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3-2013.3收治住院经确诊为NSC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腔镜(VATS)组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VATS组和VAM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液体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VAMT组,P〈0.05.结论 VATS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NSCLC疗效较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c-VATS)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采用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患者5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和5 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c-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VAMT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VATS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患者术后1 d、3 d和5 d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7.41%和20.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70%和4.17%,转移率分别为7.41%和12.50%,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转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c-VATS安全性优于VAMT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中转开胸的指征.方法 2007年开始我科采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27例,及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NSCLC患者25例.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24 h 疼痛NR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无显著差异.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数、术后置管时间比传统开胸组略少,而手术时间较开胸组略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ATS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引流量也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4%),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1例,肺内感染1例;开胸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8.0%),其中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及感染各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VATS组中转开胸4例.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并探讨电视辅助小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MT)、杂交式单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HSHVATS)、多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P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8月间胸外科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VAMT组48例、HSHVATS组50例、PVATS组52例,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HSH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2±0.7)cm、术中出血量(166.6±685)ml、胸引管留置时间(5.9±2.8)d,均显著低于VAMT组(11.4±2.5)cm、(287.1±99.7)ml、(7.7±3.4)min(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1±0.9)cm、术中出血量(178.8±74.2)ml均显著低于VAMT组患者(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VATS组和PVATS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围术期指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vs.4.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3 P=0.824)。结论早期NSCLC通过VAMT、HSHVATS、P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有效且安全,肿瘤切除均彻底;HSHVATS和PVATS较VAMT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HSHVATS较PVATS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对术者要求更低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隐匿性N2期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隐匿性N2期NSCLC患者共11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开放组(62例)和VATS组(48例),分别采用开放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住院总医疗费用、淋巴结清扫总个数、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生存率。结果 VATS组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总医疗费用均显著多于开放组(P 0. 05); VATS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 0. 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个数和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VATS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开放组(P 0. 05)。结论开放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隐匿性N2期NSCLC在淋巴结清除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可有效加快机体康复进程,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漏气、肺不张、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胸手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ybrid)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创伤程度。方法将118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组采用VATS行肺癌根治术,H组采用Hybrid行肺癌根治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IL-6水平、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及慢性疼痛(CPP)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CPP发生率、血清IL-6水平比较,P均〉0.05;H组术后胸液引流量多于VATS(P〈0.05),术后1~3 d疼痛评分高于V组(P〈0.05)。4 d后疼痛评分两组近似(P〉0.05)。结论 VATS手术和Hybrid手术治疗早期NSCLC术后近期创伤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但远期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到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的180例NSCLC患者,其中9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总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同样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NSCLC术中出血量、术后疾病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采纳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开展的4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45例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做对照研究,就两组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短、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指标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S组中在术中所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CT组,VATS组术后1、3、5天切口疼痛程度、血清TNF-α、IL-1β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T组(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组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与预后。方法老年NSCLC患者84例,按照患者意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施行小切口开胸术,观察组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发生转移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胸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与小切口开胸术患者相比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其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83例,随机分为VATS组43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VATS肺叶切除术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液体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VATS组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两组血清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各时间VATS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7 d VATS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VATS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ATS治疗老年NSCLC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与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肺段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行肺段切除术IA期NSCLC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ATS组58例和VATS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术后随访,比较两组肺癌复发及生存情况,明确两种手术方式对ⅠA期NSCLC治疗有效性差异。结果 RATS组术中总失血量(52.79±14.76)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6.49±2.88)枚、淋巴结清扫站数(6.58±0.75)组和出院时间(6.23±2.13)d优于VATS组[术中总失血量(87.32±15.47)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1.07±1.18)枚、淋巴结清扫站数(4.05±0.69)组和出院时间(7.5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NSCLC患者14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1 d及术后1、3、5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张亮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3例,并与同期97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术前患者均行胸部CT等常规检查临床诊断为NSCLC,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将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算两组均数±标准差(x±S),统计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ATS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方面与传统开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均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胸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在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相比,其能达到相似的手术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虽然有关VATS与传统手术术后生存效果的比较有待多中心、长期大宗完整病例的观察和分析。但有理由相信VATS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VATS组58例,VAMT组6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VAMT组相比,VATS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显著增高,且VAMT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与VAMT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降低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术后第1、5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引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30例(VATS组),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者30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手术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手术时间、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站数、清扫淋巴结数量及住院总费用相近;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胸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VATS组优于开胸组,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均不逊于开胸手术,且全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痛苦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