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彤  李晶 《工企医刊》2003,16(3):23-23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由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而来,并与营养不良、全身或消化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耐药以及长期滥用抗生素有关。病程均在2周以上,2月以内,治疗较棘手,本文报道160例,其中100例采用外治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儿童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83例儿童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特制中药贴片穴位经皮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匮肾气丸、银花泌炎片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儿童遗尿症疗效显著、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小儿普遍易感,尤其是以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轻者仅有腹痛、腹泻,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预后凶险川。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感染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针对小儿输液困难,不易配合治疗的特点,采取联合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小儿菌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经皮给药诊疗小儿腹泻病15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多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其中≤1岁患儿约占50%,是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为我国"四防"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5.
6.
刘显志  苟方 《中国保健》2007,15(19):3-4
目的评价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辅助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病程明显缩短(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更佳,且安全,患儿易接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给药辅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2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经皮穴位给药组各63例,常规治疗组予口服蒙脱石散、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及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经皮穴位给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经皮穴位给药治疗. 结果 经皮穴位给药组总有效比例为93.6%(59/63),平均止泻时间为(2.6&#177;0.4)d,常规治疗组为79.4%(50/63)和(3.4&#177;0.5)d,经皮穴位给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给药辅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明显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孙芳 《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07-107
小儿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急,反复发作,目前治疗上仍用抗生素、病毒唑、中药及支持疗法.病程长,小儿输液血管细,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很难收到满意疗效.我们经过多年探索设想,寻找一种比传统的口服,注射更好的途径.于2000年购进CZT-400型经皮给药治疗机,经过近4年的临床应用治疗小儿肺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6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98例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 ,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在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针对不同病因选用抗感染制剂、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助消化药的基础上对 98例腹泻患儿加用经皮给药 ,并与对照组 6 5例腹泻患儿比较。结果 经皮给药组在大便次数减少 ,大便外观性状好转 ,水份减少 ,临床症状好转、满意度、住院日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内病外治 ,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 ,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的新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塞它美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分为2组,安塞它美治疗组(治疗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塞它美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陈杨 《医疗装备》2015,(2):50-51
目的:观察口服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补液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予以服用磷酸铝凝胶、补液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止吐、止泻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止吐、止泻和住院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吴建谷 《现代保健》2011,(17):185-186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婴幼儿肺炎2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2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一般对症治疗(抗感染、解痉、止咳、化痰,重者吸氧、强心利尿等)基础上给予肺炎贴片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182例,痊愈16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53例,好转4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不需扎针,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极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春芝 《工企医刊》2003,16(5):28-28
自2001年6月~2002年7月,我们应用思密达治疗腹泻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6月~2002年7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息儿,年龄~2岁,共156例,治疗组男60例,女25例,~6月8例,~1岁47例,~2岁30例;对照组男51例,女20例,~6月8例,~1岁41例,~2岁22例。治疗前两组均有呕吐、发热脱水,两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盐酸头孢他美酯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头孢他美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急性细菌性腹泻小儿分为2组进行治疗:盐酸头孢他美治疗组(治疗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盐酸头孢他美酯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自2003年10~12月在收住院患儿中采用经皮给药(腹泻)治疗仪,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发热的小儿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8例;分别给予布洛芬口服,塞肛及灌肠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点退热情况。结果3组均能有效退热,其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组退热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组,2h时3组退热的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时3组退热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洛芬3种给药途径均能有效退热降温,可根据患儿情况灵活选择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芬  于杰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84-184,18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病从的方法.方法 选自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患有腹泻病患儿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采取西医和中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小儿腹泻病是非常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在临床中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及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在院门诊和住院的肺炎患儿分两组,用经皮治疗仪的670例患儿为观察组,加用常规治疗;另选择550例患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有肺部湿罗音,发热、咳嗽等不适.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于3d后,急促缓解,肺部哮鸣音,湿罗音减轻或消失,病程明显缩短.结论应用经皮治疗仪治疗肺炎较单纯常规治疗患儿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以大便性状异常这一特殊症状命名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粪便量超过每天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00mL以上即为腹泻。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类,以感染性为主。根据腹泻症状持续时间将腹泻病分为3型:①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如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一般在5~8d。②迁延性腹泻病。急性起病后,病程迁延〉2周,但≤2个月。⑥慢性腹泻病。腹泻经久不愈,病程迁延〉2个月,甚至多达数年或十余载。在小儿腹泻病中,急性腹泻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减少。急性腹泻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由于我国人民的营养和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过去多由志贺菌属等引起的中毒性菌痢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已较少见。目前,小儿普遍流行的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大多病情较轻,容易治疗,且有自愈倾向。而慢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比较困难。除腹泻外,或多或少会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重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削弱小儿防御其他疾病的能力,预后欠佳,甚至引起死亡。以下将专题讨论小儿腹泻病的诊治问题,与同行商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