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顾卫琴  穆桂琴  李川 《微创医学》2002,21(3):299-301
目的对21例急性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入院后即刻记录18个导联心电图,72h内每天记录2~3次,以后每天1次,2周后7天1次.结果所有右室梗塞病例右胸导联ST段上抬≥0.1mv;右胸导联ST-T有动态变化;是诊断右室梗塞的良好指标;右胸导联QRS波群形态非诊断右室梗塞的可靠指标;急性下壁梗塞ST段抬高程度Ⅲ导联>Ⅱ导联提示合并右室梗塞;急性右室梗塞合并前间壁梗塞时V4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V1-V3导联;下后壁梗塞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右束支阻滞提示合并右室梗塞.结论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右室梗塞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右室梗塞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伴右室梗塞时ⅡⅢ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与右胸导联ST段抬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自我院92年以来因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而收住院的病人64例,其中合并右室梗塞组34例,男16例,女18例,不伴有右室梗塞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3-86(52.75±17.60)岁。1.2方法人院后72小时内每天记录心电图两次并加做V7-V9及右胸导联,以后每天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1次。测量方法从J点后40ms计算该导联ST段抬高值,观察1…  相似文献   

3.
右室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研究76例确诊为急性右室梗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所有右室梗塞病例右胸导联ST段上抬≥1mm;右胸导联ST-T有动态改变;右胸导联QRS波形态非诊断右室梗塞的可靠指标;急性下壁梗塞ST段抬高程度Ⅲ导联大于Ⅱ导联;急性右室梗塞合并前间壁梗塞V4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V1~V3导联;下后壁梗塞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合并右室梗塞。因此,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右室梗塞可靠、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赵俊雪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42-343
目的 探讨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法 选取确诊为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图追踪检查.结果 右胸V3R、V4R、V5R、V6R这四个导联中任何一个导联ST段抬高≥1 mV,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1 mV,V2导联ST段压低,或Ⅲ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Ⅱ导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评价急性左室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意义。处理方法右胸导联(V_3R~V_5R)ST段抬高的界定为于J点后0.04秒处测量,自等电位线上移≥0.1mv被认为有意义。抬高类型参照Kataoka分类法。右室梗塞的诊断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所研究的23例中,9例表现为右胸导联ST段抬高,其中3例符合右室梗塞的诊断标准,无右胸导联ST段抬高者14例,其中13例无右室梗塞表现,另1例不能确定。结论急性左室下壁梗塞时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左室前壁梗塞时出现右胸导联ST段抬高,诊断合并右室梗塞需慎重分析。  相似文献   

