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房颤的发生机制仍不很清楚 ,但其危害性已人所共知 ,对估计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都应积极复律治疗 ,常用的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心律平等复律效果确切 ,但副作用较多 ,难以长期维持用药 ,近来我们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复律及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临床资料  3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5 9.5± 8)岁。病因 :冠心病 13例 ,风心病 12例 ,高心病 5例 ,心肌炎 5例 ,特发性房颤 2例 ,甲亢 1例。其中急性房颤 (发病 48小时以内 ) 7例 ,初发房颤 (发病 2~ 7天 ) 11例 ,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慢性房颤包括:无转复窦律指征的持续性房颤;房颤已持续几年,没有其它方法干预的情况下(外科迷宫术和导管消融术),使转复为窦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的风险.我国近年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心房纤颤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查,现1999-2001年间房颤站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均为7.9%[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86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观察治疗24小时、3天和7天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在房颤复律后,继续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律的维持效果.结果:两组在24小时及3天时房颤的转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7天时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左房内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非自动恢复窦律对照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组Ⅰ:术后3 d复发房颤组;组Ⅱ:术后7 d复发房颤组;组Ⅲ:术后2周复发房颤组;组Ⅳ:术后2周仍保持窦性心律组),对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右房容积(RAV)、左房容积(LA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超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组Ⅲ、组Ⅳ的 LAD、LAV明显低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而EF、FS则明显高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结论:从心脏超声指标分析,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乙胺碘呋酮加直流电转复治疗房颤34例,治疗前房颤持续7天至14个月,治疗后,有26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2年,7例维持1年,1例维持窦性心律9个月之后复发。治疗中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维持慢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慢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慢性房颤患者经药物或电复律后第 1年给予负荷剂量 (80 0 mg/d× 7d、以后每天减少 10 0 mg直至 2 0 0 mg/d)和维持量 2 0 0 mg/d胺碘酮口服 ,1年末仍维持窦性心律者以更小的维持剂量 10 0 mg/d口服进入第 2年治疗。疗程中出现房颤复发或严重药物副作用需停止治疗者终止观察。结果 :用药后随访 1~ 5 2个月 ,第 6、第 12、第 2 4个月末时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 80 .0 %、6 8.9%和 6 0 .0 %。 45例中 11例 (2 4.4%)于第 1年的治疗中房颤复发 ,复发时间中位数为第 5 .5个月。 31例进入第 2年度治疗 (胺碘酮 10 0 mg/d) ,4例 (12 .9%)房颤复发 ,复发时间中位数在第 2 .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除治疗前心电图 V1 导联 f波的振幅大小外 ,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心脏病变、房颤类型及左房大小均不能成为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 :较小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胺碘酮能较好维持慢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慢性或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上时常难以准确界定,一方面患者房颤持续的时间难以明确计数;再者,房颤发病后何时得以确诊,也决定了房颤类型的归属。因此,有时慢性房颤会以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形式出现,但其发病时间可能已有数年之久。2006年ACC/AHA/ESC联合公布的房颤治疗指南中,将慢性房颤定义为:药物或电复律无法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或医患决定不再尝试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对房颤的治疗 ,目前理想目标仍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1] 。笔者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经皮球囊扩张 (PTMV)术后 ,几乎无自动复律者 ,待PTMV3个月后进行电转复后仍有部分病例不能维持窦性心律。为探讨PTMV后复律时机的选择 ,本院经PTMV术且此前房颤病史在半年内的 72例患者 ,于术后 3天和 3个月后复律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PT MV患者 2 92例 ,其中并持续房颤者 196例 ,房颤病史在半年之内 (PTMV时计算 )者 75例 ,所有…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是一种强效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预防和治疗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难治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效果 ,是转复和维持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患者窦性心律最有效的药物[1] 。本文回顾总结我院 44例口服胺碘酮转复慢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旨在观察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和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患者44例 ,其中阵发性房颤 2 7例 ,慢性房颤 17例 (时间 3个月~2 .5年 ) ;男 16例 ,女 2 8例 ;冠心病 12例 ,风心病 2 1例 ,高血压病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 ,孤立性房颤 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剂量乙胺碘呋酮 (商品名 :可达龙 )与双异丙比胺维持房颤复律患者窦性心律的治疗比较 ,探讨小剂量可达龙维持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象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0月 ,入选 4 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 33例 ,女 10例 ,年龄 32~ 79岁 ,平均 5 7± 11岁。根据病史、体检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房颤 ,经药物、电或自行复律 ,恢复窦性心律 ,无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房颤病程 3~ 2 2周 ,平均 10 .3± 5 .8周。左房内径 2 9~ 4 2mm ,平均 36 7± 3.7mm。设可达龙治疗组 2 3例和双异丙吡胺治疗组 2 0例。用药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房颤复律后心房组织学重构逆转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关系.方法: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窦性心律组(A组);慢性房颤组(B组);房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组(C组).三组均行开胸手术,左心耳缝入起搏电极,A组不起搏,3个月后处死;B、C组持续快速起搏(400±10次/min)制作慢性房颤模型,B组起搏3个月后处死;C组起搏3个月后停止起搏,用心律平静脉注射或直流电复律,维持窦律3个月后处死.取左心房组织,用TUNEL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房肌细胞凋亡.结果:慢性房颤组左房心肌细胞凋亡比窦性心律组显著增高(P<0.05),房颤后复律组左房心肌细胞凋亡仍高于窦性心律组,但比慢性房颤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房颤复律前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水平随心房组织学重构的进展而升高,随重构的逆转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转复永久性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伦祥  梁永华 《广西医学》2003,25(3):351-353
目的 :探讨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对永久性心房纤颤 (房颤 )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作时间为 6~ 12个月 ,左房内径 <5 0cm ,心室率≤ 80次 分的永久性房颤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治疗 4 6例 (治疗组 )与 35例同类房颤口服常规剂量胺碘酮 (对照组 )对比 ,观察房颤复律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 2 8例 (6 0 1% )转为窦性心律 ,显著高于对照组 13例 (17 1% ) ,(P <0 0 5 ) ;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治疗组 6例 (13 0 % ) ,对照组 4例 (11 4 %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永久性房颤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转复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13.
