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梅毒筛查及确诊的方法学,以提高阳性率;选择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最佳方法,尽早确诊梅毒的产妇产后婴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方法将4863例孕妇采用Trust法,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梅毒孕妇产后婴儿采用PCR法以及TP-Ig M-ELISA检测对照组采用Trust法,ELISA法PCR法进行测定。结果围产期梅毒检测Trust法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90.0%。ELISA法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98.0%。PCR法敏感性特异性近于100%。先天梅毒确诊试验血液标本Ig M-ELISA法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8.0%,PCR法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100.0%.胎盘组织PCR法敏感性特异性近于100%。结论围产期筛查的孕妇选择用ELISA法进行检测筛查,结合PCR确认。先天梅毒出生时的确诊选择胎盘组织处理后进行FQ—PCR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82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静脉血作梅毒血清学检查,2003年~2004年用RPR和TPHA试验,二者阳性确诊,2005年~2007年用梅毒螺旋螺旋体抗体和Trust试验,二者阳性确诊,同时新生儿出生后亦作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后给予驱梅治疗。结果对围产儿发生严重不良影响,死胎7例(8.54%),死产1例(1.22%),新生儿死亡4例(4.88%),早产27例(32.93%),其中极低体重儿10例(11.76%),低体重儿14例(16.47%),先天性梅毒65例(79.27%)。结论产前梅毒筛查至关重要,孕早期时梅毒血清学检查应列为产前检查一项常规检查,一旦确诊为梅毒,必须要早期、足量、正规的驱梅治疗,这样才能减少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不明原因的死胎与梅毒感染之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妊娠中晚期死胎病189例均行梅毒(RPR+TPHA)+HIV(1/2)检测。结果梅毒RPR+TPHA均阳性26例占13.7%,梅毒TPHA阳性,RPR阴性15例占7.9%,梅毒RPR+TPHA均阴性148例占78.3%,HIV(1/2)均阴性。结论梅毒感染是引起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应重视妊娠期梅毒及准备怀孕前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河区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10754例,采用TRUST作梅毒抗体初筛试验,采用TPPA作梅毒抗体确认试验。结果广州市天河区孕妇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2006年3012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39%,2007年3727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20%,2008年4015例孕妇梅毒感染率为2.81%。不同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5,P〉0.05);不同职业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3,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规范治疗是杜绝先天梅毒、切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杨林恒 《医学信息》2006,19(8):1413-1415
目的 了解注射吸毒人群性痛艾滋病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艾滋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使用RPR血清学试验;收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感染率6.73%,20~29岁感染率较高,8.57%;梅毒感染率4.33%,30~39岁感染率较高,5.95%。男女注射吸毒者感染HIV与梅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生物学监测非常必要,有利于及时发现、控制传染源,降低其传播与流行,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围产期弓形体感染率,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采用荷兰Organon公司药盒)进行了弓形体抗体IgM的筛查。从1993年10月-19996年2月对2915例活产新生儿脐血进行了检测,阳性14例,阳性率0.48%。另外,从1994年4月-1997年2月对4486例来本院产前检查的中孕妇女静脉血进行了检测,阳性29例,阳性率0.65%。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梅毒孕妇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8例梅毒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68例被检对象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2.35%,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11.76%,艾滋病抗体(抗-HIV)阳性率为1.47%。结论梅毒孕妇患HBV,HCV,HIV感染率高于普通孕妇人群。  相似文献   

9.
评价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血站血液筛查梅毒的检测方法.选择无偿献血者20200份血液,采用RPR和TP-ELISA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经初筛、复检阳性标本再以TPPA法确认.结果表明:R...  相似文献   

10.
呼蓓蓓 《医学信息》2019,(10):171-172
目的 通过比较聚合酶链反应(PCR)、显色平板法两种筛查方法,探讨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合适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152例常规产检的围产期孕妇,采集孕妇阴道分泌物后分别做PCR检测与显色平板法,并对结果进行质谱检测确认。比较两种方法对GBS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PCR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6.58%(10/152),灵敏度为77.27%(17/22),显色平板法的阳性检出率11.18%(17/152),灵敏度为50.00%(10/22)。结论 两种筛查方法均能检测GBS,应用显色平板法对筛查围产期孕妇的GBS感染灵敏度更高。临床中对围产期孕妇的GBS 筛查采用显色平板培养的方法能提高GB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筛查献血员梅毒螺旋体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一种适宜于献血员梅毒筛查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献血员进行抗体检测,并与RP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再用TPHA法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阳性检出率0.36%(41/1271)、RPR法阳性检出率0.26%(29/11271)。ELISA法与TPHA法总符合率97.5%(40/41)、RPR法与TPHA总符合率63.41%(26/41)。结论:ELISA法优于RPR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宜于献血员的筛查.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梅毒的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12.
