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  关浩增  李娟莲 《广西医学》2004,26(10):1431-1432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分析 12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 (CC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并与 4 5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P <0 .0 5 ) ;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亦逐渐增厚 ;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 ,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的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观察,并与52例中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检查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年高血压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以多发内膜-中层增厚及多发斑块形成、舒张期流速减慢、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增高为主要特点。在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治中,颈动脉超声检测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可作为预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和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脂、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将181例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进行颈动脉病变程度及与血脂、血流变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P<0.05),而全血粘度低切明显低于内膜正常者(P<0.05),与男性老年高血压组比较,脑梗死发生率及与血脂、血流变的关系均无明显差别,但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男性老年高血压组(P<0.05).结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尤其是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与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一致,但较非老年高血压组高.应定期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状态,积极采用降压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韩秋  陈晓旭  李广霞 《中外医疗》2010,29(18):91-91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应用美国惠普7500型彩超诊断仪对118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结论彩色超声可作为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5.
沈静 《中外医疗》2010,29(15):3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程度与血尿酸水平有关。结论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相关性,血尿酸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缪小兰 《现代医学》2007,35(1):59-6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率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以选择强化降脂对象尽早干预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对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脂分析。结果83.8%(134/160)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有AS,其中有38.1%(51/134)血脂正常。160例中血脂正常63例,其中AS的检出率为81.0%(51/63)。结论老年高血压血脂正常者中有较高比例的颈动脉AS,可采用颈动脉B超检出并对其进行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ISH预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是单项最强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ISH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近年来,人们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心血管事件的替代指标用于临床实验[2].1986年Pignoci等提出通过B型超声可以很容易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而目前颈动脉超声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陆铮  郭涛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4,35(11):118-12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95例门急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2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099 61±0.027 37) vs(0.084 04±0.176 01),P<0.01],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11449 ±0.039 42) vs (0.091 88±0.026 77),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白天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探讨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选择素P,L,E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文将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和选择素P,L,E测定,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选择素变化的关系.方法颈动脉测定采用惠普采色多普勒仪,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部的图像.选择素P,L,E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该组糖尿病组Ⅱ期、Ⅲ期斑块占90%,而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组Ⅱ期斑块占30%,Ⅲ期斑块占70%.与对照组比较提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并高血压之间斑块发生率差异不明显.选择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选择素P,L,E均较糖尿病组升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浆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升高,选择素升高可预示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D)和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P-E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EH-HL)三组,并分组观察。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EH、EH-T、EH-HL三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以纤维硬斑、低回声软斑多见。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浓度和颈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超敏CRP(hs-CR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及颈总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总动脉IMT分成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超敏CRP(hs-CRP)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血尿酸水平与超敏CRP(hs—CRP)浓度和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尿酸、hs-CRP与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有关。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测定颈动脉IMT、hs-CRP浓度、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内皮素、Lp(a)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分别测定脉压及血浆内皮素和血清Lp(a)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脉压值及内皮素、Lp(a)水平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脉压增大及内皮素、Lp(a)水平升高是致颈动脉壁硬化的危险因素,脉压增大、内皮素和Lp(a)水平升高是老年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雷米普利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雷米普利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的影响。方法:81例服用雷米普利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和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明显增厚,经治疗后情况有所改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雷米普利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温琦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79-1480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将2008年6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第1组为60~69岁,第2组为70~79岁,第3组为80岁以上,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内容包括颈动脉斑块的数量、部位等,同时测量存在斑块的管腔内径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60~6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57%,70~7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80%,80岁以上的患者全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普遍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高,定期的针对老年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药通心络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常规控制血压理想前提下比较通心络治疗前后与辛伐他汀治疗前后的动态超声检查观察,从形态学的角度了解对颈动脉INT的改善及附壁斑块的消长.结果 通心络组与辛伐他汀组在治疗前后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减少及程度减轻均具有确切疗效,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中,通心络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血尿酸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与血尿酸亦有关.结论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中,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节律及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依据24 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影像学检查,将190例受试者按24 h动态血压节律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MMSE得分范围为0~30分.结果 颈动脉狭窄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等高于杓型组;颈动脉狭窄越重,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等越高;颈动脉不同狭窄度间MMSE得分显著不同,颈动脉狭窄越重,MMSE得分越低,且非杓型组MMSE得分低于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杓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损害有交互作用.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及颈动脉狭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颈动脉超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1例住院的老年人分成三组。组1为正常老年人;组2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组3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入院分别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①高血压组及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超声异常率明显升高,并以多支病变为主。②颈动脉多支病变组其血脂明显升高。③多支病变组、高血压组、及合并糖尿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组及老年正常组。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加老年人颈动脉超声的异常发生率,血脂异常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