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巯乙磺酸钠(Mesna)对大肠杆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以及单独及联合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对大肠杆菌BF的作用.方法 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Mesna、CIP的最低抑菌浓度,扫描电镜观察Mesna对大肠杆菌BF形成的作用,平板计数法检测Mesna单独及与CIP联用后BF内活菌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Mesna对已形成的大肠杆菌BF空间结构的影响并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定量分析BF结构参数.结果 Mesna能减少BF中基质样物质以及被膜的厚度;单用Mesna (8 mg/ml)才能使BF中的活菌数减少(P<0.05),单用CIP 1 MIC才可使BF中活菌数降低(P<0.05),小剂量Mesna(1 mg/nl)与1/2 MIC的CIP联合应用就可使BF上的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CLSM图像显示经Mesna作用后的BF厚度逐渐减少,密度逐渐稀疏;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5 mg/ml Mesna作用后,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均减少(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增加(P<0.05),2 mg/mlMesna干预后,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结论 Mesna能够抑制大肠杆菌BF形成,破坏成熟大肠杆菌BF形态结构;Mesra与环丙沙星存在协同作用,增强其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2.
的:探讨巯乙磺酸钠(mesna)对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的影响及其联合环丙沙星(CIP)对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作用。方法: 微量稀释法检测 mesna和CIP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体外模型后分为对照组、低浓度mesna组及高浓度mesna组,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采集并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 定量分析mesna对铜绿假单胞菌BF作用后的结构参数; 铜绿假单胞菌BF再次分为mesna组、CIP组及CIP联合mesna组,用CLSM采集BF图像并结合Amira 5.2三维重建软件定性分析mesna单独及联合CIP对成熟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作用;以棋盘设计,将不同浓度的mesna (0、0.5、1.0、2.0、4.0 g•L-1)和不同浓度的CIP(浓度依次为(0、1/2、1、2、4和8 MIC)两两组合,平板计数法检测mesna单独及与CIP联用后BF内活菌数。结果: mesna对PAO1的 MIC为10 g•L-1,CIP对PAO1的MIC为0.125 mg•L-1; CLSM图像经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esna能使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和结构熵均减少(P<0.01),区域孔率增加(P<0.01),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效应更明显(P<0.01);CLSM图像经三维重建后可见,单用mesna(2 g•L-1), BF内细菌密集层叠,厚度较厚,可见大量活菌,未见明显死菌;单用CIP(2MIC),BF内仍可见大量活菌,死菌数少; mesna(2 g•L-1)联合CIP(2 MIC)组可见BF细菌稀疏、厚度薄,活菌数少,BF内可见大量死菌;单用2 g•L-1mesna能使BF中的活菌数减少(P<0.05),单用2MIC CIP可使BF中活菌数降低(P<0.05), 1 g•L-1 mesna与1 MIC的CIP联合应用可使BF上的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mesna能破坏铜绿假单胞菌BF形态结构,mesna与CIP存在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3.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探讨氨溴索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的结构影响.方法 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7 d,得到成熟BF,用扫描电镜(scannm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氨溴索对BF形态结构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对BF结构参数分析;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氨溴索对BF内活菌的作用,并测定氨溴索单独作用以及与环丙沙星联用后BF内活菌的荧光强度.结果 氨溴索作用后电镜观察可见BF被破坏,基质样物变稀疏,仅见少量散在细菌.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2 mg/ml氨溴索作用后,BF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均减少(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增加(P<0.05).0.75 mg/ml氨溴索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当氨溴索浓度大于0.49 mg/ml时,BF内活菌数减少.同时,氨溴索与环丙沙星存在协同作用(F=15.1,P<0.05),且随着氨溴索浓度升高,协同作用增强.结论 氨溴索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形态结构,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CAM )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iofilm ,BF)的抑制以及对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CIP)的增效作用。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CAM浓度下铜绿假单胞菌BF的形态学变化 ;高氯酸 蒽酮反应物法定量测定BF的己糖成分 ;噻唑蓝法测定活菌数。结果  1/ 16最低抑菌浓度 (MIC)、1/ 4MIC的CAM对铜绿假单胞菌的BF主要成分己糖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加入CAM后CIP组的铜绿假单胞菌活菌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CAM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的作用 ,并可增强CIP对菌膜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发展过程中空间立体结构变化.方法 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PAO1菌株,体外建立6h、1d、3d及6d时间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BF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摄取BF形成发展各阶段不同层面的图片堆,经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r,ISA)分析获得PAO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 ①CLSM结合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实现了对PAO1菌株BF动态形成过程的观察.