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吸附澄清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三平 《中国药房》2008,19(6):461-464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精制已有多年,具有去除杂质、澄清药液、减少药量等优点。但其缺点亦显而易见:损失药物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对制剂的疗效、稳定性及后期工艺存在影响;成本高、工艺流程长、对设备要求高。这些缺点限制了水提醇沉法在医院小批量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如果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吸附澄清剂,利用吸附澄清剂的电中和、吸附、网捕和卷扫作用,可将体系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粒子去除,此方法避免了水提醇沉法的上述缺点,尤其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现将吸附澄清剂的原理、优点、分类、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离心技术是一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纯化,能基本解决醇沉法易造成的有效成分丢失、水提浸膏分离纯化等难题,能够明显改善分离液的澄明度,有利于提高药效,减少服用量,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及产品的质量。本文对离心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提取物的纯化工艺直接关系到中药口服液制剂的质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口服液的醇沉除杂法存在生产工时长、有效成分损失大等缺点。陶瓷膜分离技术不仅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同时具有生产时间短、有效成分损失小等特点,已作为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高新技术运用到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在中药口服液生产中可缩短生产流程、提高中药口服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解决膜污染问题,以解决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芩汤不同分离精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芩汤较佳的提取和分离精制方法.方法:选用L9>(34)正交表,以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提取次数、加水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提取工艺条件,进一步对醇沉和大孔树脂两种分离精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取工艺确定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大孔树脂法分离所得精制物中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醇沉物.结论:大孔树脂法优于醇沉法,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富集,为开发黄芩汤新剂型提供科学合理的精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昆武  张彦 《淮海医药》2004,22(6):523-523
本实验所研究的大黄、拳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显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无明显毒副不良反应。制成注射剂时通常所用的精制方法是水提醇沉法,但该法的蒽醌损失率为85.16%。我们试用超滤法进行精制,以大黄酚含量为指标,通过一定的超滤方法对两进行精制,结果有效成分的得率比水提醇沉法提高了很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并对比研究Al2O3陶瓷膜技术和水提醇沉法对咽舒宁复方指标成分、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陶瓷膜技术和水提醇沉法精制咽舒宁复方水提液,用HPLC考察其对咽舒宁抗病毒的指标成分表告依春及除杂率的影响,同时,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急性咽喉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两种精制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陶瓷膜能更有效地保留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两种精制方法对咽舒宁复方水提液抑菌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陶瓷膜技术比水提醇沉法更适合咽舒宁复方水提液的精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新型澄清剂甲壳胺代替乙醇对补肾益骨膏提取液进行了精制.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其中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甲壳胺作为澄清剂效果肯定,对其中有效成分无干扰.  相似文献   

8.
甲壳胺沉淀法代替醇沉法制备补肾益骨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型澄清剂甲壳胺代替乙醇对补肾益骨膏提取液进行了精制.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其中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甲壳胺作为澄清剂效果肯定,对其中有效成分无干扰.  相似文献   

9.
在感冒退热颗粒剂提取精制过程中,老工艺是利用水提醇沉再水沉的方法,以除去提取液中大部分的蛋白质、果胶、多糖、有机酸、叶绿素等大分子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大分子物质中,有机酸、多糖等都具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在提取精制过程中完全除去它们,不利于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水提醇沉法广泛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但该法存在诸多缺陷,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的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0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生药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药制剂之所以发挥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1],所以不能机械地把无机成分当杂质除去。另外,醇沉法造成了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黄芩苷16.11%、甘草酸11.99%、桔梗皂苷42.52%[2]。尽管醇沉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用大量的乙醇,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平胃胶囊中苦参碱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壳聚糖在分离精制过程中对平胃胶囊苦参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水提醇沉、高速离心、壳聚糖絮凝法在平胃胶囊制备工艺中进行分离精制 ,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三种方法精制后方中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壳聚糖絮凝法较前两种方法好。结论 为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分离精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参注射液的除鞣质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不同除鞣质的工艺对制备丹参注射液的效果。方法 以丹参提取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比较5种除丹参注射液中鞣质方法的效果,及有效成分损失率。结果 胶醇树脂法能有效地去除丹参注射液中鞣质,澄明度良好,且损失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此法为中药制剂纯化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逍遥软胶囊中白芍、茯苓、甘草水提取液醇沉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筛选指标,考察水提取液醇沉精制时对药液浓度和药液含醇量的影响。结果:水提取液的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0.5g药材/ml,加95%乙醇至含醇量为50%。结论:本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水提醇沉法广泛用于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液的澄清 ,但该法存在诸多缺陷 ,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 ,在除去药液中的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 ,并使药液澄清 ,成品稳定 ,缩短生产周期 ,节约能源 ,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现将近十年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 ,5 0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 ,醇含量在 80 %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各种生药均含…  相似文献   

