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亲代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自然戒断21d后配对分组合笼,同时建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子代鼠8周时,雌雄各5只取脑通过Golgi-Cox 染色观察子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形态情况;另外,子代鼠雌雄再各取5只,深度麻醉后取海马组织作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结果 吗啡成瘾组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分枝总长度和基树突分支个数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吗啡成瘾组子代与对照组子代相比,雄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663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449个基因,雌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350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188个基因;其中与情绪行为调节相关的基因有:5-HT2c受体上调7倍,Igf-2上调7.1倍,reelin表达下调3.3倍.结论 亲代经历吗啡成瘾戒断导致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发育不良,5-HT2c、Igf-2、reelin等基因表达异常,这可能是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去甲肾上腺素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1日3次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连续注5天,建立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用微量注射的方法侧脑室注入NE及酚妥拉明,观察其对戒断症状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注射NE可明显地减轻吗啡成瘾大鼠的大部分戒断症状,酚妥拉明可阻断NE的抑制作用。结论 酚妥拉明可阻断NE对吗啡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α受体参与调制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吗啡成瘾对大鼠及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研究吗啡成瘾对大鼠及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昆明小鼠分别随机分成3组;即吗啡成瘾组、吗啡成瘾后戒断组和对照组。然后分组对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结果(1)在Morris水迷宫掩蔽平台次训练中,吗啡成瘾组动物(大鼠和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对与对照组及吗啡戒断组动物相比,均明显延长(P<0.01);(2)对照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最短;(3)在Morris水迷宫可见平台学习中,无论是大鼠还是小鼠,三组动物逃避潜伏期均随着学习训练逐渐缩短,无明显组间差别(P>0.05)。结论 吗啡成瘾可明显损害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毁损伏隔核对调控成瘾行为与戒断症状的有效作用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戒毒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T)对吗啡戒断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数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 ,皮下注射定量吗啡 ,在注射吗啡的同时每天 2次 (早晚 8:0 0 )用不同剂量的MT(2 .5、5、10mg·kg 1)给小鼠灌胃 ,腹腔注射纳络酮 (5mg·kg-1)催瘾 ,观察其戒断症状 ,电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情况 ;行为学检测结束后 ,处死动物 ,取出全脑 ,固定切片 ,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与吗啡戒断组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0 1) ,在该实验剂量范围内有较好的量效关系 ;3组海马CA1区的细胞数与吗啡戒断组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0 1)。结论 MT对吗啡戒断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褪黑素保护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经历特定剂量吗啡前期用药后的停药状态下,大鼠空间学习和反应学习过程的改变.方法 在前期用药阶段,戒断组及持续给药组皮下注射吗啡5 mg·kg-1·d-1,连续6 d,盐水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之后,各组进行水迷宫空间学习任务或反应学习任务.在训练期间,戒断组和盐水组每天注射盐水,持续给药组连续给药.结果 空间学习任务中,在训练第3轮,各组正确率分别为戒断组[(97.0±6.0)%]、持续给药组[(79.9±20.1)%]、盐水组[(61.0±20.6)%],戒断组显著高于盐水组( P <0.01 post-hoc LSD test),重复测试显示,戒断组空间学习显著优于盐水组( P <0.05),在空间反向任务中,戒断组表现亦显著优于盐水组.反应学习任务及反应反向学习任务中,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在吗啡戒断状态下大鼠空间学习过程增强.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4):310-313
