个病灶),组间ADC、IVIM-D、DKI-K和DKI-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IM-FP及IVIM-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KI-K联合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联合参数。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敏感度91.45%,特异度82.54%、准确率88.84%;其AUC 0.92,高于DKI-K及IVIM-DP(Z=4.72、6.78,P均<0.01),与IVIM-D、DKI-D、ADC+DKI-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1.34、1.11,P=0.52、0.18、0.27)。结论DWI单指数模型、IVIM及DKI模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DWI单一参数中,ADC诊断效能最佳,与联合参数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10.
杨丽  时高峰  刘辉  翟英敏  周涛 《临床荟萃》2011,26(12):1082-108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dimaging,DWI)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病变状况。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的应用得到了开展,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时相增强MRI(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8例共104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cm),其中乳腺癌79处,良性病灶25处。所有患者均行DCE MRI和DWI,DCE MRI采用乳腺多时相增强(VIBRANT)序列,成像后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800s/mm2, SE-EPI序列,在扩散图像处理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值,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9%(75/79),特异性为76%(19/25)。DWI中,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良恶性的诊断阈值为1.11×10-3mm2/s,以此值作为判断界值,ADC值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9.9%(71/79),特异性为88%(22/25)。DWI与DCE MRI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ADC值结合形态学特征及TIC对T1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1%(72/79),特异性为88%(22/25)。结论:DWI对T1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ADC值对诊断T1期乳腺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MB)的DWI及动态增强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脑蚓部MB患者的DWI及动态增强MR图像。分别测量病灶ADC值(ADCMB)和相同层面脑白质ADC值(ADC白质),获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并比较各类型TIC的达峰时间(Tmax)、增强峰值(E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结果 MB的DWI均呈相对高信号,ADC呈相对低信号。TIC曲线类型为流入型4例(4/23,17.39%),平台型19例(19/23,82.61%)。流入型Tmax为(112.33±8.33)s,平台型Tmax为(81.18±13.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2)。结论 DWI和动态增强MRI对诊断非小脑蚓部MB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68例来我院的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34例)与参照组(n=34例),其中给予动态增强MRI结合DWI诊断的为实验组,给予动态增强MRI诊断的为参照组,随后评价诊断准确率及疾病检出率。结果:诊断准确率:实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检出率:实验组疾病检出率相较参照组明显偏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乳腺病变患者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既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又能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SI)曲线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或药物实验性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生成T-SI曲线,并观察其变化特征。结果:所有病例的MR动态增强T-SI曲线均呈明显变化,其中包括13例MR平扫影像基本正常的患者。T-SI曲线出现幅度差的平均起始时间为23s,最大差值的平均出现时间为55s。结论:MR动态增强T-SI曲线对垂体微腺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不典型乳腺癌和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乳腺癌30例(不典型乳腺癌组)和纤维腺瘤32例(纤维腺瘤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DCE-MR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分数(Vp),比较两组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不典型乳腺癌组Ktrans、Kep、Ve、Vp分别为(1.49±0.55)min-1、(0.70±0.02)min-1、0.78±0.19、0.26±0.13,纤维腺瘤组Ktrans、Kep、Ve、Vp分别为(0.64±0.23)min-1、(0.30±0.23)min-1、0.63±0.25、0.33±0.14;两组间Ktrans、Ve、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诊断不典型乳腺癌和纤维腺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8、0.68,敏感度为86.7%、86.7%、83.3%,特异度为93.7%、81.2%、46.9%。结论 DCE-MRI可准确评估病变的微循环,对纤维腺瘤和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强  段阳  陶黎 《磁共振成像》2011,2(2):129-13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减影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乳腺 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胸廓内、外动脉、乳腺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血管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的胸廓内、外动脉的I级分支和乳腺穿支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7.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gaining increasing clinical acceptance and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liac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MR features of celiac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The MR signal appearances of the intraluminal, mural, and mesenteric abnormalities in celiac disease can help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Radiologists, therefore,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MR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celiac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48例经核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患者分别于NAC前和NAC 2周期后行DCE-MRI,采用两种ROI选取方法(ROIwhole法和ROIhs法)测量最大线性斜率(Smax)、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和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按照Miller & Payne病理疗效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和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比较两组 NAC 2周期后各参数的变化值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参数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48例中,NMHR组35例,MHR组13例。MHR组中应用ROIwhole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分别为-54.6%(-86.8%~-19.8%)、-54.5%(-88.5%~-13.3%)和-23.3%(-63.5%~28.1%),NMHR组应用ROIwhole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4.7%(-68.8%~113.8%)、-18.7%(-74.3%~228.6%)和1.0%(-54.5%~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HR组应用ROIhs法测得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57.3%(-82.2%~15.3%)、-41.1%(-84.3%~-16.8%)和-19.3%(-58.0%~5.8%),NMHR组应用ROIhs法得到的参数变化值分别为-10.5%(-49.4%~130.8%)、-13.0%(-55.1%~216.7%)和-3.9%(-55.7%~51.2%),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种方法测得的Smax、SI2%和SIpeak%的变化值预测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61和0.84)。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的疗效;ROI选取方法对参数预测价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