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脊髓栓系综合征1224例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2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数据分析评价脊髓栓系综合征显微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患者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MRI检查,并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前后相应地应用尿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等检查监测手段.术后疗效按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进行评定.结果 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方法1197例(97.7%)达到Ⅰ级,19例(1.5%)达到Ⅱ级, 8例(0.7%)为Ⅲ级.手术近期疗效:显效174例(14.2%),有效891例(72.8%),无效153例(12.5%),加重6例(0.5%).结论 尽早地并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已达成共识.MRI检查、尿动力学以及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可以提高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的诊断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MC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并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1级69例(94.5%),2级4例(5.5%)。术后随访3个月~1年,56例(76.7%)获得随访中,手术近期疗效中显效19例(33.9%),有效32例(57.1%),无效5例(8.9%),无术后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RI检查是MMC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尽早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MMC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的诊断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MMC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并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按Kirollos 术中松解分级评定1级69例(94.5%),2级4例(5.5%).术后随访3个月~1年,56例(76.7%)获得随访中,手术近期疗效中显效19例(33.9%),有效32例(57.1%),无效5例(8.9%),无术后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RI检查是MMC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尽早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MMC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崔志强  修波  萧凯  罗天宝  段宏宇 《北京医学》2010,32(10):792-794
目的评价骶管内囊肿伴有脊髓拴系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骶管内囊肿伴脊髓栓系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和MRI检查,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评价:①按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进行评定;②按复查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疗效:显效14例(40%),有效20例(57.1%),无效1例(2.8%),加重0例(0%)。复查MRI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囊肿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脊髓拴系伴有骶管内囊肿的同时治疗是可能的,并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Ⅰ型和Ⅱ型儿童脊髓纵裂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并有效随访的191例脊髓纵裂患儿纳入本研究.根据Pang分型标准分为Ⅰ型(75例)和Ⅱ型(116例),术前均行神经系统检查、膀胱残余尿、神经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及CT检查,术中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尿动力学、神经电生理及MRI等检查.根据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MRI检查和神经电生理等结果对比评定Ⅰ型和Ⅱ型的疗效.结果 Ⅰ型组75例患儿中,术后疗效优(痊愈)1例,良(显效)30例,可(有效)40例,差(无效)4例,总有效率94.6%.Ⅱ型组116例患儿中,术后疗效优(痊愈)28例,良(显效)49例,可(有效)36例,差(无效)3例,总有效率97.4%.Ⅰ型组和Ⅱ型组膀胱残余尿减少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 vs.70.7%,P<0.05);MRI检查在Ⅰ型组和Ⅱ型组间均未发现纵裂复发病例;Ⅰ型组和Ⅱ型组神经电生理改善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脊髓纵裂可获得较好的疗效,Ⅱ型的疗效优于Ⅰ型.  相似文献   

6.
崔志强  萧凯  修波 《北京医学》2010,32(5):358-360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不同显微外科术式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新生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CNT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MRI检查,并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疗效按显效、有效、无效和加重进行评定,术后松解程度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方法评定。结果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1级45例(95.7%),2级2例(4.2%)。手术近期疗效:显效18例(38.2%),有效26例(55.3%),无效2例(4.2%),加重1例(2.1%)。结论不同术式的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新生儿CNT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巨大脊髓脊膜膨出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形成的原因,以及手术的方法和疗效,分析显微外科分离技术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行脊膜膨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体格检查以及MRI检查证实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按照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共26例,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17例术后症状同术前,无进行性加重。5例术前轻度排尿排便障碍而下肢肌力正常者,术后二便功能改善良好。1例脑脊液漏,伤口换药后治愈。2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后治愈。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下降1级。26例患者术前均以俯卧睡眠为主,术后睡眠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巨大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一定要考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发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少数患者神经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北京医学》2012,34(1)
目的 探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形成的原因,以及手术的方法和疗效,分析显微外科分离技术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行脊膜膨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体格检查以及MRI检查证实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在显微镜下完成,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按照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共26例,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17例术后症状同术前,无进行性加重.5例术前轻度排尿排便障碍而下肢肌力正常者,术后二便功能改善良好.1例脑脊液漏,伤口换药后治愈.2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后治愈.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下降1级.26例患者术前均以俯卧睡眠为主,术后睡眠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巨大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一定要考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发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少数患者神经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4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方法患者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测和腰骶部MRI检查,并经显微手术行栓系松解,术后疗效按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定.结果按Kirollos术中栓系松解分级评定方法:42例(91.3%)达到1级,3例(6.5%)达到2级,1例(2.1%)为3级.手术近期疗效:显效19例(41.3%),有效21例(45.6%),无效6例(13.0%).结论 MRI可明确显示引起脊髓栓系的原因,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手术松解是治疗TCS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脊髓纵裂Ⅰ型的效果。方法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Ⅰ型儿童脊髓纵裂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共80例。所有患者均行神经系统、CT及MRI检查。术前行尿流动力学,电生理等检查。术后根据临床表现、尿流动力学、电生理等结果进行对比,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6~60个月,根据临床效果及一系列检查:80例患儿,术后痊愈2例(2.5%),显效28例(35%),有效42例(52.5%),无效8例(10%),总有效率90%。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在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脊髓纵裂Ⅰ型的疗效好,且结合神经电生理和尿流动力学监测可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92例124眼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采用显微微创技术治疗的资料,探讨显微技术应用于斜视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在显微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并发症等与行传统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微创手术后完全功能治愈者84例(91.3%),不完全功能治愈者6例(6.52%),临床治愈者2例(2.17%);其中5例(5.44%)过矫<15△,2例(2.17%)欠矫<15△。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并发症、眼-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角膜上皮损伤剥脱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后随访6~12个月,显微手术组结膜肉芽肿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和外斜视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9例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术;5例行血肿清除并后颅窝减压、脑室外引流术;急诊钻孔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2例单纯脑室引流术。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3例。术后6个月,28例生存者预后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小脑出血的血肿部位,脑积水情况和临床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治疗,有助于清除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及总结经验。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6例垂体瘤患者(全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分泌性腺瘤10例;生长激素(GH)分泌性腺瘤6例;PRL和GH混合性腺瘤2例;非分泌性腺瘤8例,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无永久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2例,持续2周,无需再次手术。结论与开颅垂体瘤切除手术相比,经蝶窦入路手术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入路之一,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106例囊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术后格拉斯哥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试验组患者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7% vs 66.0%,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肿瘤复发、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能够弥补单纯显微镜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的不足,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中注意事项.[病例报告]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给59例61枚颅内动脉瘤进行直视手术,观察疗效;出院时临床状况良好者为45例(76.3%),轻度残疾者为9例(15.3%),重度残疾者为3例(5.1%),死亡者为2例(3.4%).[讨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实施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5~24h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同期26例患者行小骨窗非显微手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及术后3个月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微组生存19例,其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非显微组生存22例,其中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显微组手术时间较非显微组延长;血肿清除率大于非显微组;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率明显降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较非显微组缩短。41例病人术后3个月随访,按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标准(ADL)评定,显微组明显好于非显微组。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术式和注意点。方法 总结113例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该组113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03例(91.15%)。并进行1年随访,获得随访102例,68例脊髓空洞消失,32例明显缩小。结论 在后颅窝减压基础上显微镜下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周围的粘连、恢复脊液循环是有效治疗ACM-SM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雪非  陶进 《安徽医学》2009,30(7):772-77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经验。方法对2006—2008年35例以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生存患者术后3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I级4例;Ⅱ级5例;Ⅲ级2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及术后严密监测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