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清毒汤对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以清毒汤进行干预,通过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查,观察其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ET)的影响.结果 清毒汤能明显降低TNF-α,ET的含量,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清毒汤能使ET含量、TNF-α水平降低是其对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肝病内毒素血症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肝病的肝脏损害,有原发性因素,如病毒、药物、酒精、肿瘤等;但也有继发性因素,即在原有肝脏病基础上,某些因素可促进与加重肝脏损害。内毒素血症是多种继发性因素之一。自七十年代将鲎试验用于临床检测内毒素血症以来,国内外对各种肝病内毒素血症的有关问题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味小承气汤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对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以加味小承气汤进行干预,通过血液生化及病理检查,观察其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的影响。结果加味小承气汤能明显降低TNF-α、内毒素的含量,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小承气汤使内毒素含量、TNF—α水平降低是其对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热毒清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鹏  曹武奎 《天津中医药》2013,30(4):228-231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热毒清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组、治疗组、预防加治疗组),以D-氨基半乳糖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对治疗组及预防加治疗组以热毒清处理,动态观察4组血浆内毒素(ET)、过氧化脂质(LPO)、纤维结合素(Fn)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肠道细菌并鉴定。[结果]治疗组各时相ET水平均低于急性肝损伤组,预防加治疗组在24、72 h ET低于治疗组;治疗组LPO水平在各时相均低于急性肝损伤组,预防加治疗组在24、36 h LPO低于治疗组;预防加治疗组比治疗组Fn提升更早(P<0.01);急性肝损伤组肝细胞损伤程度重的比例大于治疗组和预防加治疗组(P<0.05);预防加治疗组肠杆菌、肠球菌计数低于治疗组,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热毒清具有抗内毒素、抗脂质氧化和保护肝细胞作用,而且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可作为治疗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或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肝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在脓毒症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对脓毒症的预后具有特异性的预警作用,可以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的肝细胞功能障碍,包括肝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再生障碍、微循环障碍、能量代谢障碍等。肝脏Kupffer细胞在肝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肝星形细胞也参与了这一过程。脓毒症合并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以及轻至中度高胆红素血症。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属于中医学理论中热毒症的范畴,属于急黄。Kupffer细胞在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属于三焦的范畴,因此,清利三焦应该作为本病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春萍  李勇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22-1223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在细胞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或活菌以发泡形式将其释出,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脂多糖 (LPS).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则致内毒素血症,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近 20年来,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升高,其中尤以慢性重型肝炎并腹水者最高.内毒素血症能促进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促进肝性脑病、肾 /肺功能障碍的发生 [1].  相似文献   

9.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现将我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对肝脏的二次打击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筠 《北京中医药》2008,27(2):94-95
内毒素是慢性肝病重症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造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使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肝胆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演变为慢性重型肝炎.本文探讨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