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消退训练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行为和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正常组(n=8)、消退对照组(n=16)和消退组(n=16).在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7、21 d,恐惧建立后8、22 d)进行恐惧行为测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①在消退后7d和21 d,消退组的消退保持成绩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P<0.01),而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消退训练后7d,消退组海马突触数密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退训练后21 d,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消退训练后7d和21 d,消退组海马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并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P<0.05).④与正常组相比,消退训练后7d和21 d,消退组PSD厚度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PSD厚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⑤各组之间活性区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恐惧建立后24h进行消退训练能够部分改变条件性恐惧引起的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减轻条件性恐惧大鼠的僵立行为.  相似文献   

2.
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型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电凝双侧椎动脉、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操作与对照组和训练组相同.术后7 d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的7 d、14 d、21 d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计数正常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结果:训练后7 d、14 d、21 d,对照组大鼠错误反应次数、全天总反应时间、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3个指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对照组各时点大鼠海马组织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训练组21 d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各时点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训练组大鼠14 d、21 d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均<0.05).结论:Y型电迷宫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后1周内海马CA1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变化,探索其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 分为正常组(6只),消退对照组(3组,每组6只)和24h消退组(3组,每组6只).在消退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第1,3,7天)进行消退保持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DK5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计数CDK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 (1)大鼠在恐惧消退后的第1,3,7天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4h消退组在消退训练后第1天[(15.62±10.28)%]、第3天[(20.58±7.79)%]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均比正常组[(75.60±2.51)%]显著降低(P<0.01);在消退训练后第7天,24h消退组[(71.04±11.65)%]的消退保持成绩比消退对照组[(35.48±12.37)%]显著增加(P<0.01).(2)24h消退组CDK5阳性细胞数在消退后第1天[(24.94±5.20)个]、第3天[(32.25±6.14)个]、第7天[(33.28±6.56)个]均比正常组[(15.60±2.90)个]显著升高(P<0.01);24h消退组在消退后3d、7 d,比消退对照组[(25.09±4.83)个,(26.70±4.57)个]显著升高(P<0.01;P<0.05);24h消退组内,1 d组显著低于3d组(P<0.05)和7d组(P<0.01).结论 在恐惧消退训练后1~7d内,海马CA1区CDK5可能参与了恐惧消退早期的保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给予普萘洛尔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保持及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声音结合强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大鼠建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只在相应时间点进行恐惧水平测验)、立即给药组(15 min内给予普萘洛尔)和24 h后给药组(24 h后给予普萘洛尔),每组8只。给药组在建模后前3 d每天恐惧测试前给予普萘洛尔后再检测各组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水平,于第20天完成恐惧记忆测试后处死大鼠,用高尔基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条件性恐惧建模后,第1天3组大鼠恐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20天时,两给药组大鼠恐惧水平逐渐降低,且3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恐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立即给药组恐惧水平最低,对照组恐惧水平最高。建模后第20天,对照组大鼠恐惧水平仍然较高。②建模后第20天,两给药组海马神经元CA3区锥体细胞数量[立即给药组(4.94±2.67)个,24 h后给药组(4.65±1.98)个]均大于对照组[(3.58±2.03)个],其中立即给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③电镜显示对照组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出现异常改变,而两给药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条件性恐惧水平与海马结构发生的形态学异常变化有关,而早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能神经系统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条件性恐惧、减轻海马神经元结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过程中消退记忆保持成绩与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突触索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立即消退组和24h后消退组.采用声音结合强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两消退训练组分别于建模后15 min和24 h进行消退训练.在消退后不同时间(第1,3,7和20天)测定各组大鼠消退保持成绩,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突触素、NCAM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NCAM进行校正光密度(COD)测定.结果 ①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自然消退组比,24h后消退组消退保持成绩较好,立即消退组早期较差,远期效果略好于自然消退组.②在消退后早期,大鼠海马突触素与NCAM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值短期内迅速增加,第3天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24h后消退组在消退后第1,3,7和20天突触素[COD值均值分别为(0.0140±0.0088),(0.0345±0.0076),(0.0277±0.0067),(0.0112±0.0031),P<0.01]、NCAM[COD值分别为(0.0235±0.0084),(0.0613±0.0057),(0.0515±0.0115),(0.0249±0.0115),P<0.05或P<0.01]表达高于自然消退组;立即消退组突触素、NCAM表达也高于自然消退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暴露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海马内突触素与NCAM的含量而降低恐惧记忆、促进恐惧消退,但在条件性恐惧建立后不同的时间实施暴露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X射线持续照射幼年SD大鼠后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24只幼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d照射组,接受假照射)、7、14d照射组,于出生后第35天起,每天接受1.0mGy的X射线照射。照射结束次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灌注取脑后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中,7、14d照射组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14d照射组长于7d照射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对照组,7、14d照射组原站台象限停留时间分别为(66.66±8.83)、(44.57±8.77)、(29.74±5.47)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14d照射组穿越原站台象限次数分别为(2.75±1.16)、(2.50±1.07)、(1.13±0.64)次,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对照组、7d照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未见异常,14d照射组可见核固缩。透射电镜下14d照射组神经元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变,7及14d照射组均见突触后膜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SD)增多、不均匀,突触间隙显示不清,14d照射组受损更为明显。