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20株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方法:对20株KPN菌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DHA、ACT-1)检测.结果:20株KPN菌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5%、25%、25%、20%、25%、70%.20株KPN菌中有19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最多同时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在国内首次发现CTX-M-55型.结论:该20株KPN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株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KPN)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方法对1株KPN用PCR法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OKP、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DHA、ACT-1)检测。结果检测显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DHA等6种阳性。结论该株KPN同时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与毒力基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与毒力基因产生状况.方法 对20株ECO进行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EF、CARB、DHA、ACT/MIR、LAT/CMY)及毒力基因(CNF-1、CNF-2)检验.结果 20株ECO检出TEM基因14株、SHV基因3株、CTX-M-1群基因1株,20株ECO中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7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该20株ECO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所携带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方法对20株MDRKPN进行了22种耐药基因的PCR法检测,包括A类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8群、CTX-M-9群、CTX-M-25群、PER、GES、VEB、CARB、LAP、KPC;B类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NDM;C类β-内酰胺酶基因LEN、OKP、DHA群;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群、OXA-48群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结果 20株MDRKPN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TEM、CTX-M-1、LAP和C类DHA,其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出4株为基因缺失和16株为基因突变。结论 20株MDRKPN除1株外均检出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均有缺陷;提示该组MDR-KPN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为产β-内酰胺酶和ompK36膜孔蛋白缺陷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克雷伯菌属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表达状况以及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3月分离出的20株克雷伯菌属,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B、C、D等4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PCR法连锁检测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采用Chromas软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结果进行读序,并对测序结果用Chromas直接作BLAST Search比对。结果 20株克雷伯菌属共检出5种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SHV、CTX-M-1群、LAP、KPC,1种C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DHA,1种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XA-1群,阳性检出率依次为SHV100.0%、TEM8 5.0%、DHA85.0%、CTX-M-1群55.0%、KPC45.0%、LAP10.0%和OXA-1群5%;9株KPC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克雷伯菌属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重要成因之一,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由插入序列ISKpn6介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β-内酰胺酶(BLA)基因型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KPN,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群、簇)BLA基因bla_(TEM)、bla_(SHV)、bla_(LEN)、bla_(OKP)、bla_(CTX-M-1)群、bla_(CTX-M-2)群、bla(CTX_M_9)群、bla_(OXA-1)群、bla_(OXA-2)群、bla_(CARB)、bla_(PER)、bla_(VEB)、bla_(GES)、bla_(LAP)、bla_(DHA)、bla_(ACT/MIR)、bla_(CMY/MOX)、bla_(FOX)、bla_(CMY/LAT)、bla_(ACC).结果 25株KPN中,ESBLs阳性14株(56.0%)、阴性5株(20.0%)、"不确定"6株(24.0%);bla_(TEM)、bla_(SHV)、bla_(CTX-M-1)群、bla_(OXA-10)群、bla_(LAP)和bla_(DH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80.0%)、1株(4.0%)、1株(4.0%)、20株(80.0%)、1株(4.0%)、8株(32.0%),而其余15种(群、簇)基因均阴性;21种(群、簇)BLA基因总阳性率为92.0%;其中HZ12593号菌株bla_(LAP-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EU529981.结论 临床分离的KPN产ESBIs比例较高,至少存在6种BLA基因,BLA基因型以bla_(TEM)和bla_(OXA-10)群为主,KPN携带bla_(DHA)基因可以影响ESBLs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TEM、SHV等17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 80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46.3%,37株大肠埃希菌检出TEM、SHV、CTX-M-1群、OXA-1群和DHA 5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1.1%、78.4%、21.6%、10.8%、5.4%;37株菌中有36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24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1株菌最多同时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只有1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成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和Ⅰ类整合酶(intⅠ1)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3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OKP、CTX-M-1群、CTX-M-2群、CTX-M-9群、GES、PER、VEB、OXA-10、ACT-1、LEN、DHAi、ntⅠ1基因。结果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2株,阳性率62.9%;intⅠ1阳性21株,阳性率60.0%。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intⅠ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9.