6.
邹卫东 《中原医刊》2007,34(17):87-87
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根据有无右室梗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较多,不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是常规心电图早期识别判断并发RVMI的可靠指标,V1、V2导联对诊断有帮助,发现问题及时加做右胸导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m导联ST段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心电图检查结果的特点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心电图检查诊断当中,对于右胸采取的V3R-V6R这四个导联中的任何一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在1mV以上情况均可诊断为右室心肌梗死。已经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合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在1mV以上,V2导联ST段压低,或结果显示Ⅲ导联较Ⅱ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均可提高右室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对右室心肌梗死进行心电图诊断,在必要情况下可加做右胸导联检查,目的是为了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室梗塞,而右室梗塞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很难对右室梗塞作出诊断,目前临床上较多以右胸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1mm为标准来诊断右室梗塞,但右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发生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短,约50%的患者这种抬高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特征。结果:梗死部位:患者合并左室下壁或正后壁梗死几率较大,占83%,仅少数合并前壁梗死;常规12导联:V1~V5、Ⅰ、Ⅱ、Ⅲ、aVL导联ST段均有不同程度改变;STⅢ↑STⅡ↑占93.6%,STV2↓/STaVF↑≤0.5占57.4%;部分(23.4%)左侧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右胸导联:V3R~V5R的ST段呈特定形态向上抬高,敏感性强,但持续时间短;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87%,Qr型13%;T波均可见由直立→平坦,或双向→倒置的动态过程。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右胸心电图各诊断指标相互补充,临床诊断ARVI较可靠,可有效预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刘亚宏 《当代医学》2010,16(22):79-80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1例符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基础上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和右胸导联V7、V8、V9,观察附加导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结果附加右室和后壁导联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应常规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和右胸导联V7、V8、V9。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心电图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跟踪检查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患再加做右胸V3R-V5R导联检查后发现的右室心肌梗死诊断率是70%;心电图检查可见V1导联ST段升高,V2导联ST段压低的病患确诊作右室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达13.95%;同时,经心电图检查可见Ⅲ导联比Ⅱ导联ST段抬升程度高的病患确诊右室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8.6%,两种检查结果更接近,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十二导联进行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若有必要需加做右胸导联检查,增强右室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使病患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了 1 0 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 ,其中 2 4例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心肌梗塞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 1组 :48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1 2例 ;第 2组 :5 2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1 0例 ;第 3组 :8例右室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2例。结果 :第 1组 :前壁心梗合并 、 av F一过性 ST段抬高者 ,多提示合并右冠状动脉 5 0 %以上狭窄 ;合并 、 av F和 1、av L和 ST段改变者 ,提示三支病变。第 2组 :合并 av L的 ST段改变者 ,不提示高侧壁有缺血性心肌损伤 ;合并 V1~ V5的 ST段抬高或下降者 ,提示右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右冠状动脉加回旋支病变。第 3组 :右室梗塞伴 V1~V5的 ST段下降者提示有前降支病变 ,合并 V1~V5的 ST段抬高者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结论 :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和程度的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在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时,常规心电图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Ⅲ/Ⅱ>1)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STⅢ/Ⅱ>1,与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对照,其符合率为81.3%;与特殊检查对照,其符合率为72.2%。用特殊检查验证STⅢ/Ⅱ>1和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1.4%和75.0%。因此,STⅢ/Ⅱ>1可作为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梗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梁坚 《广西医学》1991,13(5):302-303
为探索右室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和诊断标准,对下壁心肌梗塞的6例住院患者,选用单极、双极右胸导联及中腹导联描记心电图,结果S-T段抬高出现于发病后4~8h,抬高幅度为0.15~0.3mv,持续8~15天,同时还出现坏死性Q波,而18例对照者无一例出现Q波和QS彼.文中并讨论单极、双极右胸导联的区别,提示下壁急性心梗塞(AMI)合并右室梗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93例非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分析了左胸导联ST段改变对右胸导联ST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左胸导联ST段改变对右胸导联ST段有明显影响,提示依靠右胸导联ST段改变诊断右室梗塞时,也要考虑到左胸导联ST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右室梗塞的右胸导联心电图异常改变持续时间较短 ,不易捕捉到。因此 ,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甚为重要。本文报告 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时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于下。1 病例例 1,男 ,6 9岁。持续性右胸压榨性疼痛伴冷汗 4h入院。体检 :BP16 / 9.1kPa(12 0 / 90mmHg)。口唇略发干 ,脸色苍白 ,心音减弱 ,心率 12 0次 /min。肺 (- )。心电图 :P -R间期 0 .2 4s,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 ,ST段Ⅱ、Ⅲ、avF抬高2 .5~ 3mm ,ST段Ⅲ /ST段Ⅱ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评价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ST段抬高,特别是V1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合并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方法:入选168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者82例,其中下壁梗死43例,下、后壁梗死39例;无右室梗死者86例,其中下壁梗死37例,下、后壁梗死49例。结果:本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病人中V1~V3导联ST段抬高者在合并右室梗死82例中有45例、21例、16例,在无右室梗死的86例中均为0例(P〈0.01)。结论:V1导联ST段抬高作为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和急性下、后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依据,且特异性极高。  相似文献   

20.
张超  罗梅  王志峰  张华 《吉林医学》2012,33(11):2267-2268
目的:探讨头胸导联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右室梗死患者56例,同时查头胸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以急性胸痛,但无心肌梗死的患者56例为对照,观察头胸导联诊断右心梗死的准确率,并比较ST段抬高的程度。结果:诊断急性右室梗死56例患者中,常规导联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为68%(38/56);头胸导联诊断的准确率为90%(50/56)。无右室心肌梗死的56例患者中,常规导联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61%(34/56),而头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9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室急性梗死组,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胸导联诊断右室梗死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