目的:检测孕晚期吗啡暴露对子代鼠吗啡成瘾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孕晚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M组孕鼠在孕12~18 d每天9∶00和17∶00两次皮下注射吗啡,首剂量为2 mg/kg,逐日递增1 mg/kg,至6 mg/kg维持。N组孕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取上述2组体质量接近的子代鼠50只正常喂养至8周龄。每组子代鼠先采用恒量法(吗啡剂量3 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7 d进行条件位置偏爱(CPP)训练,训练结束24 h后对CPP效应进行检测;之后继续采用递增法(吗啡首剂量4 mg/kg,逐日递增1 mg/kg)以同样方式注射吗啡连续训练7 d至10mg/kg,训练结束24 h后对子代鼠再次进行CPP效应的检测。结果:1预测试时,两组的CPP基数值[分别为(99.2±22.96)s和(86.1±20.2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 d的吗啡恒量训练后,M组子代鼠CPP测试值(284.6±58.93)s相对于基线值(99.2±22.96)s明显增高(P<0.01),而N组子代鼠CPP测试值(116.6±36.95)s与基线值(86.1±20.27)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继续经过7 d的吗啡递增量训练后,M组和N组子代鼠CPP测试值[分别为(432.3±74.21)s,(221.0±58.26)s]与CPP基线值[分别为(99.2±22.96)s,(86.1±20.27)s]相比均出现差异(P<0.01,P<0.01),M组子代鼠CPP测试值(432.3±74.21)s与N组(221.0±58.26)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组子代鼠CPP分值(331.4±69.47)s明显高于N组子代鼠CPP分值(124.8±58.68)s(P<0.05)。结论:孕晚期吗啡暴露可增加子代鼠对吗啡的成瘾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瑞康欣对吗啡依赖戒断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 SD 大鼠,剂量递增法 sc 吗啡 10 d,确认吗啡依赖模型建立成功后,在吗啡自然戒断的 1~3 d,复方瑞康欣 100、200、300 mg/kg 和丁螺环酮 15 mg/kg ig 治疗 (2次/d),于末次吗啡注射后 72 h,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焦虑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 (NS) 治疗组比较,复方瑞康欣 200、300 mg/kg 和丁螺环酮治疗能明显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的比例 (P<0.01、0.05),同时海马突触素的表达显著降低 (P<0.01)。结论 复方瑞康欣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焦虑治疗效果明显;逆转焦虑大鼠海马增高的突触素/突触,可能是复方瑞康欣临床治疗吗啡戒断后焦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分为雌雄2组,每组又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RT)、100s组(SI)、1000 s组(S10)和3000 s组(S30)组,分别接受0s、100s、1000 s和3000 s电磁辐射(场强100kV/m).辐照后2月将辐照时间相同的雌性和雄性动物合笼生育子代,子代雌雄2组根据其亲代的分组方式相应分为F-CTR、F-S1、F-S10、F-S30(F指子代),各4组,每组20只.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2月龄和6月龄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1)2月龄子代大鼠:穿梭实验中各辐照组与对照组比均差异无显著性.Y迷宫中雄性F-S10与雄性F-CTR比,学习总次数和错误次数都减少,学习总次数为(14.6±3.9)次vs(21.1±7.8)次,错误次数为(3.5±2.4)次vs(7.8±5.4)次(P<0.05).雌性F-S10与雌性F-CTR比,学习总次数和错误次数也都减少,分别为(13.4±3.0)次vs(25.8±8.8)次,(3.4±2.6)次vs(11.0±7.2)次(P<0.05).旷场实验中雌雄2组的F-S1与其对应的F-CTR,自发活动和探索能力都提高(P<0.05).(2)6月龄子代大鼠:Y迷宫中仅雄性组中的F-SI和F-S30与F-CTR比学习总次数增加,分别为(24.2±8.9)次vs(14.1±5.2)次,(30.7±12.4)次vs(14.1±5.2)次,(P<0.05).穿梭试验和旷场实验中各辐射组与对照组比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该辐照条件下,100 kV/m的电磁辐射对2月子代大鼠记忆及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表现出刺激效应,成年后这种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
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建立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及对血液离子成份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成吗啡成瘾组和对照组 ,比较成瘾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戒断症状和血液分析。结果 成瘾组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结果是(34.82± 0 .5 3)次 ,对照组的结果是 (1.0 1± 0 .6 4)次 ,统计学处理显示组间差异很显著 (P <0 .0 1)。在血液离子成份上 ,统计学处理显示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急性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的建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 (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MOR组),纳洛酮促戒断组(NAL组),PHC治疗组(PHCl,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剂量递增法连续5 d皮下注射吗啡(10~50mg/kg,每日2次)及纳洛酮催促戒断(5 mg/kg),建立吗啡躯体依赖大鼠模型.