何晓锋  刘芳  曹晋桂  焦力群  张虎  吴镝  马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46-2547,255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联链反应(PCR)检测78株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TEM、SHV和CTX—M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7株TEM基因阳性(74.0%),未检出SHV和CTX—M基因,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株TEM基因阳性(89.3%),2株SHV阳性(7.1%),未检出CTX—M基因。结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以TEM型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以及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135株多药耐药菌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oprD2基因.结果 13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按检出率依次为AmpC酶占36.3%,ESBLs+ AmpC酶占14.8%,金属β-内酰胺酶占13.3%,ESBLs+ AmpC酶变异子占11.9%,AmpC酶变异子占5.2%,ESBLs占4.4%;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检出率CTX-M-1群为45.9%、TEM为25.9%、CARB为12.6%、DHA为10.4%、IMP为3.7%,未检出SHV、OXA- 10群、PER、GES、VEB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9.6%.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AmpC酶为主,β-内酰胺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CARB、DHA、IMP型耐药基因有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家庄市2011—2014年食品及食物中毒分离的129株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耐药及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选取BD Phoenix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初筛可疑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菌株,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 TEM、bla SHV、bla CTX-M-1、bla CTX-M-2、bla CTX-M-9、bla CTX-M-13)、Amp C基因(bla DHA、bla CMY)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VIM、bla IMP、bla OXA),并对其进行测序。结果 116株(占89.9%)奇异变形杆菌检出耐药基因,经DNA测序后最常见基因型为bla OXA-320(n=102),其次是bla CTX-M-14(n=61)、bla TEM-1(n=36)和bla CMY-2(n=11),其他耐药基因未检出。27株(占20.9%)奇异变形杆菌携带单一耐药基因,89株(占69.0%)携带两种及以上耐药基因。菌株ESBLs流行模式主要为CTX-M-14+OXA-320(占38.8%),其次是TEM-1+OXA-320(占18.6%),再次为OXA-320(占14.7%)。结论首次在变形杆菌中检出OXA-320型碳青霉烯酶,变形杆菌ESBL流行模式为CTX-M-14+OXA-320,单菌株可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0株MDRKP 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并对ompK36-PCR产物进行全自动荧光法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20株MDRKP中17株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β内酰胺酶中的TEM、CTX-M-1群和LA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0%、20.0%、15.0%,C类β-内酰胺酶中的LEN、DH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0% 、30.0%;20株MDRKP均存在突变,4株为缺失性突变,16株检测到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序列比对分析该16株与敏感株序列均有差异.结论 TEM、CTX-M-1、LAP、LEN、DHA基因是MDRKP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医院MDRKP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产β-内酰胺酶和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mpK36基因突变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4.
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从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60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9株和黄杆菌属15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群)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CTX-M群、PER、VEB、IMP、VIM、GES。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6.7%;鲍氏不动杆菌有18株(30.0%)SHV阳性,17株为SHV-12型ESBLs(GenBank登录号:AY259163),另1株为一种新亚型,被命名为SHV-48;铜绿假单胞菌有1株(3.3%)OXA阳性,为OXA-10型ESBLs;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我院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至少存在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OXA-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方法对20株KPN进行了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LEN、blaOKP、blaCTX-M-1群、blaCTX-M-2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OXA-2群、blaOXA-10群、blaPER、blaGES、blaVEB、blaDHA、blaACT-1)检测。结果20株KPN检出blaTEM、blaSHV、blaCTX-M-1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30%、50%、5%、5%、15%;20株KPN中有19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最多同时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该20株KPN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部分医院临床分离21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TX-M-1、CTX-M-2、CTX-M-8、CTX-M-9、TEM、SHV、OXA-1、OXA-2、OXA-10耐药基因,结合Tm值将其分型.结果 10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CTX-M-1、CTX-M-2、CTX-M-8、CTX-M-9、TEM、SHV、OXA-1分别为32.1%、0.9%、0.9%、33.9%、73.4%、27.5%、15.6%,携带>2种基因菌株达66.1%;10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CTX-M-1、CTX-M-2、CTX-M-8、CTX-M-9,TEM、SHV、OXA-1、OXA-10分别为49.5%、2.8%,1.8%、22.9%、78.9%、76.1%、33.0%、9.0%,携带>2种基因达82.2%;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天津市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ESBLs的基因型以SHV型、TEM型、CTX-M-1型、CTX-M-9型为主,OXA呈上升趋势,各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6,他引: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D2(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出100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群、TEM、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30.0%、9.0%,未检出SHV、OXA-10群、PER、GES、VEB、CARB、IMP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1.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59.0%、33.0%、25.0%,未检出aac(6′)-Ⅰ;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出率为15.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DHA型耐药基因有关,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aac(6′)-Ⅱ、a...  相似文献   

19.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目的探讨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及其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在其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检测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并用MEGA4.1对ompK36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15株MDR-KPN共检出TEM、SHV、CTX-M-1群、LAP、KPC、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6.7%、60.0%、6.7%、13.3%、13.3%、20.0%;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均检测到,经测序比对均存在突变。结论 15株MDR-KPN耐β-内酰胺类药物至少与产β-内酰胺酶和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mpK36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20.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122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的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这些菌株中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分布。结果该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高达100.0%和88.5%;对含酶抑制剂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52.5%和57.4%外,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头孢三、四代药物的敏感率均<20.0%;12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76株(62.3%)扩增到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PER、CTX-M-1组、CTX-M-9组和VE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9.7%、47.5%、13.9%、1.6%、4.1%和0.8%,未检测到CTX-M-2组、OXA-10和OXA-23基因;其中42.6%含单种基因,14.8%含两种基因,主要为SHV TEM基因(10株),其次为TEM CTX-M-9基因(3株)和TEM PER基因(3株);4.9%含3种基因,主要为SHV TEM PER基因;此外,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分别为SHV-1b-Like、SHV-18-Like、TEM-1-Like、PER-1-Like、CTX-M-3-Like、CTX-M-14-Like、VEB-3-Like。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