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平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药平逆汤治疗组(12例)及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平逆汤,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日,西沙比利5mg,3次/日,维生素B620mg,3次/日,均为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组患者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8%、77.8%.结论: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拟方和胃降逆汤短期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服用和胃降逆汤6周,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 g,每日2次,2周后停用.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胶囊20m 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10m g,每日3次,口服,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和26.7%,两组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食管炎症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降逆汤短期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利胆和胃方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晓晴  庄永艿  周永红 《医学综述》2008,14(8):1280-1281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郁降逆汤短期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服用疏郁降逆汤6周,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2周后停用。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和26.7%,两组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食管炎症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郁降逆汤短期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叶辉 《当代医学》2012,(30):153-15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的和胃止嗽汤,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1%);治疗组复发率2.9%,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1.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方穴位贴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单纯PPI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6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和胃降逆方穴位贴敷,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对照组为 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和胃降逆方穴位贴敷联合PPI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止咳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医治疗新方案临床研究。方法对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理气和胃止咳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力枇杷胶囊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6例,显效10例,愈显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9例,愈显率60%,两组比较(P〈0.05)。结论理气和胃止咳方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伤寒论》小陷胸汤合《和剂局方》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小陷胸汤合平胃散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和吗丁啉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和5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3%和26.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仅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食道检查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炎症消退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6.7%,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4%,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2%,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半年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泄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30 d.结果:两组有效率、症状积分及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消失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朱素平 《吉林医学》2012,33(35):7690-769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8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田晓战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07-260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使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36例患者(治疗组)与单纯使用抑酸药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36例患者(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比单纯使用雷贝拉唑疗效更好,可明显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 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饮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丹参饮加雷贝拉唑4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40 mg每日1次加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饮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和降汤”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78例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和降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健 《吉林医学》2011,(33):7056-705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临床统计65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行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行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统计治疗4周和治疗8周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7.88%,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吴宜华  葛惠男 《中医学报》2016,(11):1782-1785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7例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每天40 mg,口服,症状缓解后以每天20 mg维持治疗,盐酸伊托必利片,每次50 mg,饭前20 min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每天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肝胃郁热证评分、食管测压和胃镜检查评价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χ2=4.824,P0.05);观察组胃镜下炎症疗效有效率为9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χ2=4.82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和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湿咽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胃郁热证和食管内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左金丸合半夏厚朴汤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流、胸痛、反酸等症状,能促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和改善胃动力障碍,从而减少酸返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观察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治疗组(46例)予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对照组(32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和吗丁啉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5%和21.88%,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