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山东和广西两产地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生姜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分析两产地生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广西生姜挥发油分离出122个色谱峰,山东生姜挥发油分离出88个色谱峰,经GC-MS分析,广西产生姜鉴别出63种成分,山东产生姜鉴别出58种成分,占已分离组分总含量的85%以上。两产地生姜挥发油中共有化学成分29个,且共有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橙花醇(nerol)的相对百分含量相差近5倍。结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炮制对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生姜,干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及化学组成,以明晰炮制对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姜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和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阐明姜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不同姜样品挥发油含量:生姜(扣除水分后)>干姜>炮姜>姜炭;不同样品的气相色谱图比较表明,生姜在炮制过程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变化,只是成分比例关系的变化,其中生姜中低沸点成分较干姜、炮姜、姜炭多;大量成分莰烯、β-水芹烯、α-姜黄烯、α-反式-β-香柠檬烯和倍半水芹烯在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均存在.结论:与生姜相比,炮制降低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尤其是低沸点成分的含量;但是,不同姜炮制品在挥发油成分上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地区生姜中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16个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不同,四川产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偏高,山东产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偏低;各地区生姜挥发油的成分种类相近,差异在于各成分间的含量不同;各地区生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占比同样存在差异;多个地区生姜挥发油有其特殊的化合物。结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 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栀子、生姜、姜栀子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5μL·g-1.从栀子、生姜和姜栀子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2,75,77个色谱峰,总共鉴定了89种化合物,其中栀子30种、生姜58种、姜栀子67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10%,90.52%,94.38%.结论:栀子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10)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紫外、温度、湿度等因素干预下,对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进行GC-MS分析。结果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有量分别为43.10%和26.43%。-20℃冷藏和短暂常温干燥保存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程度较低。结论温度是影响枳壳挥发油含有量的主要因素,紫外照射对其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程度温莪术根茎挥发油得率和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不同阴干程度温莪术根茎的挥发油得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比较分析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上的异同。结果:(1)温莪术根茎在阴干过程中,挥发油得率呈现倒"V"字型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阴干30 d时为6.7μg·g-1;(2)温莪术根茎在阴干的前30 d,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后低沸点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显著下降;(3)莪术烯、别罗靳烯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在整个阴干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4)β-榄香烯,γ-榄香烯和新莪术二酮等有效成分含量在阴干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合理的干燥处理对提高温莪术根茎挥发油得率及其化学成分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对温莪术根茎进行适宜的干燥处理。该研究为温莪术采后初加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干姜与生姜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目的 :从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成分对生姜和干姜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用气质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对挥发油、总姜酚、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和薄层鉴别。结果与结论 :干姜与生姜在化学成分定性、定量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的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和PA),在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PDMS、PDMS和PA 4种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8、77、56和4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天名精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结论:SPME-GC/MS技术可快速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合物的类型以及相对含量,对天名精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得到不同样品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艳山姜全果、果皮、种子团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6、67和55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5.52%、95.83%、99.86%.结论: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吸附干燥技术在陈皮干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低温吸附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陈皮感观质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工况下陈皮干燥后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低温吸附干燥系统提供的常温低湿度工况有利于改善陈皮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11.