5992例孕产妇梅毒筛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妊娠期梅毒的流行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5992例孕产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对TRUST阳性病例再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并对围产结局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992例孕产妇,检出梅毒患者43例(0.72%),其中30例经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其新产儿经半年以上随访无1例感染梅毒,在未治疗的13例患者中有10例分娩的新生儿TPPA滴度均≥1:40,其中2例为先天性梅毒。1例为死亡梅毒婴儿。结论 开展妊娠期梅毒血清学的产前筛查,加强对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对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梅毒测定的三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是一种含有多种抗原物质的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复杂的免疫反应,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给临床的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靠梅毒血清测定来进行诊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抗心磷脂抗体测定(亦称反应素试验,RPR);(2)梅毒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梅毒抗体酶联吸附法(TP-ELISA)。此三种方法在梅毒的诊断过程中各有不同的作用。为了选出不同时期的梅毒患者和不同人群的梅毒筛查的最好方法或方法组合,我们作了如下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妊娠早期孕妇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必要性。方法回顾2008年~2010年我院报告的妊娠梅毒病例进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875例孕妇中确诊妊娠梅毒59例,感染率为1.00%,2008年~2010年三年感染率分别为0.91%、0.96%和1.14%。89.84%的患者为潜伏梅毒。作过婚前或孕前检查的孕妇感染率为0.46%,未作过的感染率2.07%,明显增高。结论孕早期孕妇梅毒感染不容忽视,加强孕早期孕妇梅毒检测,可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保证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梅毒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APA)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检测32例SLE和77例梅毒患者血中6种抗心磷脂(CL)、抗磷脂酸(PA)、抗磷脂酰丝氨酸(PS)、抗磷脂酰乙醇胺(PE)、抗磷脂酰胆碱(PC)、抗磷脂酰肌醇抗体(PI)的APA。结果:(1)梅毒患者血清RPR的滴度为1:16、1:8和1:1(抗PE抗体除外)及RPR的滴度为1:4的6种APA IgG的吸光度(A)值,以及RPR的滴度为1:1的抗PA IgG抗体、滴度为1:8的抗PC IgG抗体和滴度为1:32、1:16及1:8的抗PI IgG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SLE患者;(2)梅毒患者血清RPR的滴度为1:4的4种APA IgM和滴度为1:1的5种APA IgM的A值,以及RPR滴度为1:1梅毒患者抗CL、抗PS和抗PC IgM抗体及滴度为1:32的抗PA IgM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SLE患者。结论:SLE和梅毒患者血清的A值和阳性率均有所不同,检测A值有助于SLE与梅毒患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保健指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妊娠作为一种诱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hius,GDM)。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独立类型。由于GDM孕妇无明显症状,而最大危害在于母婴并发症增加,围产死亡率增高。为了严密监测GDM,做好围产期保健,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对900例孕妇进行了口服葡萄糖筛查(glucose clallenge test,GCT),对糖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terance test,OG-TT),并给予保健指导,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297例产妇进行了梅毒血清学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产科住院产妇共2297例,常规进行了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血清学试验确证。年龄(18~42)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1226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ELISA检测梅毒IgM抗体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确诊的67例早期梅毒、3例早期神经梅毒,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患者与26名非梅毒对照。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脑脊液的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同时作RPR及TPPA检测,结果表明,ELISA,RPR及TPP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8.5%和100%;ELISA法对于早期梅毒的敏感性(95.5%)高于RPR和TPPA(均为83.6%),而在3例不定期潜伏梅毒血清和3例早期神经梅毒脑脊液中,ELISA各检出2例阳性,提示ELISA法检测Tp-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优于RPR和TPPA,对早期神经梅毒和不定期潜伏梅毒的诊断不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筛查的价值,并制定合理的TP-Ab血清学筛查方案.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TP-Ab筛查的患者标本,共计30,100例,对于CMIA为阴性者直接报告结果,CMIA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并同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30100例筛查标本中,CMIA阳性者402例(1.3%),样本吸光度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1.05~40.56之间.CMIA结果>10 S/CO的标本共178例,TPPA阳性比例为100%,RPR阳性63例;在6-10 S/CO之间的标本共计50例,RPR阳性8例,TPPA阳性比例92%;在3~6 S/CO之间的标本59例,RPR阳性者5例,TPPA阳性的比例66.1%;在1~3 S/CO之间的标本115例,RPR均为阴性,TPPA阳性的比例仅为20%.结论 CMIA筛查TP-A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低,采用CMIA进行TP-Ab筛查,并根据其S/CO值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另外一种高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验进行确认,是TP-Ab筛查理想的方案,确认方法可以选择TPPA等试验.确认阳性者,应报告RPR结果,辅助临床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