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长期皮质类固醇点眼诱发青光眼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眼科刘凤仙,秦丽临床上经常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点眼治疗春季结膜炎,笔者曾收治2例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点眼引起青光眼,特报告如下。例1患者丁××男22岁农民住院号97506患春季结膜炎已10余年,反复...  相似文献   

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徐珊琪,唐慧明,陈伟奇皮质类固醇青光眼也称激素性青光眼,是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持续时间较长所产生的一种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目前激素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本病发生率有所上升,本文报告50例89眼均为...  相似文献   

3.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科徐珊琪,唐慧明,陈伟奇皮质类固醇青光眼也称激素性青光眼,是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持续时间较长所产生的一种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目前激素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本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本文报告50例89眼均为...  相似文献   

4.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方法:对31例43眼患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38眼)临床表现为开角型青光眼,28例(40眼)在停用激素和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3例(3眼)最终施行抗青少眼手术治疗,结论:临床运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时应随访眼压,眼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经综合治疗后矫正视力≥0.4者75例(85.23%),行前房冲洗者7例(7.95%)。继发性青光眼34例(38.64%),其中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9例(10.23%)。无继发性前房积血及角膜血染发生。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应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儿童作为皮质类固醇的高反应群体,在治疗前房积血时应警惕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在人群中多发于激素中、高度反应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多见。坎论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均可引起(党风于局部应用者)。早期停用,有自愈倾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对人眼小梁组织和细胞的实验研究有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自从1950年Mclean发现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眼病引起眼压升高后,眼科医师开始注意到激素对眼部的副作用。但对非眼病全身应用激素引起眼压升高(称之为类固醇性青光眼)报导不多,现将我院三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corticosteroidocularhypertension)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corticosteroidglaucoma)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用美国VISX20/20准分子激光系统,对PRK术后1590只眼滴用皮质类固醇(0.1%氟米龙)眼液4~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观察眼压变化,对于高眼压者给予治疗。结果本组1590只眼中43只眼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或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7%。经停用皮质类固醇眼液,滴用0.5%噻吗心安(或0.5%盐酸左布诺洛尔)眼液,必要时口服醋氮酰胺或行小梁切除术等,眼压均降至正常。结论PRK术后滴用皮质类固醇眼液可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个别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对此,应停用皮质类固醇眼液,滴用β受体阻滞剂眼液或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对视功能严重损害、停用降眼压药后眼压仍较高的患眼应行小梁切除术,经治疗眼压均可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皮质类固醇致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附16例)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王玉,张绍光皮质类固醇引起或加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和导致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国内外均有报导。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眼科医生对此问题认识不足,以致...  相似文献   

10.
皮质类固醇诱发的高眼压和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高眼压和/或青光眼的临床原因和处理原则,对资料完整的17例30只眼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和/或青光眼作了系统分析,包括其原发病、使用皮质类固醇的药剂类型,方式,持续时间,出现眼压升高症状的时间,确诊为青光眼的时间,视功能损害以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高眼压症、青光眼发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11例19眼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高眼压病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13眼诊断为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症,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经治疗眼压控制正常,观察1~9年未发现青光眼性视盘、视野损害。3例6眼最后确诊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施行手术治疗。结论皮质类固醇所引起的眼压升高,局部用药较全身用药多见,是可逆性的,停用后经治疗可好转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Li C  Zhang J  Huang C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79-18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corticosteroidocularhypertension)及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corticosteroidglaucoma)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用美国VISX20/20准分子激光系统,对PRK术后1590只眼滴用皮质类固醇(0.1%氟米龙)眼液4-6个  相似文献   

13.
已知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为强阳性。此种眼压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乃由遗传所决定,Becker 和 Ar-maly 等认为,其遗传方式是由对决定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的等位基因按孟德尔氏法则而遗传的。由于正常眼和青光眼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差异明显,故认为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与青  相似文献   

14.
眼球穿孔伤后交感性眼炎与中浆的鉴别浙江兰溪市中医院眼科(321100)郑晓标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310009)吴玲玲眼球穿孔伤是常见的眼外伤疾病之一,在行眼球修补术后,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健眼由此诱发的中浆与交感性眼炎两者早期的眼底...  相似文献   

15.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分析视盘损害与用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随访观察资料完整的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3例(84只眼)进行分析。结果青少年和男性患者较多;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即可出现视盘病理性改变,用药时间1年以上和少于1年者,C/D≥0.6者分别为80.8%和18.2%(P<0.005),视盘损害的程度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双眼用药者双眼视盘及视野改变不一致者占53.7%;50.0%患眼合并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结论该病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视盘损害的程度与用药时间明显相关;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用药时间、视盘及视功能损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源性表示我眼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60眼)医源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60眼)中,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26眼,占46.42%;散瞳剂诱发的青光眼15眼,占23.08%。缩瞳剂诱发的青光眼19眼,占29.2%。结论 皮质类固醇性青当眼与遗传易感性和激素使用的途径、制剂,治疗持续时间有关;散瞳剂引起瞳孔散大,使房角狭窄者房角关闭,影响房水流通,致眼压升高;缩瞳剂诱发的青当眼是缩瞳剂减少了房水经葡萄膜与巩膜间的排出,加大了前后房压力差。造成前房更浅,也可使睫状肌痉挛,促使恶性青光眼发作。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发现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眼内压升高并导致激素性青光眼。为了探讨皮质类固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关系,60年代开始,以Becker和Armaly等为代表作了一系列局部皮质类固醇升压试验,至1968年Leveae等提出血浆皮质醇抑制试验,于70年代,Bigger等又提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试验。从而形成了三种类型皮质类固醇试验。在国外,对皮质类固醇试验与POAG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见解;在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受体结合试验检测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特异性,从受体水平探索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治疗的新途径。方法用Ru38486,通过受体的竞争抑制试验,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半数抑制量(IC50)和平衡抑制常数(KI),并将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IC50分别为(224.30±18.79)nmol/L和(195.99±16.08)nmol/L,KI分别为(44.56±5.10)nmol/L和(37. 88±2.79)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样本的竞争抑制曲线为“S”形。结论受体结合试验检测的GR为糖皮质激素(GC)特异性受体,从受体的竞争性角度证明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的结合位点高于正常人,GR特性检测可能成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客观标准,GR拮抗剂可望发展成为治疗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和其他类型青光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氢化泼尼松结膜下注射致类固醇性青光眼一例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116021)孙凯媛患者,男,20岁,1995年1月始左眼红疼,某院诊为“浅层巩膜炎”,并于下方穹窿结膜下注射氢化泼尼松混悬液0.3ml(25mg/ml)。同年10月左眼胀感,结膜...  相似文献   

20.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璐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282-284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资料完整的40例68眼患者的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情况、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68眼)患者,男26例(65%),<40岁31例(78%),大多数患者连续使用浓度较高的地塞米松复合制剂,临床表现类似开角型青光眼,半数以上双眼视盘及视野改变不一致。随访6mo~5a,停用皮质类固醇眼药,眼压恢复正常42眼(62%),依赖降眼压眼药控制眼压7眼(10%),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19眼(28%)。治疗后视力提高52眼(76%),视野改善45眼(66%)。结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多发生于男青年,临床表现类似开角型青光眼。皮质类固醇升眼压作用与所用激素的种类、浓度和剂量有关。临床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应密切监控眼压。确诊后早期治疗,视功能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