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丰要临床特点.胃脘痛足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丰要临床特点.胃脘痛足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均可导致胃府气机壅滞;肝为刚脏,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亦可致气机郁滞.是故胃脘痛的发生发展,气滞实为其重要病机.该病在治疗上始终以通降为主旨,并根据胃脘痛气滞、血瘀和虚证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创制出胃脘痛证的十八种治法.  相似文献   

4.
非非室医话     
胃脘痛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胃痛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木失条达,横逆犯胃所致。其病机则有气滞、火郁、血瘀及脾胃虚寒等不同。亡友李重人,四川奉节人,向在万县悬壶开业,其治胃脘痛常用驱寇  相似文献   

5.
董子亮先生认为胃脘痛多由情志失调、饮食起居失宜引起,病位在脾胃,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引起胃脘痛原因不同,肝胃气机失调为主要发病机理,董老遵循"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针对基本病机,以疏肝和胃为基本原则,提出"疏肝要结合和胃,和胃又必须疏肝"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疗效显著善于从肝论治胃脘痛,调畅肝胃气机,通而痛止,创立疏肝和胃方结合辨证加减用药,治疗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病,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辨证新识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刘继玉主题词胃脘痛,胃病辨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内科常见病。对于胃脘痛的辩证,内科学在强调其辩证首分由实的同时,将其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  相似文献   

7.
刘艳 《天津中医药》2009,26(4):305-305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及部分胆胰疾病其症状上表现有胃脘不适或疼痛者可按胃脘痛辨证.笔者采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宣肺理气法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吉林中医药》2005,25(12):31-31,4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病。历代医家多用疏肝理气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笔者自1987年以来在此基础上配用宣肺法,取其“诸气腠郁,皆属于肺”之理,治疗此型胃脘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运消和胃、清化和胃、温阳和胃、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11.
<正>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的疼痛。本病常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此外,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病等。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有较大优势,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寒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1.寒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多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不错,今选胃脘痛疑难病案三则,以供同道参考. 1 胃吻合口炎症(胃脘痛) 李某,男,48岁,杨凌人.曾于20年前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现胃脘痛半年,加剧一月,曾二度住院治疗,诊断为胃手术吻合口处炎症,即行抗菌消炎治疗,但其效甚微,胃痛不减,反增泄痢无度,形体消瘦,不耐劳作,西医认为此乃抗菌消炎药物之用,导致的菌群失调而胃肠功能紊乱,曾服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果胶铋、胃康灵鲜效,故转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既是一个独立的病症,又是脾胃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可归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显著。现就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胃脘痛可从胃腑本身气血阴阳的角度入手治疗,但常存在肝木横逆胃土的情况,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提出"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及"制肝木,益胃土"等观点,提示肝胃同治乃治疗胃病的重要治法[1].从肝论治胃脘痛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本文试从肝木角度探讨胃脘痛.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证候 ,也是针灸疗法疗效显著的适应症之一。临床表现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 ,常兼见有嗳气、吞酸和腹满。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症及胃神经官能症。针灸治疗胃脘痛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定要除外心绞痛、肝胆胰腺急症及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临床上胃脘痛的表现是多样的、复杂的 ,从中医理论分析 ,胃脘痛不能把胃孤立起来看 ,因胃与脾有表里脏腑的关系 ,肝对脾胃又具有疏泄作用 ,故胃脘痛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无论饮食不节、七情内伤或先天不足、中阳素虚感受六淫…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但同时兼有泛恶、脘闷、暖气、大便不调等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痉挛、上消化道出血、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我院从络病论治胃脘痛取得较好的疗效,辨证施治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中药制剂胃舒灵与三九胃泰随机对照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 75例 ,结果胃舒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三九胃泰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4.8%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说明胃舒灵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总有效率相当于三九胃泰。但胃舒灵对胃脘胀痛、胀满、嗳气等症状消失率方面优于三九胃泰。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是指发生于上腹部胃脘处的疼痛症状,疾病病位在胃,临床显示多数患者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等导致。胃脘痛临床证候多样,其中以气滞血瘀等证型最为多见。胃脘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表现形式主要受到疾病病因病机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疼痛性质表现为隐痛、胀痛以及刺痛等。龚致平老师擅长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认为胃脘痛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要肝胃同调,脾胃同治,寒热并施,遣方用药要以通为用,善用理气药和消导药。  相似文献   

20.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80-680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外,胃脘痛还常伴有恶心、烧心、吐酸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胃脘痛病位在胃,但常与肝脾等脏腑相关。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