GC-MS分析不同贮藏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及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吴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9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5%以上。不同贮藏时间及条件对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本实验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吴茱萸合理贮藏及临床应用“陈久者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培  陈京  周冰  许源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4):2653-2659
探索药材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对杭白芷中香豆素及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及其条件。杭白芷鲜品洗净,经烘干、晒干、阴干、硫薰后晒干、石灰掩埋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粉碎,过60目筛,得24组样品。UHPLC-PAD同时测定其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量,GC-MS测定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含量。将24个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处理样品的分析结果标准化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经主成分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杭白芷药材中香豆素和挥发油类成分含量综合评分依次为:带皮石灰掩埋干燥>带皮热风(100 ℃)干燥>带皮(40 ℃)干燥>去皮红外干燥>去皮热风(60 ℃)干燥>去皮热风(40 ℃)干燥>去皮晒干>带皮热风(60 ℃)干燥>去皮热风(100 ℃)干燥>去皮微波干燥>去皮热风(80 ℃)干燥>带皮晒干>带皮硫熏干燥>去皮硫熏干燥>带皮热风(120 ℃)干燥>带皮冷冻干燥>带皮红外干燥>去皮热风(120 ℃)干燥>去皮冷冻干燥>去皮石灰掩埋干燥>带皮热风(80 ℃)干燥>去皮阴干>带皮阴干>带皮微波干燥。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杭白芷药材中香豆素和挥发油类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杭白芷产地初加工方法以传统带皮石灰掩埋干燥处理为宜,次之为带皮热风(100 ℃)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聚乙二醇(PEG)化葛根素的稳定性,为PEG化葛根素贮藏条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建立 PEG化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再采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和避光等影响因素对PEG化葛根素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PEG化葛根素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条件下降解严重,尤其在光照条件下,其降解现象非常显著,其次为温度.结论:PEG化葛根素贮藏需采用低温冷藏、避光并干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泰康柴胡与林甸柴胡GC-MS分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黑龙江省泰康与林句县的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柴胡干燥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取了泰康柴胡干燥根挥发油,由分离出的15个峰中鉴定出1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份的82.96%,同时提取了林甸柴胡干燥根挥发油,由分离出的18个峰中鉴定出1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份的63.48%。结论泰康柴胡干燥根挥发油含量为0.6%,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乙酸癸酯(22.45%),1—癸烯(17.44%),己酸(9.90%)。1—癸醇(9.61%),十二酸(11.00%)等,林甸柴胡干燥根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为1—丙烯基—3—丙基金刚烷(15.34%),己酸(12.42%),庚酸(4.19%),辛酸(3.53%),乙酸癸酯(3.49%),十二酸(2.57%)等。并鉴定出两地柴胡具有五种相同成份。  相似文献   

15.
小茴香挥发油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淑平  丛浦珠 《中药材》1989,12(9):31-32
本文采用GC—MS、GC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贮存的小茴香挥发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小茴香花、叶挥发油在室温条件下贮存二个月后,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物有甲氧苯基丙酮、茴香醛等。小茴香果实当年收及存放一年后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连续提取复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挥发油提取的重复性,并以复方挥发油吸光度为其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考察光照、温度、溶液p H值和金属离子对银翘散复方挥发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 GC-MS分析结果表眀,间隔15 d的2次提取的银翘散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挥发油低温(4℃)避光保存其吸光度变化缓慢,在光照或常温条件下其吸光度的稳定性较差,强酸强碱性条件下其吸光度变化较大、挥发油不稳定。金属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与复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紫外吸收光谱中形成新的吸收峰。结论复方挥发油应低温避光存放,同时避免与酸碱试剂、铜离子或铁离子接触以保证其稳定性。本研究为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的保存条件和制剂条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不同分组条件下合煎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取不同配伍分组,煎煮后测定目标成分的含量,两组间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适合合煎.结果:①龟甲、穿山甲与含挥发油的药物合煎,造成挥发油无法提出;②龟甲、穿山甲降低生物碱的煎出率;③大黄等药材降低龙胆苦苷的煎出率;④含生物碱的药材降低大黄中蒽醌成分的煎出率.结论:动物药影响挥发油的提取;含龙胆苦苷、生物碱类的药材不宜与大黄药材合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基于GC-MS鉴定生姜和干姜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应用SIMC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3个不同产地的生姜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差异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生姜、干姜产生功效差异的作用机制。基于Q-marker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预测生姜、干姜挥发油的Q-marker。结果:通过GC-MS从生姜挥发油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从干姜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化合物,以差异成分作为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生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作用于核心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G)、雌激素受体1 (ESR1)、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PTGS2)等,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干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作用于核心靶点单胺氧化酶B(MAOB)、MA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影响鲜肿节风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含量的因素,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建立β-榄香烯的GC测定方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期以及不同干燥时间的鲜肿节风药材中挥发油及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结果:生长年限对挥发油得率及β-榄香烯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对挥发油得率及β-榄香烯含量有影响,以12月份相对较高;不同药用部位鲜肿节风的挥发油得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茎,β-榄香烯含量以叶中最高,茎中最低;干燥时间越长,按干品计算的挥发油得率和β-榄香烯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肿节风药材挥发油中该成分的质量控制.该研究结果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对生芥子、烤芥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生、烤芥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主成分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异硫氰基-1-丁烯,生芥子挥发油含有更多的成分。结论:加工方法对芥子挥发油的成分有明显的影响,生芥子挥发油中检测到较多含量较低的含异硫氰基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