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风患者急性虚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范畴.笔者注意到,除了部分极危重病人特别是脑出血病人是死于发病的早期及中风原发病外,大多数是死于中风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肾等主要脏器的衰竭等。可见,降低中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提高中风并发症的预防和诊疗。而急性虚证的出现往往是导致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急性虚证的诊断和防治,亦往往影响着中风患者的预后和疾病的逆转。本文仅就中风患者急性虚证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原则等,作一初步探讨。1急性虚证的概念与发病机理急…  相似文献   

2.
在中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已成为中风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讨论对中风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中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与护理的始终,及时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强调整体效应,可以减少中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获得更高生活质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些中风后的病人出现笑不休的情况,他们的笑并不是完全无意识的,也不是没有内容,而是与内心情感变化有直接关系。^[1]常常是他人无法理解的情感行为。中医认为,心藏神,在志为喜,在声为笑。笑不休,病位在心,病性属实。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大量发生的情感障碍,常见于反复多次中风后后假性球麻痹。也可能是特殊部位脑血管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成药所致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服用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及龙胆泻肝丸所致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5例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1例肾移植,3例病情稳定,无进展,2例应用激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中老年患者,应注意询问有无服用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史,以防漏诊及误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宋岩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是建立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加之患者情志不遂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辨证亦相对复杂.笔者对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先兆的发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生活质量,加强对中风先兆的防治,减少中风发病率已成为现今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高血压中风先兆是指因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利、心烦失眠、手指发麻等症,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为中风。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以加味黄连解毒汤辨证治疗高血压中风先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3-6月湖北省中医院内科门诊患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是建立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加之患者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合并冠心病与脑心卒中的病情以及醒脑开窍针法对二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750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合并症以及住院时发生脑心卒中的划分,对比无三大合并症与单纯合并冠心病的病情和针刺疗效,同时对比无并发症中风患者与脑心卒中患者的病情和针刺疗效。结果:中风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年龄、病位侧、中风性质、过程中变化、并发病方面与元三大合并症患者有差异。而脑心卒中患者在病位、治疗前评分、生化、中风证型、病住侧方面与无并发症患者有差异。结论:中风合并冠心病与脑心卒中对中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针刺疗效无明显影响。但二者对病人的其他方面各有影响.且两者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有效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30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分别从功能恢复、饮食以及心理等方面采取全方位个性化护理对策,对实施全方位个性化护理前后患者各项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全方位个性化护理措施后,患者的肢体活动灵活性大大提高,口眼歪斜情况明显减少,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效果十分显著。结论麻木、眼斜口歪、中枢性及周围性瘫痪是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对其实施全方位个性化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状,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中度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动或平时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的论述形成于唐宋以前,在其他时期也有不同描述,但中风先兆之名确立则以刘完素为主,明清时期历代医家对其描述更加细致。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风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并逐步成熟。目前,对于中风先兆的症状、病因病机、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的认识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文章分析总结了中风先兆从形成到成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为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中风先兆的发病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中风先兆的药物。方法:研制纯中药制剂脉络通胶囊,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先兆患者,并作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对比观察。结果:患者服用脉络通胶囊后,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小板聚集显著下降。结论:脉络通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是治疗中风先兆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中风先兆是中风病的早期信号,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可归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如果已有中风先兆的出现,但未经治疗,则约有1/3的患者在3~5年内有发生中风病的可能。因此,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祖国医学对中风病先兆证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在临床上更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近几年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探索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最近5年来国内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前三位是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结论:临床应重视克林霉素引起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注重给药途径,注意过敏史,严格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何翠霞 《河北中医》2002,24(1):53-53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对中风急性期的患者 ,在实施中医急症护理常规的同时 ,注意重视辨证施护 ,可提高医疗质量 ,又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室要求中风急性期患者应安置在单人房间或抢救室。阳闭患者应安置在面阴、背阳房间 ,病室要安静、凉爽 ,室内光线宜偏暗 ;阴闭、脱证患者宜安置在安静、温暖的病室 ,空气要新鲜 ,光线要柔和 ,温度要适宜。中风患者病后多体虚易复外感 ,要注意避风。2 情志护理情志刺激对中风影响很大 ,医护人员应注意体贴患者 ,做好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 ,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忧虑…  相似文献   

15.
试谈阴经穴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静铭 《江苏中医》2000,21(8):9-10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历代多选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中风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阴经穴为主或配合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报道,以及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实验研究,有力地证明了阴经穴在针灸中风偏瘫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示临床上用针灸治疗中风偏竣应注意应用阴经穴。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饮食疗法是中医康复的传统,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积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也会引起中风.所以中风患者应注意饮食以防病情加重和复发.饮食护理是中风病人护理的关键,中风患者饮食要根据个体差异、病情情况而加以调节,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先兆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春悌  王彩华 《江苏中医》1996,17(10):50-52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组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中风96例的针灸临床辨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和癌症。而且,中风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从发病到完全恢复可分为许多阶段,自始至终采用一种方法是很难提高疗效的,应采用多因素综合疗法。我们对近年96例轻、中度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  相似文献   

19.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例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风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既往只注意急性期的治疗,近年来后遗症的康复逐渐被重视。临床上多有应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报道。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近年来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