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2年8月至1992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腔内粘液瘤20例,其中1例右房粘液瘤入院第3天猝死。19例经手术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5.2%。病理检查:左房粘液瘤13例,左室粘液瘤1例,右房粘液瘤2例,右房横纹肌瘤1例,右房恶性上皮瘤1例,右房血栓1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2%。文中对心腔内粘液瘤、恶性肿瘤、血栓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心脏粘液瘤1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左房粘液瘤12例,右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粘液1例,手术死亡1例(7.15%),其余病人术后随访1 ̄9年,无转移和复发。心脏粘液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可以发生转移、外侵和栓塞。因此,一旦在确诊即应限期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切除瘤体及其瘤蒂附着的心肌,以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心房粘液瘤28例(右房2例,左房26例,其中1例为恶性)。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右房粘液瘤作右房造影术,显示右心房腔内有巨大充盈缺损。全部病例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切除肿瘤和瘤蒂附着处的房间隔卵圆窝组织,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各房室腔以防脱落的瘤体碎片导致栓塞。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作定期随访,最长者已达5年半,除1例左房恶性粘液瘤者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术后一年半死于心力衰竭外,其余病例均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心腔粘液瘤18例,其中左心房粘液瘤16例,右心房及左心室粘液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UCG)诊断,全麻体外循环下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经房间沟、右房、左房或房间隔切开完成手术。为防止肿瘤组织脱落造成周围血管栓塞,术中除了轻柔的操作,并采用负压抽吸法将瘤体较完整地吸入到心脏切口外针筒内,然后从基底部切除粘液瘤。18例患者无1例发生手术后栓塞。  相似文献   

5.
报告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粘液瘤13例.12例经手术证实,1例超声具典型表现。肿瘤源于左房9例,右房3例,双心房1例。左房粘液瘤的体征酷似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右房粘液瘤酷似三尖瓣狭窄、右心衰竭或心包炎,每致误会。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最有价值,本组有1例术后二度复发,均据此发现而再手术。文中对心房粘液瘤的有关鉴别诊断及术后复发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8例心腔粘液瘤(左房粘液瘤5例,右房粘液瘤2例,左右心房粘液瘤1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和房间隔路径切口,连同部分房间隔带蒂摘除粘液瘤。术中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术后早期严重低心排血死亡1例,治愈6例。介绍心脏切口选择,防止瘤体组织脱落栓塞,以及防止粘液瘤复发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年半期间收治14例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分析,13例手术切除。其中11例左房粘液瘤,1例右室粘液瘤,1例肺动脉内粘液瘤。术后死亡4例,成功的病人没有复发,远期心功能良好。对粘液瘤诊断、手术方法和远期复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脏左房粘液瘤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郭德和,方刚,陆向阳心脏粘液瘤为真性心脏原发性肿瘤,少见。自1980年8月至1993年12月我们收治左房粘液瘤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2例,女6例;年龄为28~69岁。全部病例均有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粘液瘤、横纹肌瘤、恶性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方法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显示长轴和短轴切面观察肿瘤大小、形态。 结果 左房粘液瘤24例,右房4例,左室1例,右房横纹肌瘤1例,右房恶性肿瘤1例。 结论 粘液瘤的超声病理特点是可见云雾状、可移动性回声光团,有蒂。恶性肿瘤的附着面广,活动性差,形态不一,边界不整,强回声不均匀光团。  相似文献   

10.