15.
牛膝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剑萍  王春霞 《中国药房》2008,(36):2822-2824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水煎煮法提取牛膝药材,得粗多糖,经脱蛋白、脱盐和醇沉3步纯化,制备牛膝多糖。以总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结果:水煎煮的最佳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脱蛋白工艺中,三氯乙酸(TCA)法优于Sevage法和鞣酸法;脱盐工艺中,分子筛法优于透析法;醇沉使用80%的乙醇。结论:以水煎煮法提取,经脱蛋白、脱盐和醇沉工艺得到的牛膝多糖中总多糖含量及其纯度均较高,可为其药理及制剂研究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技术用于金银花、栀子药材的中药水提液精制的可行性.方法 考察两种澄清法的沉淀效果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比醇沉法多,壳聚糖絮凝法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 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金银花、栀子药材的中药水提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17.
张贻昌  任颂今  郝松 《中国药业》2010,19(24):48-49
目的介绍中药口服液工艺制作流程。方法通过对中药口服液澄清度的认识,以水提醇沉法为例,阐明了控制中药口服液的澄清度,既要尽可能多地去除杂质,又要兼顾保护有效成分的观点。结果与结论希望随着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更好的品种问世。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复方芎芍胶囊(CXSC)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正交表L9(3~4)以提取物中芍药苷、水飞蓟宾、杯苋甾酮含量和出膏率为因变量,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三因素对CXSC水提工艺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水提取方案。建立DPN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DPN组)、CXSC组(0.36 g·kg-1)、CXSC水提取组(CXSC-W,0.66 g·kg-1)、CXSC水提醇沉组(CXSC-WEP,0.46 g·kg-1)、阳性对照依帕司他组(EP组,15 mg·kg-1),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比较水提直接浓缩法和水提醇沉法产物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的治疗作用;进一步以有效成分(芍药苷和多糖)转移率与出膏率考察絮凝沉淀(1%壳聚糖)、乙醇沉淀、浓缩液过滤3种纯化方式,确定适宜的纯化方案。结果: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的CXSC提取方案为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h,出膏率为25.0%,芍药苷含量0.71%,水飞蓟宾含量0.067%,杯苋甾酮含量0.007 3%。药效学试验发现,与DPN模型组相比,CXSC-W组MNCV显著提高(P<0.05),而CXSC-WEP组MNCV无显著变化(P>0.05),即水提直接浓缩法纯化产物的药效优于水提醇沉法。纯化工艺研究中,优选得到的CXSC纯化处理方法为浓缩至原提取液1/4体积左右,静置24 h通过离心去除沉淀,取上清液继续浓缩至规定密度,芍药苷和多糖含量较高,出膏率较低。结论:所建立的基于QbD理念研究方法,兼顾工艺可行性和制剂疗效。考察并确立了保证较高有效成分含量和较低出膏率的稳健可靠的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为其制剂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明胶代替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优选出最佳明胶浓度和沉淀pH值;与醇沉法相比,明胶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多糖等有效成分,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制备优质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时,黄芪和三七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用HPLC法对单药及两药的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提取液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并结合LC-MS提供的分子量信息,推测产生变化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黄芪和三七的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法的提取液相比,化学成分人参皂苷Rh1和Rg2的含量明显增加,且人参皂苷Rh4、三七皂苷Fe及三七皂苷T5等化学成分仅在水提醇沉提取液有检出;另有4个化学成分峰仅存在于醇提法的低极性部位,而在水提醇沉提取液中未检出。结论:单药及两药的提取液比较并没有新成分产生,仅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而采用不同提取方法,黄芪和三七配伍的化学成分溶出种类及含量均有明显差别,尤其对三七化学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