实验第6天上午,纳络酮催促戒断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C(0.5,1.0,1.5 mg/kg).观察各组大鼠在20 min内的体质量丧失情况及戒断症状.(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诱导组(MOR组),PHC治疗组(PHC1,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连续7d交替皮下注射吗啡(10mg/kg,每天1次)或生理盐水,诱导大鼠的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实验第8天停用吗啡,NS组与MOR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PHC治疗组则分别腹腔注射PHC 0.5,1.0,1.5 mg/kg.各组大鼠行CPP测试.结果 (1)PHC治疗组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其体质量丧失[(8.53±1.20)g、(7.36±1.06)g、(5.40±1.79)g,(12.63±2.22)g,F=83.16,P<0.01]和戒断症状评分[(25.36±3.11)分、(21.38±3.50)分、(17.06±1.78)分,(31.69±2.76)分,F=256.56,P<0.01)]明显低于NAL组,且呈剂量依赖性.(2)PHC治疗组的灰区停留时间与MOR组比较显著缩短[(529±83)s、(460±107)s、(418±97)s,(643±111)s,F=13.2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HC急性治疗能剂量依赖的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5,ERK5)在大鼠吗啡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n=24):生理盐水一纳洛酮-DMSO组(A组)、生理盐水一纳洛酮一BIX02188组(B组)、吗啡一纳洛酮一DMSO组(C组)、吗啡一纳洛酮一BIX02188组(D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结合药理学手段鞘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及戒断所致的痛觉过敏的影响。结果A、B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并未出现戒断症状及痛觉过敏。与A组相比,C组大鼠戒断后咬牙(7.5±1.1)分、湿狗样抖动(4.6+0.7)分、戒断后跳跃(5.3+0.7)分、扭体(8.9±I.9)分、腹泻(7.1±1.6)分、流涎(2.8+0.6)分、体质量减轻(7.9+0.9)分、戒断症状总评分(44.8+5.9)分、痛觉过敏评分(14.6±2.4)分及D组大鼠戒断后咬牙(3.1±0.5)分、湿狗样抖动(1.5+0.D)分、戒断后跳跃(2.2+0.5)分、扭体(7.9±1.6)分、腹泻(1.8+0.5)分、流涎(2.8+0.9)分、体质量减轻(3.7±0.6)分、戒断症状总评分(23.1±1.3)分、痛觉过敏评分(3.5±1.1)分明显增加(P〈O.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BIX02188后戒断症状如咬牙(3.1±0.5)分、湿狗样抖动(1.50.4)分、戒断后跳跃(2.2±0.5)分、腹泻(1.8+0.5)分、体质量减轻(3.70.6)分、戒断症状总评分(23.1±I.3)分、痛觉过敏评分(3.5±1.1)分明显得到缓解(P〈0.05);而扭体(7.9±1.6)分及流涎(2.80.9)分并未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通过鞘内注射BIX02188拮抗脊髓ERK5可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海马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1、MT2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实验小鼠海马MT1、MT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吗啡依赖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P〈0.05),吗啡戒断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依赖小鼠海马MT1、MT2 mRNA表达增加,纳络酮戒断能够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MT1、MT2表达增加,表明海马MT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青龄大鼠在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激活效应上是否比成龄大鼠更加敏感.方法 使用条件化位置偏爱程序检验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敏感化效应,青龄雄性大鼠(出生后35d)和成龄雄性大鼠(出生后67d)每天接受盐水或吗啡(3mg/kg)注射,进行6d的位置条件化训练,同时记录条件化训练期间大鼠在伴药箱的水平运动量,训练结束24h后对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进行检测.结果 青龄大鼠没有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20.89±31.14)s,吗啡组(90.75±27.91)s,P=0.15];成龄大鼠形成了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31.5±41.24)s,吗啡组(266.13±32.26)s,P<0.01];成龄大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显著高于青龄大鼠(p<0.01).青龄吗啡组大鼠d3~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l(P<0.05或P<0.01),成龄吗啡组大鼠d2~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1(P<0.05或P<0.01);对吗啡给药大鼠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_(1,14)=0.33,JP=0.57],年龄×处理交互作用不显著[F_(5,70)=0.85,P=0.52].