结论 幼年SD大鼠连续接受一定低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以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的完整性,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着受照射时间的增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IL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条件性恐惧消退保持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消退组(n=24)、假消退组(n=24)和正常组(n=8).采用声音结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消退组在恐惧建模后24h进行消退训练,假消退组则不进行消退训练,2组均在不同时间点(恐惧建模后第2、4和8天)测定消退保持成绩,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IL区Cdk5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消退组和假消退组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和第4天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显著较少(P<0.01),而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消退组的保持成绩明显好于假消退组[分别为(71.04±11.65)%和(35.48±12.37)%,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2)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消退组大鼠IL区Cdk5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无差异,假消退组大鼠则明显多于正常组[均值分别为(429±70)个和(322±52)个,P<0.05];在恐惧建立后第4天,消退组大鼠的Cdk5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为(208±30)个,P<0.01],而假消退组基本恢复正常;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2组与正常组比较,Cdk5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条件性恐惧训练可能引起IL区Cdk5的水平升高;而消退训练则可能促使Cdk5的表达降低,有利于消退记忆的早期保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8及 PSD95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区P38及PSD95免疫反应产物表达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NS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未见明显异常,PTZ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及突触结构均有改变.结论 戊四氮点燃所致癫(疒间)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退训练(extinction training,E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重复给予"声音-电击"配对刺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消退训练组(ET组)。ET组进行14 d的消退训练(情景暴露)干预。第2、4、8、14天在恐惧监测系统中检测大鼠的木僵反应(代表条件性恐惧记忆),第15~21天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干预使模型大鼠的木僵反应明显受抑(P<0.01),且显著缩短大鼠的定位航行测试的逃避潜伏期(P<0.05)。结论:消退训练可促进PTSD大鼠的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且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按Rcie法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共计20只,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10只.干预组大鼠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丰富环境刺激,持续20 d.干预结束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3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干预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神经元突触数量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干预组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非干预组海马CA1区突出素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阻止或减轻HI后突触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突触的重建可能是丰富环境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D-环丝氨酸(D-serine,DCS)对条件性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消退对照组、消退训练组、消退训练前DCS干预组、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每组8只。在消退训练后3 d时进行僵立行为测试与旷场行为测试。结果①消退训练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39.77±22.69)%]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61.46±11.10)%](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2.82±1.27)%](P<0.01);旷场测试中消退训练组的中央路程百分比及直立次数[(2.82±2.89)%,(7±4)]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0.50±0.84)%,(3±4)],但低于空白对照组[(19.29±6.08)%,(20±6)](P<0.05);②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与旷场行为测试成绩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退训练后给予D-环丝氨酸能够促进条件化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条件恐惧刺激后大鼠海马内新生神经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恐惧情绪性记忆的神经牛物学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条件恐惧刺激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刺激前3 d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实验组动物采用单调声配对电击大鼠足底造成条件恐惧刺激模型,对照组仅给予单调声刺激.刺激前和刺激后7,14d分别行动物行为学检测(静止不动时间);动物存活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条件恐惧刺激后,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静止不动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68%、91.33%)和(11.18%、14.23%),P<0.01]及电击前(24.11%、16.11%,P<0.01);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条件恐惧刺激后实验组7,14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Brdu免疫阳性细胞少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分别为(1364±21)个、(296±22)个和(1567±28)个、(580±5)个,14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条件恐惧刺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减少可能与恐惧等情绪性记忆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dult rat following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Methods 24 adult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all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bromodeoxyuridine(BrdU)3 days before conditioned fear stimuli.Animals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were given monotone matching foot shock and made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model,animals in control group only give monotone.Freezing time was detected before stimuli and 7th,14th days after stimuli,then rats were sacrificed 7th or 14th day after fear conditioned stimulus,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Brdu was detected.Results Behavioral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percents of freezing time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7th,14th days after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88.68%,91.33%)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11.18%,14.23%,P<0.01)and before stimulus(24.11%,16.11%,P<0.01).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1567±28,580±5),Brdu positive cells in dentate gyrus of rat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1364±21,296±22)were decreased,and it reached to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14th day (P<0.05).Conclusion The decreased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dult rat following conditioned fear stimuli may have relation to fear and other emotion memory.  相似文献   

13.
