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最佳手段,可以准确地显示出黏膜下病变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起源层次等.我们在行超声内镜检查食管黏膜下病变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食管上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位于食管下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固有肌层,而且起源于黏膜肌层的病变直径多较小,而较大的黏膜下病变多起源于固有肌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此,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密切监测无疑是降低肿瘤的病死率和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普通电子内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肿瘤的首要检查方法,其诊断主要基于黏膜和黏膜下的总体形态特征而作出,主要靠肉眼在白光照射下观察,可发现明显改变的病灶(如隆起的肿块、凹陷的溃疡等),而对于微小的、扁平的病变则不易诊断,也无法精确显示早期肿瘤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而需进行大量的随机组织活检.利用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的差异性,来判别组织性质是近年研究十分活跃并极有前途的一种光学诊断技术.自体荧光内镜成像技术是消化道肿瘤内镜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该技术用于监测消化道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具有快速、简便、可实时发现病灶和帮助引导活检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内镜研究的热点课题[1-2].我们现就荧光内镜原理、光谱学、内镜荧光成像和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食管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临床上诊断较困难,日前国内外应用色素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但由于内镜下染料喷洒的差异常致使染色不够均匀,易造成假阳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利用滤光器滤掉内镜光源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1-2],可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更好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上皮化生、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破坏,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管开口类型(pit pattern)的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我们以病理组织学作为诊断标准,探索NBI在中老年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尤其是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然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往往无症状。如何发现微小早期病变,特别是如何提高早期癌、微小癌的检出率,需要内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高像素和高分辨率放大内镜的问世,可以达到活体解剖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效果;结合染色法应用,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黏膜的微细结构,为早期癌、微小癌的发现以及鉴别良、恶性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和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关键.内镜与活组织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内镜下黏膜染色不仅可以确切获得病变形态学的判断,且有利于正确选择活检部位[1].有文献报道,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一些癌基因产物的表达有关[2,3].本文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联合组织P53、生存素及端粒酶检测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NBI放大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记录早期食管癌在普通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模式下的不同表现,同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确定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在不同内镜模式下的检出情况及EUS检查对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普通白光内镜模式、NBI放大内镜模式及病理检查共发现病灶107处,其中癌前病变43例,食管炎症53例,早期食管癌9例,食管癌侵及肌层2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NBI放大内镜检出率(86.54%),显著高于经普通白光内镜检出率(67.31%)(P 0.05);普通白光内镜下,共发现77处食管病灶,包括黏膜发红34例,黏膜发白27例,红白相间16例;其中Ⅱa型17例,Ⅱb型18例,Ⅱc19例,Ⅱa+Ⅱc型23例; NBI放大内镜下,共发现97例食管病灶,呈IPCL改变,其中Ⅳ、Ⅴ1、Ⅴ2型92例,Ⅴ3、Ⅴn型5例;食管病变经EUS判定发现癌前病变2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癌7个,侵及肌层癌2个,其中癌前病变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1.82%、准确性为90.24%;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5.37%。结论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有利于清晰显示食管黏膜形态及血管网分布情况,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同时准确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仪器的改进和诊断技术的迅速进步,特别是内镜检查和碘染色方法的广泛应用,大量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临床诊断,并引起治疗方法的变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它最早在国外用于黏膜组织大块活检,近10年来发展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在日本,随着EM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30%以上的上消化道肿瘤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1]。EMR作为微创内镜技术,优于创伤大痛苦多影响生活质量的食管切除手术。1EMR的适应证和禁忌…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检查目前广泛应用于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不仅能直接观察结,直肠病变,还能活检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开展各种内镜下的微创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和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的普及,大部分结、直肠病变都能及早发现。近年来开发的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系统被认为能提高消化道黏膜表面结构的观察水平。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早期癌是指癌组织侵及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病变.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癌在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早期阶段即被发现.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7年胃镜、结肠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早期消化道癌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261例总结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是人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特别是用于筛选和普查)的提高,能够增加对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光诱导自体荧光内镜系统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于识别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系统,对于辨别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对自体荧光内镜系统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内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消化道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镜)诊断、息肉切除等治疗外,染色、放大内镜,内镜超声(EUS)以及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染色、放大内镜黏膜染色(包括食管、胃、大肠)对于识别早期恶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碘染色判别食管癌,靛胭脂和美蓝染色检测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均已应用于临床.食管黏膜喷洒碘溶液,通过观察黏膜是否着色来判定病变区域,在该部位取活检往往可以发现早期肿瘤.大肠黏膜喷洒靛胭脂染色,通过放大内镜观察黏膜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82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大小及性质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皮圈套扎术等。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26例超声判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高频电凝电切术;1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坦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3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和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皮圈套扎术。内镜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1.4%。术后1例出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9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9.
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