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于大鼠正常传代与纤维肝星状细胞、正常与纤维肝肝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Prop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各组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药物血清组纤维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内胶原合成与细胞外胶原分泌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正常传代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外胶原分泌也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以及正常传代星状细胞细胞内胶原合成也有抑制趋势。提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抑制了肝脏内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不同药物配伍的药效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将扶正化瘀方拆方为扶正、化瘀、丹参、虫草、丹参 虫草等组,制备其大鼠药物血清,温育星状细胞。~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Ⅰ型胶原含量,并测定细胞层总蛋白含量以校正胶原含量。RT-PCR法观察前胶原α_2(1)mRNA的表达。结果: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分泌及α_2(Ⅰ)前胶原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瘀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扶正组对胶原生成及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最强,而全方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扶正化瘀方及各拆方对星状细胞的活化功能有不同的作用影响,全方组有整体优势,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清肝活血方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方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原位分离大鼠肝细胞、HSC、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含量。结果:乙醛可以直接促进HSC增殖和Ⅰ型胶原的分泌,乙醛损伤肝细胞每件培养液培养下的HSC出现相同的改变,不同剂量的清肝活血方药物血清能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有效地抑制HSC增殖和Ⅰ型肢原分泌。结论:清肝活血方既可以通过桔抗乙醛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还可以直接阻止乙醛引起的HSC的活化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分泌,从而有效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甙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甙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用三七总甙药物温育液作用于传一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3H-TdR掺入观察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上清及细胞层Ⅰ型胶原含量,改良Lowry's法测定细胞层总蛋白以校正细胞数。结果:三七总甙不同浓度组均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生成,尤以细胞外的抑制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及2.5×10~(-7)M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三七总甙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系HSC-T6与不同剂量剔毒护肝方(大、中、小剂量组)共同培养48小时,应用Annexin-V-碘化丙锭染色检测剔毒护肝方对大鼠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水平.结果:剔毒护肝方能使大鼠HSC凋亡率明显增多,同时可使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剔毒护肝方可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相似文献   

6.
剔毒护肝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剔毒护肝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剔毒护肝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以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先后原位灌注大鼠肝脏,12%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建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模型。剔毒护肝方(由叶下珠、黄芪、莪术等组成)按大、中、小剂量分别给正常大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柔肝冲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处理HSC,以貂肺上皮细胞(Mv1Lu)生长抑制MT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SC TGF-β1和胶原的表达.[结果]经柔肝冲剂处理的HS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其中对纤维肝HSC的作用更明显,抑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柔肝冲剂能显著抑制纤维肝HSC表达胶原,对Ⅳ型和Ⅰ型胶原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结论]柔肝冲剂能抑制HSC产生TGF-β1和胶原,阻断肝纤维化时HSC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自分泌放大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大鼠传代与纤维肝星状细胞,正常与纤维肝肝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Prop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各组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药物血清组纤维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内胶原合成与细胞外胶原分泌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正常传代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外胶原分泌也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以及正常传代星状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9.
