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与体表心电图对诊断心尖室壁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雨雄 《河北医学》2003,9(1):17-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对诊断心尖室壁瘤的价值。方法;以38例急,慢性心肌梗死并心尖室壁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在诊断心尖室壁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1)38例心尖室壁瘤病人在超声心动图上最多见的异常室壁节段为前壁及间隔心尖段,敏感性为100%,其次为侧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敏感性分别为48%,40%。(2)心电图以病理性Q波和V1-5多个导联ST段抬高(V1-30.2mv;V4-60.1mv) ,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71%,各胸导联ST段抬高的诊断敏感性为:V129%,V271%,V348%,V442%,V525%,下壁,侧壁导联的ST段改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尖室壁瘤的诊断是首选诊断方法。而心电图以病理性Q波和ST段抬高V1-3 0.2mv,V4-6 0.1mv对心尖室壁瘤的初步诊断亦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2例左心室真性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M型超声仅能探测左室腔大小及室壁运动失调,不易看到膨出之瘤体,二维实时超声对瘤体可进行直观的定位诊断。12例中发生于心尖部各壁的室壁瘤共11例,左室后壁者1例。文中结合有关文献讨论了左心室室壁瘤的超声特征及与假性室壁瘤的鉴别要点。对室壁瘤之诊断,超声明显优于心电图及X线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无痛古、诊断率高的检查手段,但必须多切面的进行观察,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左室室壁瘤是急性透壁心肌梗塞的严重併发症,发病率为1.25%~38%。文献中发病率差异较大,与室壁瘤的诊断方法、标准及定义不同等有关。二维超声显象是诊断室壁瘤的可靠方法,适于在ccu进行早期及连续系列检查。我们用此法,对110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左室室壁瘤开始形成的时间、发生率、临床意义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铃  马萍 《宁夏医学杂志》1998,20(4):235-236
目的 通过对38例心肌塞并室壁瘤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东芝SSH-65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2.5MHz,常规探查心脏各切面,仔细观察心脏形态、梗塞区心肌回声特点(强度、强度、运动状况)及无膨出和心腔内有无异常回声(附壁血栓),并测量心腔大小及心功能。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8例室壁瘤患者均表现礤室某地局部心室壁向外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后室壁瘤的形成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二例由B超确诊的心尖部室壁瘤。就形成室壁瘤的病理解剖基础和病理生理、真假室壁瘤的鉴别,分别作了讨论。心肌梗塞后心电图持久性S—T段升高现象,可能是诊断室壁瘤较有价值的早期线索,而B超只可用于确诊和瘤的定位。本文还讨论了室壁瘤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蒋利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29-2330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0月间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室壁瘤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检出率,另对比两组在侧壁、下壁、前壁及左室心尖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中阳性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6,P<0.05).两组患者在侧壁、下壁、前壁及左室心尖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检查中可明确室壁瘤位置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各家报道发生率在3.5~38%之间不等。形成室壁瘤所需的时间多在急性心肌梗塞后2周至2年内。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室壁瘤的一种可靠方法。作者运用这一方法,前瞻性地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室壁瘤的发生率、形成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58例首次患急性心肌梗塞者,男128名,女30名。平均年龄56±14岁。诊断根据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 C K 图像和智能超声定量( A Qi)新技术检测室壁瘤的左室功能。方法:用 A Qi法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常规二维超声(2 D E)法对照。结果:用 A Qi法测得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值与2 D E 法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室壁瘤患者左室 C K 图像显示瘤壁彩色位移减少。结论:应用 C K 图像与 A Qi超声定量法评估室壁瘤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更简便、可靠和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结果:21例颈动脉体瘤诊断正确,其中局限型4例,包裹颈动脉型17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5.5%,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的不均匀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部分环绕颈部大动脉,颈内外动脉间的夹角增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以动脉为主,脉冲多普勒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汤宝鹏  程祖亨 《新疆医学》1995,25(4):206-208
对17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的比较,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对心肌梗塞及合并壁瘤的诊断较心电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提示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心肌梗塞及合并室壁的补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所发现的特殊形态、破口变异及瘤壁异常颅内动脉瘤的某些特征。方法:回顾总结直接开颅夹闭的174例颅内动脉瘤。发现其中15例(8.6%)形态特殊,术中将瘤周围血肿及组织清除干净后仔细观察动脉瘸形状,是否分叶,测量破口大小、位置,瘤壁的厚薄等,并进行局部高倍镜下三维照相,与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寻找这些动脉瘤的特征。结果:发现破口较大或“潜在性”破口6例,其中2例先行栓塞导致弹簧圈漏出破口,后经过手术取出治愈。呈分叶状6例;1例栓塞成功后6天再次破裂出血,手术发现瘤壁菲薄致弹簧圈漏出。双侧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膨大形成动脉瘤1例。1例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后所见载瘤动脉及瘤壁、瘤颈菲薄无法夹闭而孤立载瘤动脉。结论:某些特殊形态动脉瘤手术需谨慎,术前准备应充分,术前造影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2.
