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强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护理组心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强化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以同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临床表现统计显示A组患者多项心脏病变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各类心电图异常症状,如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比较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将显著提升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干预治疗,能有效提升其预后,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各50例,分别将他们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以及患病易感因素。结果合并有冠心病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陈旧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结果及冠心病易感因素的比较均有差异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患病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合并有冠心病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综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易发生心跳骤停,引起死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合并AMI比较少见,发病率仅为1.25%[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时,掩盖AMI的典型症状,造成漏诊和误诊.张胜亮等[2]认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生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时应首先考虑合并AMI.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将AMI患者105例分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58例,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47例,对其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36例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明显好转,3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当患者患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极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所以需要注重对患者加强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经过我院的治疗后,52例患者好转出院,占86.7%,6例患者病情无变化或是存在恶化趋势,放弃治疗或者是转院治疗,占10%,2例患者死亡,占3.3%。结论由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较急,一旦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一入院就需进行对症治疗与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挽救患者生命,以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晓光  赵明  于影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30-1330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氯沙坦钾50mgqd口服和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中有效21例,有效率91%。对照组有效15例,有效率6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显著改善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肺气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该利用多种诊断方法对两种相似临床表现的病症进行区别,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治疗的相关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对患者利用综合干预措施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具体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这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比治疗前较优秀,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存在,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利用综合干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较高,能够促进患者尽早痊愈以及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理化指标,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4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用卡托普利可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46+1348-1346,1348
目的分析老年肺源性心脏病高危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86例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过程,对其中死亡的25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死亡病例中因肺心病并发脑梗死、消化道大出血、心力衰竭、呼衰、感染等因素较多,占84.0%;因误诊死亡占16.0%。结论 对于肺心病患者因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防止多种器官衰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强心康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强心康治疗,30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心脏彩超及血气分析等。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彩超检查右心室形态改变及血气分析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强心康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改善心肺功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按照常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所有患者均需控制饮食,并且给予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等状况,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87例冠心病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9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80%。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并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得到了临床的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力舒滴鼻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舒滴鼻剂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舒滴鼻剂,中西药结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动脉硬化指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力农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7例进行比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氨力农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地高辛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0%,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发生洋地黄过量。结论氨力农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