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症的基本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炎性不育属于中医“精浊”、“不育”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在肝肾,病机特点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浊瘀阻滞是其治疗棘手的癌结所在,“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治则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方 《中医药学刊》2003,21(4):623-624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 ,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 ,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 ,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 ,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 ,“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 ,“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4.
男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是慢性前列腺炎,其炎症分泌物对精子的数量、活动率、形态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引起精液液化不良和生化改变,引起不育。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前列腺炎因慢性炎症出现的纤维化、前列腺管腔狭窄、脓液排出不畅等效果往往不太满意。笔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症具有“肝实肾虚”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春和 《环球中医药》2012,5(7):485-487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的常见多发病,其病程迁延难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其发病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因肝司阴器,肝郁气滞、肝经湿热、寒凝肝脉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责之于肝,治法包括疏肝气、解肝郁、清肝热、养肝血、温肝经等,同时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病位在肝肾,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虚实夹杂,肝实是本病实证的重要因素,肾虚是本病虚证的根本原因.临证时可分为初、中、晚三期辨证论治,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疏肝理气;中期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后期以补肾为主.  相似文献   

7.
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故以泻肝调气血法进行治疗。本文举隅其应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辨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所收治的3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患阳痿者72例,占18.9%。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阳痿病不但呈现肾虚症状而且多具肝经湿热症状,故治疗不但要从肾论治,也要从肝实论治,我们将病人分为五型辨证施治。一、肝胆气郁型:证见阳事不举,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红少苔,脉弦数。  相似文献   

9.
总结周安方教授运用泻肝补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但肝实与肾虚较少孤立存在,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鉴于男科疾病属纯实纯虚者少,而以虚实相兼者多.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补泻并举,虚实同调;又因其实多虚少,因此,又当泻实为主,补虚为辅.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淋证”、“精浊”、“白淫”等病范畴。医者论其病机多以肾虚湿热血瘀为主,临证以补肾清热活血之法治疗,取效者诚多,然不效者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本病尚有肾实之病机,从肾实立论辨治CP,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司外揣内”与“黑箱”、“白箱”、“灰箱”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这种古老的对自然界的观察方法与近代控制论的“白箱”、“黑箱”、“灰箱”理论有相似之处,其实质都是从整体上把握证的本质,从整体上认识和调节人体机能,达到“活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宇龙  刘强  高颖  季梁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84-1386
目的:探讨辨证一致性问题。方法:以决策树分类器为工具,用分类正确率衡量辨证一致性。以一个中风数据为例,考察医院内部与医院之间的辨证一致性。结果:医院之间的分类正确率显著低于医院内部的分类正确率,医院之间存在显著的辨证不一致性,提示制定证候规范的必要性。结论:使用分类器检验辨证一致性是一种实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难经》以降,临床医家以“独取寸口”辨证,既往现代脉诊研究,也仅从寸口一部获取压力信息、可视化信息。理论上讲,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越有效,辨证的结果越准确。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说,寸口和跌阳脉离心脏距离比较远,而人迎脉距离心脏近,而且是人体的大血管,人迎脉反映的血管、血流等心血管的信息量比较寸口和跌阳脉应该多,更能反映人体的整体的病理生理状况。课题组在专利技术复合B型超声柔性脉动信息采集装置基础上,实现了脉动信息采集与识别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并对正常人、人和动物(犬、小型猪)的脉诊模型的寸口、人迎、跌阳脉动部位,获取近似于中医脉诊指下感觉的多维脉管运动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识别,在信息学上对“独取寸口法”与“遍诊法”取脉进行了比较。从初步研究结果来看,遍诊法获得的信息量要比“独取寸口”取脉获得的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就一定能提高辨证率吗?海量的信息是否包含有垃圾信息?寻找脉动的特征信息为临床服务是否可行?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做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辨证元的意义与哲学思想入手,揭示辨证元与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进而阐述其在四诊信息分类中的应用及对方剂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者,罢极之本”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认识不一,通过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五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罢 极”字义,认为应将“罢极之本”解释为“藏血主疏泄”之本,才能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揭示肝脏作为人 体“五本”之一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里双解法"是周平安教授针对流感"表寒里热证"提出的,后来又与"和"的思想相融合,提出了"表里和解法",此时"表里和解法"已不再仅仅针对"表寒里热证",而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表里和解法"的内涵为:使用表里同治的方法(调理上下内外气机、解表以除里邪、泻里以散表实、补里以助表虚、补里以除表实),遵循"和"的原则(不和则为病、治病以求和),以"和"为目的(表里之邪解、正复而人安和)来治疗特定证候(表实证、里实证、表里俱实证、表实里虚证、表虚证、里虚证、表里俱虚证)的方法。此法既是治则,也是治法。  相似文献   

18.
也说《内经》中“气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刘书坤 《针刺研究》2005,30(4):246-248
本文总结了《内经》对气至的认识,提出气至即是气调,在《内经》中可分三种情况。气至可通过医者感觉和患者感觉体现出来。《内经》把气至作为针刺取效的关键,故明确气至的实质,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疏理"火神"理论的源与流,探讨"火神派"的形成和发展,探析该学派尊阴阳、重阳气,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的学术思想,并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关系的比较探讨,阐示火神学派的学术价值及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的意义,以期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