②随着BF形成时间的延长,各层死菌比例逐渐增加,且死菌多分布于微菌落中心.③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BF发展,厚度显著增加,前3d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后3 d;区域孔率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扩散距离呈逐渐增加趋势;结构熵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利用ISA程序结合SYTO9/PI荧光探针可以表征PAO1菌株BF的空间结构特征和BF各层细菌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维药刺山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刺山柑提取及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BF)形成及清除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维药刺山柑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醇提法获得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并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的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萃取物;使用96孔板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BF模型,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维药刺山柑不同提取物/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维药刺山柑提取物对成熟BF中活菌数的影响,评价其对成熟BF的清除作用。结果维药刺山柑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2.50、50.00、45.00、46.25 mg/m L。当浓度分别为26.26、23.13、25.00、22.50 mg/m L时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可在早期阶段干扰金黄色葡萄球菌BF的形成,致活菌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倍MIC浓度的正丁醇萃取物抗菌活性明显,与青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浓度醇提物及正丁醇萃取物24 h清除BF的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还可以抑制并有效清除金葡菌成熟BF,其高浓度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药刺山柑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F形成的作用,并且能通过破坏已形成的BF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耐药性金葡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体外苦参水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及其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不同浓度苦参水煎液作用于P.a,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评价药物对菌株黏附力的影响;苦参水煎液单独或联合LFX作用于BF,采用连续稀释法计数及CLSM对BF进行分析.结果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的黏附力;与LFX联合作用后,BF内存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生物膜的形成,并可增强LFX对BF内细菌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腹膜透析管(简称腹透管)上建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物被膜(bio-film,BF)模型,探讨克拉霉素和头孢他啶对腹透管E.coli BF的体外影响。方法按透析后无菌腹透液-腹透管系统建立体外E.coli BF模型。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克拉霉素对E.coli形成BF的干预作用。1/4 MIC克拉霉素、1 MBC头孢他啶单独和联合作用(1/4MIC克拉霉素+1MBC头孢他啶)成熟BF后,以连续稀释法、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药物作用后BF的变化。结果腹透管上成功建立E.coli BF,1 d形成早期BF,7 d形成成熟BF。与对照组比较克拉霉素干预E.coli形成BF于1、3、7 d的酶标值均降低(P<0.05)。克拉霉素组、头孢他啶组、克拉霉素+头孢他啶组(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BF内活菌数和BF酶标值均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更显著(P<0.01)。SEM观察到联合组对成熟BF破坏更明显。结论本实验在腹透管上成功建立E.coli BF模型。克拉霉素可减少E.coli对腹透管的黏附和抑制E.coli BF的形成,且与头孢他啶联合对腹透管E.coli BF呈抗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平板改良法体外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水提取物不同的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扫描电镜确认.结果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64 mg/mL,当增加药物浓度至1.5倍MIC(96 mg/mL)和2倍MIC(128 mg/mL)分别于4、8和24 h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时,活菌数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4h内金黄色葡萄球菌BF中的细菌不能被完全清除.各时间段之间活菌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有清除影响,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早期、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黄芩素组),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建模3 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0±0.27、4.24±0.31、5.26±0.45,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5.69±0.18(P<0.05);建模7 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4±0.12、4.69±0.41、5.63±0.10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6.08±0.10(P<0.05)。