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与壶腹周围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p53蛋白抗体(Do-7)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61例壶腹周围癌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壶腹周围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67.2%(41/67);组织学分级呈高分化组阳性率51.7%(15/29),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阳性率81.3%(26/32)(P<0.01);术后3年生存率为47.5%(29/61),其中术后3年内死亡组阳性率84.4%(27/32),明显高于存活满3年组阳性率48.3%(14/29)(P<0.01)。结论:p53蛋白的表达与壶腹周围癌的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而与术后生存期成负相关,提示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壶腹周围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壶腹癌及癌旁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壶腹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p16、nm2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16和nm23在肿瘤与瘤旁组织中的含量都有明显差异,壶腹癌中p1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16和nm23在壶腹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甲坤  方作平 《上海医学》1989,12(4):234-235,200
胰头、胆总管远端、乏特氏壶腹及十二肠指癌,由于临床上不易区分,处理大致相同,故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1935年Whipple首次成功地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简称根治术),自此开创了手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基础。其后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该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壶腹周围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的壶腹周围癌,对其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6例与手术证实对照,超声定位正确率80%。其中壶腹部癌16例,胆总管末端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结论根据壶腹周围癌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特征性改变,超声在本病中具有较高的定位解剖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警惕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肝博士》2006,(1):37-40
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进入十二指肠的开口,在壶腹周围组织产生的癌称为乏特壶腹癌,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它们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由于所在的特殊解剖部位,有着相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壶腹周围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9位,病死率却高居肿瘤死亡的第4位。由于该区域复杂多变的解剖特点及病变的多样性,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多种成像技术已经用于对Vater壶腹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研究,其中CT和MRI是侵袭性最小、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检查方法。文章拟对近年来CT和MRI在壶腹周围癌不同分类方法中的鉴别、可切除性的判断及预后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抑癌基因P53与壶腹周围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P53蛋白抗体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61例壶腹周围癌进行了检测。结果:P5蛋白在壶腹周围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经为67.2%;组织学分级呈高分化组阳性率51.7%,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阳性率81.3%;术后3年生存率为47.5%,其中术后3年内死亡组阳性率84.4%,明显高于存活满3年组阳性率48.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诊治经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09例壶腹周围癌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胰十二脂肠切除术52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率17.3%,姑息性手术48例;单纯剖腹探查9例。结论 早期诊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基础。提高手术技术及加强周围手术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中的E -钙粘素 (E -cadherin)、PCNA及p5 3表达 ,及与分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 4例壶腹周围癌组织和 11例炎性壶腹部粘膜组织E -cadherin、PC NA及p5 3的表达。结果 :1)壶腹周围癌E -cd的异常表达率为 70 5 % (31/ 4 4 ) ,PCNA、p5 3的阳性率为 98% (4 3/4 4 )和 38 6 % (17/ 4 4 ) ,强表达率为 95 4 % (4 1/ 4 3)和 76 5 % (13/ 17)。 2 )PCNA、p5 3、E -cd三项检测结果进行Rid it分析 ,x2 =6 9 96 ,结果之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 3)PCNA/E -cd联合检测与壶腹周围癌的分化 (x2 =18 375 )及转移 (x2 =13 0 6 )有关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 0 5 ) ;p5 3/E-cd联合检测与壶腹周围癌的分化、浸润深度及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 0 5 )。以术后生存 33个月为界 ,E-cd保留表达及PCNA阴性者预后好于E -cd异常表达及PCNA阳性者 (P <0 0 5 ,x2 =4 9) ;p5 3与E -cd联合检测与预后未见明显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1)E -cd表达与PCNA及p5 3表达之间有相关关系 (P <0 0 5及P <0 0 1) ,且E -cd表达检测效果优于PCNA及p5 3表达者。 2 )E -cd/PCNA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状态的  相似文献   

10.
本人总结16年来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17例。其中切除15例,总切除率88.2%。切除组:男10例,女5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2岁;45岁以上14例,占93%;治愈14例,占93%;死亡1例,占7%。胰瘘发生率为2.8%,并发症发生率12.5%,五年生存率5例,占33.3%。对壶腹周围癌的病人,应争取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操作轻柔、准确、细致,吻合层次准确,张力要小,残端胰腺游离充分,恰当的术后处理,努力减少并发症和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等,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p16蛋白在喉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喉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结合高压锅炉抗原修复对36例喉鳞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食管癌及相应癌远端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3%(24/53)和88.7%(47/53)(P<0.05);p1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食管癌组织浸润深度无关。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估计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膀胱癌和41例膀胱癌旁组织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膀胱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4.00%,明显低于膀胱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73.17%,P〈0.01);(2)p16蛋白在I,Ⅱ,Ⅲ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52.94%,23.81%,P〈0.01);  相似文献   

14.
p16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p16蛋白失表达及其意义,以及p16蛋白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大肠癌和47例大肠腺瘤中p16蛋白及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p16失表达率分别为26.7%、25.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p16蛋白的失表达率增高,p16表达程度明显下降(P<0.05),但p16表达的改变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3.大肠癌Ki-67阳性表达率为38.1%±101%,较腺瘤24.3%±8.3%显著增高(P<0.01).大肠癌低分化组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中分化组增高(P<0.01).4.大肠癌p16阴性组Ki-67阳性表达率37.6%±11.47%与p16阳性组38.18%±9.6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6蛋白失表达与大肠癌分化呈负相关.大肠癌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而且分化越差,Ki-67表达越高.p16表达的改变与Ki-67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及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蛋白表达,EBER-1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 42例鼻咽癌组织中,34例p16蛋白表达缺失(81%),28例EBER-1阳性(67%)。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ER-1阳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功能失活与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但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p1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1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胰腺癌的诊断,2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抗原修得法,对53例胰腺癌42例胰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观察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X^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an-meire寿命及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和49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p16 mRNA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8%(31/61),70.5%(43/61),而癌旁正常胃粘原阳性率均为100%(49/49),10例早期胃癌均有p16 mRNA的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P16蛋白表达与肺癌(PPC)的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PPC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PC中P16蛋白表达的总丢失率为36.92%±18.45%,其中腺癌(AC)组为28.47%±16.33%、鳞状细胞癌(SCC)组为35.95%±17.36%、腺鳞癌(ASCC)组为57.88%±10.18%。其中60岁以下组SCC与60岁以上组SCC、低分化癌与中分化癌的P16蛋白丢失率比较,以及AC与ASCC,SCC与ASCC的P16蛋白表达丢失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PPC与女性PPC、左肺PPC与右肺PPC、以及淋巴结转移性癌与原发性PPC的P16蛋白表达丢失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P16蛋白可能是PPC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中的 S- P法检测 6 7例大肠癌中 p16、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p16、cyclin D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8%和 44 .8% ,高分化癌 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而低分化癌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 p16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在大肠癌中 p16与 cyclin D1 呈负相关。提示 p16基因失表达和cyclin D1 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在大肠癌中的反向表达支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因子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上皮,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p16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处理用SSPS10.0软件分析系统。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66.67%、87.50%。从正常宫颈到CIN到宫颈癌组织中p16表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宫颈癌组织p1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CIN和正常宫颈上皮比较,p1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因子p16基因蛋白高表达参与宫颈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