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菝葜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Sm ilax ch ina L.的根茎,又名金刚藤,具有消肿止痛、祛风利湿、活血化瘀及抗肿瘤等作用[1~3],临床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如妇科盆腔炎症及炎症性包块、前列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肿瘤等,均取得满意疗效。菝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全  相似文献   

2.
菝葜,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金刚藤(湖北)、金刚蔸(广西)、金刚刺(广西)、金刚鞭(浙江)、萆薢(四川)、铁菱角(江西)、红土茯苓(贵州)等。味甘,微苦涩,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肿毒[1]。菝葜是三金片、血尿胶囊、金刚藤糖浆(胶囊)及撒尔沙提取物的重要原料,为了正本清源,对菝葜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及原植物来源调查。1古本草考查参考《本草图经》[2]、《本草纲目》[3]、《植物名实图考》[4]等古本草附图及描述,不能确定菝葜Smilaxchina L.就是菝葜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从古本草对本品种…  相似文献   

3.
菝葜是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1],又名铁菱角、金刚藤、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其味甘、酸,性平,具有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百合首载<神农本草经>,药用部分为百合科植物百合或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其功效: ⑴<神农本草经>"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日华子本草>谓:"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研究者对<本草经>王闿运辑本的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此书刻印于光绪甲子年,其底本为南宋王炎的<本草正经>等,结合<湘绮楼日记>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证实,王辑本完成于光绪十年,其所据底本为<政和本草>的明刻本,而非<嘉祐本草>或<本草正经>.  相似文献   

6.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茎,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之功效,中医临床常用来治疗妇科炎症和肿瘤。菝葜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类、皂苷类、鞣质等成分,其中类成分主要为白藜芦醇()、3,5,2’,4’-四羟基()及其苷,为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菝葜药材的质量,本课题组对我国13个省区作了现场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实验样品[1],并采用RP-HPLC法对所采集的27个菝葜样品中有效成分和的量进行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为评价不同产地菝葜植物品质提供科学依据。1仪器与试药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  相似文献   

7.
黑刺菝葜根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黑刺菝葜根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脂溶性化学成分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2,4-dihydroxy-3,6-dimethylbenzoate,(3)1-O-p-coumaroylglycerol,(4)ursolic acid,(5)blumenol A,(6)clemaphenolA,(7)1-O-feruloylglycerol。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分析 ,西南各省习惯将百合科菝葜属及菝葜属的多种植物根茎用作萆 ,这些种又在某些省、地与土茯苓 (红土苓和白土苓 )混淆使用。为此 ,我们做了土茯苓 (SmilaxglabraRoxb)与菝葜 (SmilaxchinaL)、萆 (DisosoreaSeptemloba )及其制剂妙济丸 (药典方 )的紫外光谱鉴别。1 仪器与试剂 UV 30 0 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甲醇。2 测定方法 分别称取药材粉末 (过 1 0 0目筛 )约 0 5g及蜜丸 (妙济丸 )约 4 g(研细 ) ,加甲醇 1 0mL ,浸泡 2h ,取滤液 1mL ,加甲醇 1 0mL ,置…  相似文献   

9.
土茯苓系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性味甘、淡、平.具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能[1].用于湿热,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2].近年国内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及新的药理作用.我们从赤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出一单体黄酮苷类有效成分赤土茯苓苷[3],研究并发现了赤土茯苓苷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土茯苓及其同属药用植物资源,我们对土茯苓植物药用来源、种类、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及采收季节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贝母药用历史及品种考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历代本草及有关文献的考察,认为《诗经》、《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贝母,并非是今日药用百合科贝母属植物,而应是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名医别录》是最早收载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入药的文献,其入药品种是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根据产地及采收时月分析,记载品种还包括土贝母。川贝母入药用出现于明代《本草汇言》,其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和川贝母F.cirrhosaD.Don.  相似文献   

11.
薛梅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68-2969
<正>土茯苓出自《滇南本草》,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状根茎,味甘、淡、性平,归肝胃二经,有解毒利湿、祛风、通利关节之效,主治下焦湿热、淋浊带下、痛肿、疥癣、杨梅等症,朱良春老师在临症中,善于发挥土茯苓特长,除用于治疗头痛、痛风、淋病、痈肿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诸种疾病,屡  相似文献   

12.
土茯苓中单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茯苓系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省。性味甘,淡,平。具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湿热、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现代研究证明,土茯苓具有增强肌体免疫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单宁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给药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土茯苓中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槲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 L.)植物,在我国分布有大约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 [1] .槲叶、槲皮、槲实仁均可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同时,该属植物在分类学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该属植物的分类提供化学依据.本文从槲树叶Quercus dentata Thunb.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三萜、甾醇类化学成分及1个多元醇,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光谱解析及和已知品对照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粘霉烯醇(2),表木栓醇(3),β-谷甾醇(4),齐墩果酸(5),胡萝卜苷(6),quercilicoside A(7),1,3,4/2,5-环己五醇(8).其中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唇形科植物,药用其干燥的根及根茎.丹参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本草纲目>记载,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经.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清朝赵学敏(1765年)所撰<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对雷公藤的形态、性能及药理作用均有详细记载,是我国民间常用的驱虫药.(1)性味归经根据<滇南本草>对本品"入肝脾二经,行十二经络"的记载,应归肝、脾、肾经,由于味辛、苦,性凉,故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菝葜中黄酮和芪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为阐明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有效成分,对其根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5个酚性化合物。结果:它们的结构为二氢山奈酚(dihydrokaempferol,1),3,5,4′—三羟基芪(3,5,4′-trihydroxystilbene,2),3,5,2′,4′—四羟基芪(3,5,2′,4′-tetrahydroxystilbene,3),二氢山奈酚3—O-α—L—鼠李糖等(黄杞苷,dihydrokaempferol 3-O-α-L-rhamnoside,engletin,4),槲皮素4′—0-β—D—葡萄糖等(quercetin4′—O-β—D—glucoside,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茎,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之功效,中医临床常用来治疗妇科炎症和肿瘤。菝葜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芪类、皂苷类、鞣质等成分,其中芪类成分主要为白藜芦醇(Ⅰ)、3,5,2’,4’-四羟基芪(Ⅱ)及其苷,为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菝葜药材的质量,本课题组对我国13个省区作了现场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实验样品,并采用RP—HPLC法对所采集的27个菝葜样品中有效成分Ⅰ和Ⅱ的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中药"虎掌"与"天南星"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虎掌"与"天南星"是我国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的"天南星"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一把伞南星、天南星或东北南星的干燥块茎,而未收载"虎掌".由于文献记载的不统一及各地区的用药习惯不同,长期以来将虎掌与天南星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香附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代后<越西木香本草>始称:莎草科植物,莎草名香附的干燥块茎.其味辛苦,甘平,入肝三焦经.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所引《采药录》中鲇鱼须基原及功用,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以本草文献为基础,并结合植物学比较研究、实地考察和现代对鲇鱼须的应用,考证其药物基原及功用。[结果]《采药录》中鲇鱼须的原植物与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或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相吻合,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镇痛等作用。[结论]《采药录》中所载鲇鱼须的基原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或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