治疗心房颤动合理用药问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大一 《中国医刊》1999,34(11):33-34
1 心房颤动(房颤)的“3P”分类方案是什么?房颤的“3P”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三类:(1)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 指不经治疗,在小于2~7天内,大多小于24小时内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2)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新发房颤22例(8.2%),其中急诊介入治疗组1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2例,分析其房颤转归、临床特征以及住院并发症.结果:①急诊介入治疗组9例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为持续性房颤;单纯药物治疗组2例转复窦性心律,10例为持续性房颤,两组新发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两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诊介入治疗组出现心衰、低血压较单纯药物治疗组低,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可能与其早期成功血运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与胺碘酮长期联合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治疗及安全性. 方法 将41例冠心病性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倍他乐克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结果 在第1、2年随访时,治疗组在窦性心律转复率及维持率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在左房内径和LVEF的恢复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在2年的随访期间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长期应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能更有效地转复窦性心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只要注意准确选择适应症及定期化验检测,长期小剂量联合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沈潞华 《北京医学》2003,25(3):202-204
心房颤动 (以下简称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Framingham的资料 ,5 0~ 5 9岁者发病率为 0 .5 % ,而 80~ 89岁者则为 8.8% ,男性多于女性。对我国 1999至 2 0 0 1年 92 97例房颤住院患者回顾分析 ,房颤患者平均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 7.9% ,且有上升趋势。房颤可分为 3种类型 :①阵发性房颤 ,大部分在 2 4h内能自行转复 ,一般均 <7d ;②持续性房颤 ,一般 >7d ,但持续时间常少于 1年 ,药物可转复并能维持窦性心律 ;③永久性房颤 ,经治疗后不能转复或难以转复 ,转复后也不能维持窦律 ,房颤持续时…  相似文献   

17.
裴文楠  唐渝平  李婷婷 《重庆医学》2005,34(7):1065-1066
目的观察可达龙治疗房颤的近期疗效与QTd变化.方法可达龙7d内房颤复律成功;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或偶有发作房颤,经加服药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结果可达龙治疗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近80%可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明显优于持续性房颤;QTd降低.结论可达龙能有效转复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为窦性心律,小剂量可达龙较好维持房颤复律后的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聂晶  蔡衡  万征  张文娟  姚薇  程晔  张亮  朱可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21-182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及长程持久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1,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2。在CARTO或ENSITE 3000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CARTO-Merge或Ensite Fusion图像融合技术,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采用步进式消融策略,在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复杂心房碎裂电位(CFAE)或高频电位消融、对规律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房扑)进行标测和消融,主要是线性消融,包括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间隔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等其中之一或不同组合,消融至实现窦性心律,对于呈持续性房扑者经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心律失常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直径。结果 (1)组1中17例(30.9%)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9例(52.7%)消融过程中房颤转变为房扑,经三维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其中22例(22/29)为左房大折返房扑,余7例(7/29)为右房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左房房扑经静脉推注心律平或胺碘酮或伊布利特转复5例,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15例,快速起搏拖带转复2例,7例右房房扑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均转复窦性心律;9例(16.4%)至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律经直流电复律。组2中18例术中发生房颤,其中13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采用高频刺激转复窦性心律,3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转复。(2)组1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生房性心动过速29例,不典型房扑9例,房颤13例;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19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65.5%。3个月内组2发生房性心动过速16例,不典型房扑8例,房颤8例;术后6个月时房颤复发7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87.3%。两组一次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较为安全,但与阵发性房颤比较,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消融步骤较复杂,一次消融成功率较阵发性房颤低;消融术后发生大折返房速或不典型房扑较为常见,部分可在术后3个月减少或消失,往往需再次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转复窦性心律后,左房容积减小,提示有利于心房重构的减轻或逆转。  相似文献   

19.
熊小奇 《中外医疗》2011,30(16):120-120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36例房颤患者予以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1~2次,每次10分钟)治疗,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 伊布利特治疗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是50.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3个主要目标:①控制心室率。②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血栓栓塞形成。对有持续性(非自行终止的)、阵发性房颤以及经选择的慢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是理想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