温昭科 《广西医学》1997,19(4):584-586
我院从1985年5月至1996年11月,经体外循环手术摘除心脏粘液瘤共18例,均为单发肿瘤,其中左房14例,右房3例,左室1例,术后全部治愈,术组中有16例首诊时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结合我院的病全讨论心脏为上液瘤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4例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进行矫治,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者扩大房缺,并用补片将引流到右房的右肺静脉隔到左心房,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行瓣叶交界处切开,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气栓、低心排血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手术中分别损伤右房后壁及右下肺静脉,1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出现心律紊乱。结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意义,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应建立在安全、精确的心脏畸形纠治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内占位病变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3例(91.4%),均为粘液瘤,分布于左房41例,右房1例,右室1例;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右室横纹肌肉瘤和左房肺动脉内膜肉瘤;左室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内翻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1例粘液瘤术后2年复发,分布于左房及右房,再次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其余心内占位病变恢复良好。结论:典型粘液瘤经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非典型粘液瘤及其它非典型部位的心内占位病变需借助CT、MRI及PET进一步明确诊断。心脏占位病变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即使发生脑梗塞也非手术禁忌,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9月至1987年3月手术治疗左房粘液瘤24例,死亡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心脏粘液瘤虽属良性肿瘤,但也可恶性变。肿瘤碎块脱落,引起肺循环或体循环栓塞或猝死,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手术。作者认为,经右房切口切除左房粘液瘤较为方便并利于探查右房,排除粘液瘤穿越间隔。24例全部切除卵圆窝处房间隔,18例直接缝合,6例用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平均随访27个月,效果满意,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Tumors of the heart. An analysis of 79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were 79 cases of cardiac tumors seen from 1957 to July 1988. 49 (62.0%) of them were benign and 30 (38.0%) malignant. All the 49 benign tumors except 2 were surgically excised and found to be myxoma. Of them, 18 patients were male and 31 female. 85.7% of the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left atrium, 12.2% in the right atrium and 2.0% in the left ventricle. Palpitation, dyspnea, chest oppression, fever, episodes of syncope and hemiplegia, cough, diastolic and systolic murmurs at the apical or tricuspid area were the common symptoms and signs.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found only in 2 cases.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were diagnostic while ECG and X-ray findings were nonspecific. Four patients died after operation. Of the 30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s, 15 were secondary tumors metastasized mainly from the lung or mediastinal malignancies. Of 11 primary tumor cases (7 males and 4 females), 3 were malignant lymphoma, 2 mesothelioma of pericardium, 2 malignant myxoma, 1 angiosarcoma, 1 leiomyosarcoma, 1 fibrosarcoma and 1 rhabdomyosarcoma. Another 4 cases were not studied histopathologicall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CG and X-ray findings of the 11 primary tumors were nonspecific but echocardiography was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Six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and 1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和结果 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共1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9.2%(13/141)。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胸部正中切口12例,左前外侧切口1例。完整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开胸探查并取活检4例。肿瘤起源于右心房3例,右心室3例,左心房4例,左心室1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右心室2例。术后病理结果: 血管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3例,间叶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1例,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无手术或院内死亡,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7.5个月(1~76个月),肿瘤完整或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8.5个月,仅取活检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多发于右心系统,心脏超声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心脏恶性肿瘤预后很差,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恶性肿瘤、改善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1987年1月-2001年12月对12例右心房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2)方法: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8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4例,(3)结果:11例生存,效果满意,1例死于DIC。(4)结论:右心房肿瘤导致阻塞部位的不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亦不同,临床症状会有明显差异。经体外循环手术工除右心房肿瘤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ECG)图像特征及其规律,观察图像特征与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肿瘤33例,研究其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心脏肿瘤20例,其中粘液瘤12例,大多数位于左房。转移瘤13例,右房内多见,部分病例伴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内癌栓。结论心脏原发性肿瘤以粘液瘤为主,转移性肿瘤多来自肾肝肺等脏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肿瘤具有重大价值,但确定肿瘤性质必须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40例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间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肿瘤的性质、分布、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本组良性粘液瘤39例(97.5%),恶性肿瘤1例(2.5%);男性12例(30.0%),女性28例(70.0%);肿瘤位于左心房38例(95.0%),右心房2例(5.0%)。正中开胸手术切除肿瘤37例,电视胸腔镜下切除肿瘤2例,恶性肿瘤未能切除1例,手术切除率97.5%。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2.5%),死于肺栓塞;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级,随访2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本组心脏肿瘤中多为左心房良性黏液瘤,女性多见;外科手术彻底摘除瘤体是治疗心脏肿瘤的主要手段,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左房粘液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9.
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J  Chen Q  Liu Y  Wu Q  Xu J  Li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19-1621
目的 探讨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 一岁以内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婴儿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手术矫治 2 4例 ,平均月龄 6 0 4± 3 34,平均体重为5 74kg± 1 2 2kg ;心上型 10例 (41 6 7% ) ,心内型 11例 (45 83% ) ,心下型 1例 (4 17% ) ,混合型 2例(8 33 % )。 4例患儿术前准备过程中缺氧发作致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未能实施矫治手术 ,其余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 ,其中急诊手术 4例。结果 术后早期(30d)死亡 3例 (12 5 % )。心内型 1例因术后出血时间较长 ,二次开胸探查较晚致循环衰竭死亡 ;心上型 1例因术中吻合口渗血、心功能低下死亡 ;混合型 1例因术毕左房压高、不复跳 ,最终循环衰竭死亡。 4例急诊手术婴儿均存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结论 婴儿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疗效满意 ,远期结果有待观察。左房、左室及房间隔缺损大小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必要时可行急诊手术。但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