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患儿 ,男 ,1岁 9个月。憋气 7d ,伴多汗、面色苍白、不愿意活动。在当地医院作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诊断为“心肌炎” ,治疗 3d ,憋气加重 ,下肢水肿 ,尿量减少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2°C ,脉搏 46次 /min ,呼吸 6 0次 /min ,血压 90 / 6 0mmHg(12 / 8kPa)。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轻度鼻扇 ,三凹征 ( )。双肺叩诊浊音 ,呼吸音减低 ,肺底部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率 46次 /min ,心律规整 ,可闻及第3心音。肝肋下 4cm ,剑突下 4cm。双足背水肿 ,血常规检查示 :血红蛋白 10 6 g/L ,白细胞 16 .7× 10 9/L ,… 相似文献
2.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等易导致阿 斯综合征 ,患者常规须先安放临时起搏器 ,待病情稳定后 ,在临时起搏的保证下 ,再植入永久起搏器 ,这样患者需作两次手术。笔者自 1997年 4月始对 8例此类患者直接安装永久起搏器均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8例安装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 ,病因为冠心病者 7例 ,其中 4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为病窦综合征 ;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病窦综合征。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5 4岁 ,平均 6 3岁。在安装起搏器前先后发生阿 斯综合征 6例 ,均在未预先安… 相似文献
3.
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紊乱,抢救危急病人是近十余年来临床的重要进展。它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严重的心律紊乱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为危急病人的抢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心脏起搏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起搏或传导功能有障碍而仍具有兴奋、收缩以及心肌纤维间传导功能的心脏激动,并使其心房或心室得以按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在校和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我院自一九七六年起应用南京QAX—1按需型心脏起搏器抢救三例严重心律紊乱患者,其中二例用于心脏骤停的综合抢救中,虽起搏成功,但因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紧急临时性右心室起搏作为一重要治疗措施,抢救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脏传导阻滞10例,均获成功。现将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治疗中,施行人工心脏起搏的体会及使用价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第1台可植入人体的心脏起搏器于1958年在欧洲问世,并于同年10月8日由瑞典的胸外科医生Ake Senning首次将其植入1位年仅43岁但却因房室传导阻滞而多次心脏停跳的工程师Arne Larsson体内(后于2001年去世)。从此,心动过缓终于有了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起搏器使数百万心动过缓患者心脏跳动得以恢复,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还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换方式选择。方法:起搏器植换22例,其中,能源耗竭14例,感知和起搏功能障碍4例,囊袋感染破溃致PM外露4例。非感染者起搏阈值,〈2.5V,行原位植换:PT值〉3.0V或有感染者,更换全套起搏系统。结果:非感染的18例中,10例PT〈2.5V,实行原位植换;8例PT值〉3.0V和其余4例有感染者,植入新的起搏系统。 相似文献
7.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使病人丧失劳动及生活能力,严重时病人常常发生晕厥甚至猝死,药物治疗只对小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有效,严重的心动过缓需靠起搏器维持心跳动。随着工程学、医学的迅速发展,近30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30~50万人须安装或更换起搏器。本院自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内容之一,它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心搏骤停的电子医疗仪器,是近代医学史上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自从1952年Zoll最先应用人工体外起搏救治2例生命垂危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获得成功后,各类型起搏器如雨后春笋一样相继问世,1965年上海、北京、南京先后制成体外佩带式固定频率起搏器,并成功地用于临床.近20年来起搏器从体外佩带式到体内埋藏式,从心外膜起搏到心内 相似文献
9.
正常心脏搏动时,其激动发自右心房与上腔静脉间的窦房结,经过心房肌、房室交界部、希氏束、左右束支、浦顷野氏纤维等部位,最后到心室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激动传导障碍或激动生成异常,造成心脏搏动异常,导致循环障碍。此时若给心肌一持续性的短时间的微弱的电流刺激,可使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这种装置称为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李霄,郑丽丽,张淑黛,赵桂茹(心内科)1资料和方法1984年10月~1993年12月共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32~85岁,平均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
12.
赵志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6):408-408
本文对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并发症护理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58例安装起搏器患者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6岁。1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28例,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或房室传导障碍,必须采用心搏抑制药物治疗8例。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感染1例,电极移位三例,起搏误感知1例,脉冲发生器埋藏处肌肉跳动2例。2护理2.1感染的护理术前注意做好皮肤准备,根据起搏器需要,在相应安置部位进行皮肤清洁、剃毛。做好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毕创口内放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的护理.方法 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6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26例病人手术成功,2例出现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置,1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给与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心脏起搏器(以下简称起搏器)它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的医用电子仪器,能发出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起搏。起搏器是抢救和治疗某些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我院近4年来共安置起搏器22例,手术均获成功,疗效满意,现就有关起搏器安置术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阿——斯综合征,病情凶险,常可引起猝死,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应用,使阿——斯综合征死亡率显著下降。目前,国内不少省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近期用人工心脏起搏成功地抢救了两例阿——斯综合征危重患者(埋藏式与携带式各一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张××,男,50岁,工人,因心悸,头晕十三年,反复发生晕厥,抽搐四天,于1985年7月18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T36℃,P31次/分,R20次/分,BP140/70mmHg,神清,头颈与五官正常,两肺呼吸清晰,心界扩大,各辨膜口未 相似文献
16.
17.
18.
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外科手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够扩大手术适应症,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起搏器用于起搏或传导系统功能有障碍的心脏。我科为一72岁女患,患有严重高血压病、1.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生阿斯氏综合征的病人,成功地安装了按需型起搏器,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来XX,女,72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30余年入院。30余年发现血压高,最高达28/14.7kPa,出现发作性晕厥23年,每次几分钟至半小时,心率经常在20次/min左右,最低时只有7次/min,故需经常静点阿托品及异丙肾来维持生命,心率用药后可230次/min,心电图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颤,心室率只25次/min。患者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如何做好术后病人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