结论黄芩素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中sRNA sdsR的表达水平与环丙沙星以及头孢噻肟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测定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从临床标本非重复分离得到的50株大肠埃希菌的sRNA sdsR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环丙沙星及头孢噻肟耐药性与sR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biofilm,BF)体内模型,研究巯乙磺酸钠对体内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的作用。方法家兔行导尿术,经导尿管注入大肠杆菌4 d,扫描电镜及平板计数法检测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动物模型构建;经导尿管灌注巯乙磺酸钠,扫描电镜观察巯乙磺酸钠对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的作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巯乙磺酸钠对导尿管表面细菌数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可见大量细菌在导尿管上呈团状或膜状黏附生长,厚薄不均的黏液状物质连接成一大片,平均菌落计数模型组(4.76±0.29)较对照组(2.49±0.22)明显增多(t=17.44,P<0.01);巯乙磺酸钠干预后,巯乙磺酸钠能减少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中基质样物质,仅见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管壁上,有少数细菌的散在团状聚集;平均菌落计数与空白对照组(5.77±0.26)及生理盐水对照组(5.54±0.52)比较,巯乙磺酸钠组(2.85±0.36)能使BF中的细菌数明显减少(F=136.44,P<0.01)。结论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巯乙磺酸钠对体内留置导尿管表面大肠杆菌BF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鞣质联合环丙沙星(CIP)对鲍曼不动杆菌(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2 倍稀释法测得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CIP 对Ab ATCC19606 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将1/2MIC、MIC、2MIC浓度的鞣质和CIP单独及联合用药作用于Ab生物膜4、8、24 和48 h,采用结晶紫法和荧光显微镜法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结果鞣质和CIP 对Ab 的MIC 值为1.95 和0.50 mg/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对Ab 生物膜的形成影响大,且2MIC鞣质+2MIC CIP联合作用24 h,对生物膜形成影响最大。结论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和 CIP联合用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比单独用药明显,且2MIC鞣质+2CIP联合用药对Ab生物膜作用24 h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暴露于喹诺酮类药物、染料、紫外线后耐药性产生情况及不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这三种细菌后其生长和形态特征的改变。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表面涂菌和试验双倍稀释法。结果 引起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低浓度喹诺酮类产生耐药性。细菌经不同浓度环丙沙星作用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数量减少和形态改变。结论 大肠杆菌最容易产生喹诺酮耐药性,在环丙沙星作用后量易发生形态和耐药性改变,而不易被喹诺酮类药物杀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3种方案实行PCIA.记录并比较术后2、4、8、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8 h、18 h、24 h,B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4、8、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头晕发生率高于F组(P<0.05);BF组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5mg/ml布比卡因和40μg/ml吗啡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菌株在琼脂培养基中稀释至7.5×105cfu/ml,细菌悬液在37℃麻醉药中培养48h。结果:布比卡因抑制大肠杆菌生长(59±0.8)%,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22±3.6)%,P<0.05;对粪肠球菌生长无抑制作用。40μg/ml吗啡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3.8±3.1)%;P<0.05,吗啡能增加布比卡因对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P<0.05)和大肠杆菌7%(P<0.05)的抑制效果。结论:布比卡因和吗啡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粪肠球菌对吗啡和布比卡因混合液敏感。吗啡对布比卡因抑菌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体外探讨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两两联合是否有利于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体的产生。方法分别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和棋盘格法测定单独以及联合之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即MPC/MIC,根据SI下降的程度来判断防耐药突变能力。结果CIP、AMK、CAZ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分别为16、16、>32。两两联合后各自单药的SI分别为:CIP+AMK (CIP 8,AMK 4); CIP+CAZ (CIP 4,CAZ 8);AMK+CAZ(AMK 8,CAZ 4)。结论以上3种药物任意两两联合均可以降低单独用药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有利于防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不同标本大肠埃希菌 (E .coli)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采用FORTUNE2 0 0 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 14株E .coli中从尿中分离出 96株 (4 4.86 % ) ,占各类标本的首位。尿中与非尿中E .coli的耐药性不同 ,尿中E .coli对复合磺胺、氟哌酸、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分离者 (P <0 .0 5 ) ,而尿中E .coli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非尿中E .coli(P<0 .0 5 )。在 2 2种抗生素中 ,对 5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有 16 2株。结论 尿中分离的 E .coli对环丙沙星、氟哌酸、氯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分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