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他莫昔芬用于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5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为排除干扰因素,筛选出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于术前准备期间(术前3~7 d)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他莫昔芬10 mg,每日2次,直至手术当天.对照组在术前准备期间不用激素类药物及其他与手术有关的药物.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0±50)ml、手术时间(48.0±10.5)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5±7.5)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0±85)ml、(79.5±28.5)min、(38.5±9.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他莫昔芬用于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的目的 ,并且疗程短、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他莫昔芬用于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5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为排除干扰因素,筛选出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于术前准备期间(术前3—7d)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他莫昔芬10mg,每口2次,直至手术当天。对照组在术前准备期间不用激素类药物及其他与手术有关的药物。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0±50)ml、手术时间(48.0±10.5)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5±7.5)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0±85)ml、(79.5±28.5)min、(38.5±9.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他莫昔芬用于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的目的,并且疗程短、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应用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热天数、复发率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高危妊娠人工流产术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58例有高位因素妊娠要求人流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2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照组126例,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2组均术中B超监护,观察镇痛效果、宫口松弛、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观察组2、3级疼痛、术中出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高危妊娠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术中B超监护,优于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术中B超监护,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5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便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并未增加手术时间,且较腹式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国珍 《智慧健康》2023,(4):132-135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5例,纳入分析组中。另选取同时期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中。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清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但分析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促进预后转归,对患者机体影响小,且应用较为安全,临床应用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刘端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49-275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治疗孕早期流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妊娠要求行清宫术终止妊娠的380例孕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完善术前检查无异常后仅行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再行清宫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清宫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清宫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达9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2%(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4%(P<0.01)。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治疗流产安全可靠,明显缩短了手术和出血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效提高流产成功率,可以推广使用于今后的门诊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74-397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2009年该院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月经量的影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顾红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4,(31):5182-518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腹腔镜手术,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发病率以及随访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和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无大血管和输尿管的损伤,且均有1例少量阴道流血未经特殊处理痊愈,对照组1例因子宫肌瘤较大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转为开腹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病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月经情况均明显好转,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为2.5%(3/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子宫肌瘤复发再次进行手术。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3及6个月后子宫体积、血清MCP-1水平、月经量、经期时间、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76±6.75)ml少于对照组(42.82±7.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血清MCP-1水平、月经量及经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总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提高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疗效,并可以降低血清MCP-1表达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理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月经量的影响,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2例)和宫腔镜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月经情况(月经周期、经期时间、月经量)、术前术后卵巢功能(FSH、E2、LH、AFC)变化的差异。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月经周期、经期时间及月经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周期较术前延长,且宫腔镜组长于腹腔镜组,经期时间及月经量较术前下降,且宫腔镜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E2、LH、AF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FSH高于术前及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较腹腔镜组高,短期内对患者月经周期、经期时间、月经量及卵巢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是更适合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叶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66-2967
目的:探讨缩短药物流产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将286例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孕囊排出后服用米非司酮,每日25 mg共3天,同时加服氨甲苯酸片0.5 g,每日3次共5天。对照组孕囊排出后服用益母草膏20 g,每日3次共5天。两组均加服抗生素。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完全流产率高(P<0.05),并且缩短了出血时间(P<0.05)。结论:药流后加服米非司酮和氨甲苯酸能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术前口服和阴道放置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作用,观察副反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法:将停经6~8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130名妇女随机分为4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34例、B组(阴道放置米非司酮)32例、C组(口服米索前列醇)36例、D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8例。阴道用药组于用药后12h,口服组于用药后24h行负压吸宫术。记录观察对象的宫颈扩张度、用药后副反应及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宫颈扩张程度,D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D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D组无一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阴道出血发生率较其他各组高(P<0.01),下腹痛的发生率较A组、B组高(P<0.01)。结论:负压吸宫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米非司酮均可扩张宫颈,但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效果好,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更适合有早孕反应的妇女。  相似文献   

15.
江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8,(19):4531-453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E、Ang II、ET-1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NE、Ang II、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肌瘤复发率和残留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患者血管应激反应影响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术前24h联合应用甲氨喋呤(MTX)和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2月~2005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手术的患者298例,根据术前检测血β-HCG是否大于3000U/L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β-HCG≥3000U/L的患者中随机选取部分于术前24h分别联合应用MTX50mg单次肌内注射和米非司酮150mg口服(A组)和MTX50mg单次肌内注射(B组),并比较不同术前用药组和不用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术前血β-HCG≥3000U/L的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时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血β-HCG<3000U/L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和C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绒毛活性强的异位妊娠患者在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前联合应用MTX和米非司酮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血清SP、GSH-Px水平、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血清SP、GSH-P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SP低于对照组(P<0.05),GSH-Px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手术用时短,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宝坻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2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声辅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超声辅助,可以减少子宫肌瘤的残留,降低复发率,且不影响手术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监控下介入治疗及清宫术(D&C)在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生型CSP患者86例分为A组50例和B组36例,A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联合超声监测下D&C治疗;B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孕囊液抽吸、甲氨蝶呤孕囊内注射、聚桂醇硬化联合超声监测下D&C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临床治愈率、强化手段治疗比例、住院时间、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β-HCG恢复时间、病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后子宫瘢痕厚度。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于A组(P<0.05)、强化手段治疗率低于A组(P<0.05)。B组住院时间及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β-HCG恢复时间、病灶消失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孕囊液抽吸、甲氨蝶呤孕囊内注射、聚桂醇硬化联合超声监测下D&C治疗内生型CSP的疗效优于米非司酮口服、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联合超声监测下D&C,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akri球囊填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akri球囊填塞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米非司酮辅助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血常规和血气指标、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81、8.998,均P<0.05),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04、3.460,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氧饱和度(SpO2)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HB、PLT、CVP较术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128、4.028、2.967,均P<0.05),且对照组术后HB、PLT、CVP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术后(t值分别为5.740、3.707、3.150,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990,P<0.05),而两组产妇子宫切除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akri球囊填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止血效果良好,可缩短产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降低产褥病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