结论 青龄大鼠对吗啡的奖赏效应不如成龄大鼠敏感,但与成龄大鼠有着类似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吗啡注射对大鼠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的影响及不同给药模式之间自伤行为的差别.方法 将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自身给药组,yoked-吗啡对照组.通过鼻触反应建立由灯光线索诱导的静脉自身给药模型,同时记录自身给药训练期间(每次剂量1 mg/kg,每日限量50次,14d,每天4h)各组的自残程度及自残率的变化.结果 首先建立了稳定的灯光线索诱导的吗啡自身给药模型,有效鼻触反应数(35±4)次,其次自训练第10天起,自身给药组及yoked-吗啡组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均达到100%,92%的大鼠为前掌及后掌的断裂咬伤,但2组自伤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吗啡注射能够导致SD大鼠产生严重的自伤行为,自伤率随着训练的进行而升高,自伤行为的产生与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而与精神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觅药行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吗啡戒断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厌恶效应(CPA)与动物在空间记忆任务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在经历水迷宫空间任务后,依据其水迷宫探索任务成绩,分出高空间记忆组(n=8)及低空间记忆组(n=8),水迷宫任务结束后进行CPA训练,比较高、低空间记忆组动物CPA测试成绩上的差异.结果 作为分组标准,高低空间记忆组在水迷宫探索任务中,其原站台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上均存在与分组相一致的显著性差异,在经历后续的CPA训练后,CPA训练组动物形成了对戒断匹配环境的厌恶,其中高空间记忆组动物CPA测试成绩[(560.12±60.09)s,(333.00±150.25)s]高于低空间记忆组动物[(568.37±57.25)s,(471.37±130.67)s],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5.324,P<0.05).结论 研究提示空间记忆提取过程与吗啡戒断的CPA效应存在部分相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弦  陶凡  黄丽霞  范皓 《浙江医学》2015,37(19):1570-1572,1581
目的 研究孕早、晚期Wistar大鼠母体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6d用药组(A组)、孕19d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只。A、B组分别于孕6d、孕19d时吸入2.4%七氟醚6h,C组饲养于空气条件下。应用Nissl染色法观察仔鼠在出生后第1、14、21天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的表达情况。在仔鼠出生后第3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仔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出生后第1天,B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仔鼠;出生后第14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减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加重;出生后第21天,B组仔鼠神经损伤程度较轻,A组仔鼠神经损伤较重。出生后第32天,A组和B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穿越目标象限次数、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孕早、晚期母体接受2.4%七氟醚麻醉对Wistar大鼠子代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不造成子代远期学习记忆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足底电击应激时程对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及开场实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足底电击组,每组12只。足底电击组予以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0.8 m A,电击10 s,休息20 s,共5 min,1次/d)结合孤养建立大鼠焦虑模型。分别在足底电击7 d及14 d后测高架十字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估大鼠的焦虑行为。结果 7 d及14 d足底电击后,足底电击组焦虑样行为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入臂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活性降低。开场实验足底电击组进入中心区次数及中心区逗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足底电击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探索活性降低。比较7天及14天足底电击组行为学结果,可见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闭臂时间比及闭臂次数比呈现下降趋势(P0.05),焦虑程度降低。开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14 d低于7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大鼠运动探索行为进一步减少,自我关注度降低,抑郁样行为增加。结论不同时程的足底电击应激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影响大鼠运动探索活性。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行为可能从焦虑样向抑郁样改变。足底电击应激焦虑模型造模时程的选择7 d优于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