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d和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常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制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连续观察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发作次数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缩短,Holter监测提示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达92.8%,且治疗组的显效率更高,无心梗和猝死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硝酸甘油1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硝酸甘油及低分子肝素。两组其他治疗用药相同。两组病例于治疗10d后作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3%)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1.7%),治疗组总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5-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波立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克塞)。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优于对照组的75.08%(P〈0.0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6.6%),治疗组0例;对照组死亡3例(3.95%),治疗组0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及控制血压和/或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5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心绞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1%,优于对照组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2次/d,共10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4.0%,低分子肝素钙组有效率95%.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脐周皮下注射氏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4~5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对经过系统治疗1周后仍未有效者应首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高发病,是临床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进展,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结论经统计学处理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谷维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和7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83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4%和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96,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谷维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h/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WHO对UAP的诊断标准,将135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和常规疗效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低分子肝素钙,疗程7-10天。观察两组UAP的总有效率、出血副作用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为97.05%、74.62%(P<0.01)。观察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AMI,对照组4例发生AMI。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在常规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6 3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而确诊的老年UAP病人 ,平均年龄 (70± 1.5 )岁。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给予阿斯匹林 0 .1g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 ;B组 (35例 )给予阿斯匹林 0 .1g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LMWH) 0 .4ml,q12h ,连用 7天。根据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或无效。并于用药前后测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A组与B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 4 3%和 85 %(P <0 .0 1)。两组均未发生心脏事件。B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全部耐受 ,无一例出现出血。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合用对控制老年UAP患者心绞痛发作效果肯定 ,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酒石酸倍他乐克、地尔硫卓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2小时/次皮下注射,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观察组28例。常规组给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体息、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常规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8例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AXa IU,皮下注射 ,1次 /1 2 h,1 0 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 ,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结果 :治疗后显效 35例 ,占 6 0 .3% ,有效1 8例 ,占 31 .0 % ,总有效率达 91 .4 % ;各型治疗后心电图 ST段均显著改善 ,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 (0 .1 1 0± 0 .0 6 1 )mm降为治疗后 (0 .0 75± 0 .0 4 1 ) mm,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较治疗前延长 (P<0 .0 5 ) ,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20.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用欣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用欣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行休息、镇静、吸氧、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类、钙离子拮抗剂、调脂药物、抗凝药物等。对照组用欣康20mg口服。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欣康用量同对照组。连续观察4周,观察两组病人1周内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改善的疗效、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AMI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作为活血化瘀药物联用欣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是治疗此类疾病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值得基层门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