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兰 《微创医学》2002,21(3):382-38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病,为多种心脏病的后期转归,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上升.本病在中医属胸痹、咳喘、水肿等范畴.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确有疗效.以下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近年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辩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单方验方治疗、中医特殊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并对本病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疗法是本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本文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包括胃癌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型、辩证论治、有效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抗胃癌效应机制等,并就中医药治疗和研究领域的问题和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ACEI等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改善及血浆脑钠肽浓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以左、右或双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节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伴随运动耐力下降、液体潴留和生存时间缩短。综合文献报道,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在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治疗、名医经验、中成药、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及其他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和新药的临床应用,本病的治疗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时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自2002—2004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并与西医治疗30例对比观察。发现疗效优于对照组,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慢性心理衰竭中医诊疗专家组起草,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共同修订完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简称新共识)正式发表(《中医杂志》,2014,55:1258.),用以指导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的规范和应用。新共识指出,心力衰竭的基本中医症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治疗难点之一.近年来中西医对CHF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CHF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72例(76.7%),有效24例(23.3%),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进行辩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及对西药的耐受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  相似文献   

12.
柳叶  汤映平  周健 《中国医学工程》2004,12(5):105-106,10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到Ⅳ级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强心合剂并配合西药,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射血分数(EF)、心博量(SV)、氧分压(PaO2)增加,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心率(HR)减慢,室上性早博(SVPCs)、室性早博(VPCs)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和用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合用芪苈强心汤治疗,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 76%,对照组53 8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近几年中、西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进展,明确药物治疗仍是现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西药的“五联疗法”和中药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在心衰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是现时治疗心衰最为普遍用药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疗效显著,将是今后治疗CHF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文军 《微创医学》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文军 《医学文选》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及人口老龄化,心衰的发病逐年增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对心衰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一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诊治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参麦注射液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静脉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麦冬皂苷,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方面的疗效以及在放、化疗等病中的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措施是解除诱因,纠正血液力学异常,保护心脏、降低死亡率在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治疗方面利用参麦注射液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补肾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自拟益气补肾活血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