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82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强化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空腹采血,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进行分析.结果 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Hey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血清hsCRP、Hey及LDL-C浓度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更好地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8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1周2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62例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1周开始口服4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服药前及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12 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急性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术后(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TC及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4例,对照组共发生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CI术后的AMI患者采用早期强化治疗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脉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缺血治疗,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72h将阿托伐他汀加量至40mg,每日1次口服,所有病人均在入院时、冠脉介入治疗术后24h检测CRP。结果: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治疗组CRP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明显降低冠脉PCI术后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技术(PCI)围手术期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接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治疗,PCI术后6 h和12 h测定CK-MB升高大于3倍上限的患者比例,以及围手术期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围手术期PCI术ACS患者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72±10.6)岁,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5例)入院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 h再服40 mg,术后6 h和12 h测定CK-MB升高大于3倍上限的患者比例.B组(45例)入院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术前不给药,术后6 h和12 h测定CK-MB升高大于3倍上限的患者比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其hs-CRP、AST、ALT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6 h和12 h CK-MB升高大于3倍上限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15.6%(7/45)和 9.0%(4/45),B组患者术后6 h和12 h CK-MB升高大于3倍上限患者比例分别为 22.2% (10/45)和17.8%(8/45),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hs-CRP的浓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前、术后hs-CRP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前、术后ALT及AS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安全性强,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分成两组各24例,实验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术后给予40mg,连服1月,qd,之后长期服用20mg,q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qd,po,长期服用。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半年对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随访,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术后3d,实验组CK、CK-MB、LD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月、术后3月及半年实验组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肌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降低血脂,避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及强化降脂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82例老年ACS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各41例,分别使用A组20mg和B组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7天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维蛋白原(Fi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1年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A组hs-CRP、MCP-1、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且比A组下降明显;1年后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且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冠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 80 mg/d,n =40)和常规剂量组(20 mg/d,n-40),分别于冠脉介入治疗前2~3d开始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80 mg及20 mg.所有患者分别于冠脉介入治疗前1天、检查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的改变.并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①小剂量组:与冠脉介入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3天Scr尿β 2-微球蛋白均有显著升高(P<0.01),Ccr显著降低(P<0.01);检查后第5天Scr、Ccr、尿2-微球蛋白、白蛋白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大剂量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3天Scr、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P<0.05),Ccr降低(P<0.05),检查后第5天Scr、Ccr、尿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均无显著变化(P>0.05).③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检查后第1~3天Scr、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显著降低(P<0.01),Ccr显著升高(P<0.01);检查后第5天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Scr、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有预防作用,并且使用大剂量(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能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更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高效、安全,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广泛的应用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也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瑞舒伐他汀是新近研发的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物。《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为5~10mg/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并通过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观察其对Fas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再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同期行PCI治疗18例老年患者作短期阿托伐他汀干预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老年和老年PCI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3±24)和(134±28)比(57±12)ng/L,P<0.01;两组在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且以老年组尤为明显(869±236)比(478±156)ng/L,P<0.01;再狭窄组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1180±216)比(614±189)ng/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PCI术后6h血浆sFas水平急剧增高,但干预组术后3和7d血浆sFas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并在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进一步增高,且以老年人显著;再狭窄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浆sFas水平,提示对接受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应强调调脂、抗炎及稳定斑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2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CTF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0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和改善ACS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方法拟行PCI的ACS病人181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5例,肾功能轻中度损伤组97例,肾功能重度损伤组39例,行PCI前3组均给予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mg/d治疗,连用8d或用至出院前1d(住院8d者),比较各组PCI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ACS病人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心络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拟行PCI术冠心病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7 d开始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粒0.26 g),每天3次,服药35 d;对照组未服用通心络胶囊。两组病人均接受其他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均在入院时、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28 d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浓度。结果PCI术前两组血清IL-18和hs-CRP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1~1.572,P>0.05);PCI术后24 h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5~10.222,P<0.01);术后28 d两组hs-CRP浓度、对照组IL-18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2~1.014,P>0.05),治疗组IL-18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入院时和术前IL-18、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9~0.729,P>0.05);术后24 h的IL-18、hs-CRP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t=2.523、3.168,P<0.05);术后28 d的IL-1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8,P<0.05),hs-CR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0,P>0.05)。结论通心络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显著降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2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岁)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PCI术后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个月,之后观察组继续服用2种药物,而对照组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PCI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及出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PCI术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PCI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能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首次AMI合并2型DM患者52例,男性4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37±11.52)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8例,对照组24例.测定2组不同时段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PAR)变化情况;行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AR术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注替罗非班10、30 min及6 h后,替罗非班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MBG 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8.5% 与 33.3%,P<0.01).出血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可以有效迅速抑制AMI合并2型DM患者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经验.方法 2001~2008年,我科共有10例病人在行PCI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行心包引流术,3月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急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消失,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结论 PCI失败后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心脏外科急救措施进行急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患者441例(年龄35~90岁),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n=235),女性组(n=206)。比较二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女性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30例(14.7%)vs15例(6.4%);P=0.005],而30d内MACCE的发生率[13例(6.3%)]与男性组[8例(3.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2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二组各1例,而女性组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3例(16.0%)vs15例(6.4%);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30d内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ACS患者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比男性高,而二组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接受PCI治疗时强化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方法 入选12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 d后检测血脂各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 h炎性因子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 h有明显降低(P<0.01),且B组较A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脂作用,40 mg/d较20 mg/d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0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且经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其中氟伐他汀组67例,时照组39例。除氟伐他汀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48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外,二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均相似。再狭窄的判断标准: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认为是再狭窄。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并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氟伐他汀组血LDL-C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由于经济原因,氟伐他汀组有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2例,对照组有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7例,氟伐他汀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二倍的患者。结论①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②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瑞舒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PCI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4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PCI前7 d开始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PCI术后当天开始用瑞舒伐他汀。分别于入院时、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28 d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I、L-18浓度;入院时、术后28 d检测血脂浓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PCI术前IL-18和hs-CRP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25~1.362,P>0.05);PCI术后24 h及术后28 d两组IL-18和hs-CRP浓度较入院时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6.747,P<0.05)。治疗组入院时和术前IL-18、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0.910,P>0.05);术后24 h,治疗组IL-18、hs-CRP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2.059,P<0.05);术后28 d,治疗组IL-18的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两组hs-CR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和术后28 d的血脂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2~1.322,P>0.05)。结论PCI可以导致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升高;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I、L-18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