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超声与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左室造影的对照研究 ,探讨超声检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正常人 2 0例 ,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 18例 ,观察 :①应用彩色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技术 (CAFI)显示并测定冠脉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②经超声心动图显示和测定室壁运动和左室射血分数。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需行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 结果 :应用CAFI左前降支 (LAD)的显像率最高。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组 12例与正常人 2 0例应用CAFI测LAD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或P <0 .0 1) ,两组间左回旋支的钝圆支、冠脉后降支血流脉冲多普勒频谱值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超声与左室造影对照研究中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例单支LAD狭窄 >90 %且无侧支循环建立者 ,超声均发现室壁瘤 ,这 2例超声与左室造影等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最低。 结论 :本研究显示 ,CAFI能直接观察冠脉血流 ,超声观察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可推测相关冠脉病变 ,左室重构对左心功能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陈节  胡再虎  於永  崔明 《安徽医学》2014,35(1):52-54
目的 探讨分析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动脉瘤栓塞中应用.方法 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急性破裂宽颈动脉瘤中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宽颈17例.结果 17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完全栓塞13例,近全栓塞3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2例.结论 对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使用双微管技术是安全有效,且经济困难的患者能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S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SC-TA及DSA检查。结果:57例患者经DSA检出72个动脉瘤,SCTA检出69个漏检了3个动脉瘤。12个伴有血栓的动脉瘤及7个伴有钙化的动脉瘤被SCTA检出,但未被DSA检出。结论:SCTA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相邻空间结构并可发现血管壁及瘤颈的钙化,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3D-CTA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3D- 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 10 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 CT检查 ,用 3D- CTA的 5种成像技术分别进行成像 ,并与手术和 DSA做对照。结果 :95例患者共发现10 6个动脉瘤 ,3个动脉瘤 CT漏诊 ,8例 3D- CTA及 3D- DSA均为阴性。经分析统计 ,在动脉瘤的检出方面 ,以 VR技术最优 ;在动脉瘤钙化和血栓的诊断上 ,以 VE技术最优。结论 :3D- CTA的 MIP、VE及 VR技术各有其优势并可相互补充 ,从而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相邻空间结构并可发现血管壁及瘤颈的钙化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在腹腔内脏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MDCTA诊断的腹腔内脏动脉瘤28例(其中包括10例经内脏动脉造影(DSA)确诊。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1枚,其中脾动脉瘤9枚,肝动脉瘤6枚,腹腔干动脉瘤5枚,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枚和1枚,肾动脉5枚。VR、MIP、M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VE可清晰显示腔内血栓和钙化。结论 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极为困难,MD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对腹腔内脏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替代DSA检查,它提供的详尽信息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负荷多普勒超声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储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普勒踏车负荷试验测量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室血流储备,并与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2.正常对照者运动后有较好的左室血流储备。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后左室储备功能欠佳。4.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后出现轻度室壁运动异常,正常对照组运动前后室壁运动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与术后转归。结果:18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6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容积重建成像三维CT血管造影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Fang B  Jiang DY  Chao M  Zhang DJ  Li T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867-1870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及容积重建技术(VR)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lus 4 Somatom Volume Zoom型容积CT扫描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共对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了CTA检查,其中有2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l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3例行GDC栓塞术,其余保守治疗。结果共诊断45例动脉瘤患者,发现动脉瘤59个,其中小动脉瘤(≤5mm)32个。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在部分病例上要优于DSA。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对 2例未破裂动脉瘤和 1 1例破裂的动脉瘤壁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及位置。 2例正常脑动脉做对照比较。结果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HE染色 ,瘤壁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 ;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 ;瘤壁全层有单核性细胞浸润。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 ;9例有附壁血栓 ,血栓呈机化表现。免疫组化 :正常动脉未见MCP 1和MIP 1α表达。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壁内有MCP 1和MIP 1α的高表达 ,表达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 ,颗粒沉积于胞质。阳性细胞呈局灶聚集 ,分布于动脉瘤内膜 ,多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 ,未见表达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有MCP 1和MIP 1α的表达 ,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表达部位在胞质。未破裂的和破裂动脉瘤的病理表现和MCP 1、MIP 1α在动脉瘤壁内的局灶性的高表达 ,提示脑动脉瘤的发展是单核性细胞的不断聚集加强的慢性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