剔毒护肝方抗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目的:观察剔毒护肝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剔毒护肝方治疗,观察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剔毒护肝方能提高白蛋白和降低球蛋白含量,且有显著降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作用,能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剔毒护肝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TdR和[^3H]-Rro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组[^3H]-TdR掺入量明显少于正常大鼠血清组。药物血清组细胞内胶原的合成率和细胞外胶原的分泌率均低于正常大鼠血清组。结论:扶正化瘀方抑制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干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319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①制备319方含药血清,温育原代HSC,并以正常血清为对照,观察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分泌。②用含药血清分别添加于损伤肝枯否细胞与传代HSC中培养,制备含药血清作用过的损伤肝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与传代HSC条件培养液,并以添加正常血清的条件培养液作为对照,温育HSC,观察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分泌。③测定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VEGF)及传代HSC条件培养液中VEGF。结果:①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原代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分泌。②损伤肝枯否细胞与传代HSC可明显促进原代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分泌。含药血清可抑制这一促进作用。③损伤肝枯否细胞FGF-β、PDGF、VEGF与传代HSC中VEGF分泌明显增加,含药血清可抑制损伤枯否氏细胞TGF-β、PDGF及传代HSC中VEGF的分泌。结论:319方不仅可直接抑制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的分泌,并可抑制TGF-β1、PDGF、VEGF等细胞因子,抑制HSC激活的旁分泌与自分泌途径,这一作用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水平和Ⅰ型胶原。结果内毒素刺激HSC增殖,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活化和Ⅰ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扶正化瘀方药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及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经口给予大鼠扶正化瘀方药(丹参、桃仁及虫草菌丝等组成)后,制备药物血清,观察药物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细胞增殖采用^3H—TdR掺入试验,胶原酶法检测细胞内外的胶原生成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观察细胞Ⅰ、Ⅱ、Ⅳ型胶原的表达,Ⅰ型胶原mRNA表达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1)10%药物血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46.87%(P<0.05);(2)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细胞内(P<0.05)外(P<0.01)胶原生成率及细胞胶原的表达;(3)药物能显著降低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P<0.01)。结论: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的生成量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扶正化瘀方对3T3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作为肝脏成纤维细胞的替代模型,用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以10%的浓度被添加到培养液中,通过[~3H]-TdR掺入法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药物血清对3T3细胞[~3H]-TdR掺入量和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组[~3H]-TdR掺入量明显少于正常大鼠血清组。药物血清组Ⅰ、Ⅲ、Ⅳ型胶原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血清组,其中Ⅰ、Ⅲ型胶原更为显著。结论: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明显抑制了3T3细胞增殖和胶原的生成。这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剔毒护肝方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麻鸭球结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用剔毒护肝方治疗 ,观察其对球结膜微循环、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剔毒护肝方能改善肝纤维化麻鸭球结膜微循环 ,提高血清白蛋白 ,降低血清球蛋白含量 ,显著降低透明质酸、层粘蛋白和 型前胶原 ,改善血液流变学。结论 :剔毒护肝方具有防治肝纤维化和改善肝脏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临床抗肝纤维化有效的扶正化瘀方按扶正化瘀治法进行拆方,分为扶正组、化瘀组、虫草组、丹参组及丹参 虫草组,采用灌胃给药后分离药物血清方法,观察各组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胶原的分泌、TGFβ_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肝细胞白蛋白合成等的影响,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药学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抗纤二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动物体内给药,分离药物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该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表达的影响及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 3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学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将其分为3个观察组(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浓度分别为1、5、10 μg/mL)和1个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被显著抑制(P均<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以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证实经验方剂益气软肝方(PGSL)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53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肝纤维化组(15只)、保护组(15只)和治疗组(15只)。用人清蛋白建立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转氨酶等;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测定参照郑少雄方法;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苏木精-伊红、嗜银和VG染色分别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分布和成纤维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增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肝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汇管区、纤维间隔以外窦周梭形细胞的变化。[结果]PGSL可降低死亡率,降低转氨酶、HA、LN、HYP、成纤维细胞、Ⅰ型及Ⅲ型胶原增生程度、TGF-β1,减少激活肝星状细胞的数目及抑制炎细胞浸润。[结论]PGSL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死亡率,保护肝细胞,延缓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活血软坚方对肝星状细胞Smad信号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活血软坚方的成药制剂-和络舒肝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Smad3、Smad17、前胶原α2(Ⅰ)基因表达影响,以探讨活血软坚方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和络舒肝含药血清。用不同浓度和络舒肝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分析各组间Smad3、Smad7、前胶原α2(Ⅰ)mRNA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和络舒肝含药血清处理,可下调HSC-T6细胞株Smad3、前胶原α2(Ⅰ) mRNA表达以及Smad3蛋白表达水平,前胶原α2(Ⅰ)表达变化与Smad3表达改变趋势一致。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强度明显不同,药物作用后前胶原α2(Ⅰ) mRNA表达改变呈现血药浓度依赖性(F=6.92,P<0.05)。药物血清对Smad7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F=1.57,P>0.05)。结论 活血软坚方和络舒肝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作用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和Smad功能,抑制前胶原α2(Ⅰ) mRNA转录,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对Smad3而言,可能其表达升高产生的是促纤维化形成效应,反之,表现为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