刘俊丽  王正洪  李敏  饶志仁 《医学争鸣》2009,30(11):1041-1044
目的:探讨大鼠条件恐惧记忆在不同消退时间和消退后不同时间点,消退记忆保持与边缘下区磷酸化环磷酯腺苷反应元件(pCREB)的变化.方法:80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假训练A,B组、条件恐惧组);不同消退时间组(立即消退组、自然消退组、24h消退组);消退后不同时间点组(将条件恐惧后24h消退大鼠随机分为消退后1,3,7d组),每组大鼠8只.大鼠条件恐惧由声音提示的条件刺激与不可逃避足底电击的非条件刺激配对建立.假训练A,B组给予声音和足底电击非配对刺激,仅有声音而无足底电击的消退训练于建模后15min或24h后进行;大鼠消退保持成绩和边缘下区pCREB表达测定于消退后24h进行;而消退后1,3,7d组分别在消退后第1,3,7d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边缘下区pCREB的变化.结果:与不同消退时间组相比较,24h消退组消退保持成绩(%)和pCREB表达数(个)均好于立即消退和自然消退组[(53±12),(820±106),P〈0.01],立即消退与自然消退组组间差异比显著.假训练A组(20±7),B组(22±6)消退保持成绩最差;pCREB阳性表达数最少(432±97),(453±49)且组间无差异.与条件恐惧组相比较,消退后不同时间各组消退保持成绩、边缘下区pCREB阳性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与消退后3d组组间比较,消退后1,3d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87±7),(994±31)相比较,条件恐惧大鼠消退保持、IL区pCREB表达显著降低[(37±11),(692±60),P〈0.01].结论:边缘下区pCREB的表达水平与消退保持成绩正相关,条件恐惧建立后24h进行恐惧消退的效果最好,消退后第1~3d可能是决定条件性恐惧消退效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戒断期对吗啡依赖小鼠自发活动及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盐酸吗啡7 d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吗啡戒断1 d、吗啡戒断7 d、吗啡戒断21 d组,并设立生理盐水戒断1、7、21 d组作为对照,每组12~13只.戒断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检测穿梭格数、直立次数、理毛时间、中央区活动时间、进入中央次数及外周时间等指标);随后对小鼠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并于24 h后进行恐惧反应(僵直)的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戒断1 d、7 d组小鼠的水平活动度(P<0.001,P<0.001)和进入中央区次数(P<0.001,P<0.05)明显降低;戒断1 d组小鼠垂直运动也显著下降(P<0.001);吗啡戒断1 d组的理毛行为增加(P<0.05);但各吗啡戒断组的中央区、外周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吗啡处理还选择性损害了戒断1 d组小鼠的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P<0.05).结论:戒断早期降低了吗啡依赖小鼠部分自发活动,同时损害了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大鼠边缘下区NR2B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记忆保持成绩与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infra-limbic cortex,IL)NMDA受体2B亚基(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恐惧消退组(条件恐惧建立24 h后进行消退训练),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恐惧消退后第1、3、7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试,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NR2B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消退保持过程中:①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消退成绩好于恐惧对照组(P<0.01);②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边缘下区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天无明显差异,第3、7天差异明显,恐惧消退组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高于恐惧对照组(P<0.05)。结论恐惧消退训练后3~7 d,边缘下区NR2B水平与消退记忆保持成绩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应激前选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通过灌胃给予阳性药氟西汀水溶液,剂量为10 mg/kg,持续21 d。于应激造模后7、14、21 d分别采用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Golgi染色观察海马突触结构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CREB、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7 d时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14 d时旷场自主活动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得以明显改善(P<0.01),树突棘形态及数量趋于正常,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明显回升(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改善突触结构,上调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恐惧记忆行为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PILO)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的恐惧记忆行为学变化规律,探讨此行为学检测评价颞叶癫痫的可行性。方法建立PILO小鼠癫痫模型,分PILO注射2周组(n=11)、PILO注射6周组(n=7)和PILO注射10周组(n=11),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10)。对各组小鼠进行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同时进行海马Nissl染色观察。结果经过声音提示恐惧记忆训练,小鼠恐惧记忆的获得受到了损害。场景恐惧记忆测试发现PILO注射2周组小鼠的僵住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6周组和10周组则显示明显的恐惧记忆减弱(P<0.05);声音提示的恐惧记忆测试发现PILO注射2周组和6周组小鼠僵住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0周组则出现明显的恐惧记忆减弱(P<0.05)。Nissl染色显示,PILO注射6周和10周组小鼠海马CA3的锥体细胞脱失,排列稀疏,间隙增大,许多细胞胞质中的Nissl小体减少或消失。结论PILO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恐惧记忆的形成及场景恐惧记忆的回忆都受到了损害,但声音提示的恐惧记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恐惧记忆行为学的变化可能会成为评价颞叶癫痫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