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3.
阴阳学说对事物的阴阳属性有其严格的规定性,基于《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需要,在广泛应用属性层面“阴阳”概念的同时,将其严格限定于人体每个脏腑组织都蕴含的、与精气血津液同时存在的两种(或“类”)特定物质及其机能。这就是《中药学》“补益药”为何要区分为“补气、补血、补阴(滋阴)、补阳(温阳)”类药物,《方剂学》“补益剂”为何有“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生津”等类方剂,《中医学诊断》“脏腑辨证”中脏腑之虚证为何各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理论基础。显然此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就是严格规定性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是中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与重要理论工具,涉及藏象、经络、病机、治疗、方药、针灸、养生等中医学主要理论范畴的内容.对于阴阳的概念,应理清阴阳与矛盾的关系,并区分哲学阴阳与医学阴阳的不同.医学阴阳有其特定的医学内容,可直接用于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主要包括:①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抽象表述...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是西医院校学习中医学课程的首次课内容之一,其在整个西学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和临床经验,采用设置问题、图示讲解、现实举例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为整个中医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依据现代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科学常识,对中国2000多年前的阴阳学说给予现代解读。以太阳照射(太阳能)阐释了阴阳含义的起源;提出来恒星太阳为阳,行星地球为阴的宇宙阴阳观;地球在旋转动能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及地球自转,产生太阳照射的变化,导致地球自身阴阳区别和变化的地球阴阳观。以原始星云、  相似文献   

7.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5,23(8):1384-1387
阴阳学说作为古人的说理工具和方法论,已逐渐地渗透和融入到《内经》的基础理论体系中.使得《内经》的医学理论在阴阳学说中得到了解释或阐明,用于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概括病邪的性质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法的确立等,使阴阳学说与《内经》有机地结合,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之根基,并奠定了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阴阳学说成为《内经》的基础理论核心,及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气阴阳及五行哲学内容的形成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最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门哲学,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和辨证法思想。它肇始于《周易·泰否》(公元前770~476年):“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轴心,是中医用来解释和说明脏腑、经络、病因与病理、诊法、辨证、防治的一种方法论。阴阳学说是在抵制上古鬼神巫祝迷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是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阴阳为太极之一体两面,阴阳是上承易道、下接万物的枢纽,是事物的基本构成元素;阴阳的关系为阴为体、阳为用,阳为主、阴阳协同。中医之中字即中庸之义,调整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医阴阳学说源于《易经》,其丰富的辨证思维方法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但其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活动中,阴阳认识都未克服含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局限,显现出一定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性.本文提出具有时代性的思维方法都不可能在任何条件下,对解决所有问题都是科学有效的.因而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晨用补阳药,晚上用补阴药的旦助阳暮益阴治法与阳药阴药混合服用的传统补阴补阳法的区别,探讨治疗阳虚、阴虚的新方式。方法:将SD大鼠480只随机分为阳虚12345,阴虚①②③④⑤和空白6共11组。阴虚组用氢考Ⅰ型,阳虚组用氢考Ⅱ型方法造模。分别采用旦助阳(早晨运用助阳药,如1、2组)或/和暮益阴(晚上运用养阴药,如①②组),旦益阴暮助阳(早晨用阴药,晚上用阳药反证)和传统补阴补阳(将阳药与阴药混合早晚服)等方法治疗。观察其对阳虚与阴虚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组间及同阳虚模型5、阴虚模型⑤和空白6组之间比较。结果:阳虚组和阴虚组CRH 6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和组内数据波动均表现出1、2组与6组吻合性较好。但不论阳虚还是阴虚,治疗组的峰谷值均与空白组不一致。结论:传统补阴补阳法和旦助阳暮益阴均有调节阳虚、阴虚大鼠CRH昼夜节律作用,但旦助阳暮益阴治法优于传统补阴补阳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医学阴阳学说对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周期性改变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卵泡期宫颈阴道脱落细胞表现出阳的属性,而黄体期宫颈阴道脱落细胞表现出阴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纯阳理论与稚阳稚阴学说是中医儿科学认识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的两大代表性理论学说。《颅囟经》正式提出纯阳理论,认为小儿真气未耗,生长旺盛;北宋钱乙继承了纯阳理论,并发展性提出小儿易虚易寒的体质特点,认为儿科用药应注重柔润及脾胃调护,反对一味使用清凉之品,伤及小儿阳气;清代吴瑭提出稚阳稚阴学说,认为小儿幼小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出现阳气衰微现象。后世医家在以上两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基于以上特点,临床儿科疾病的治疗应注重调节阴阳、顾护脾胃,用药应避免峻补峻泻,寒热温凉四气、辛苦甘酸咸五味不可过用。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开端.阴阳的概念最初源于对自然现象的阐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昼夜、水火等等对立事物的观察总结出的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他用阴阳学说阐述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对祖国医学的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糖脂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其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相互协调确保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学说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是对机体生命规律及物质与能量关系的生动描述。抑胃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2种主要的肠促胰素,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作用于胰腺、脑、肝脏等组织,合成与分解饮食中的糖类与脂质,为机体提供能量并存储能量。其中,GIP刺激白色脂肪,促进脂质储存,具有类似于“阴成形”的作用,GLP-1刺激棕色脂肪,增加产热,具有类似于“阳化气”的作用,二者之间还有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阴阳关系。GIP与GLP-1的关系与机体糖脂代谢的生理、病理学密切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早期均以瘀滞状态为主,糖尿病以阳盛阴病为主,而肥胖症以阴盛阳病为主。调整阴阳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共同激动GIP与GLP-1,会产生更好地控制血糖、体质量的效果。本文借助中医阴阳理论,以肠促胰素为切入点,浅析GIP与GLP-1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关系,以丰富中医药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5):387-39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起源于《易经》,五行学说起源于《尚书》,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内经》,中医学科学结构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归属中医"污血""痰瘀"范畴,笔者认为"阴阳气化规律失常"是脂浊形成的核心病机,阳化气不足,则阴成形有余,膏不化正,而变生脂浊之邪,阻碍气机,扰乱机体的"自净系统",给人体生态环境造成"绿色污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临床上分别长于滋阴和温阳的两名中医专家的人格体质特征,发现阴阳人格体质特征偏阳虚阴盛的医家擅长温阳,阴阳人格体质特征偏阴虚阳亢的医家擅长滋阴阴阳人格体质特征对中医临床医生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虽然影响的程度、影响的具体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也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根据个体阴阳人格体质特征,有意识地选择师承专家,有导向地发展个人的中医学术思想,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