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人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Q  Wu Y  Yang M  Wang G  Wang JL  Wang MY  Li LX  Zh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923-926
目的 评价da Vincis机器人系统进行胸廓内动脉(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月到2011年3月,105例患者接受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77例,女性28例,年龄33~77岁,平均(59±10)岁.患者术前行64排CT检查评估IMA质量,2例患者左LIMA纤细或走行异常弃用.术者于操作台前、三维成像系统下遥控机器人游离IMA并完成动脉桥与靶血管的徒手吻合.其中4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杂交技术于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行支架植入术.术中均以超声血流检测仪测量桥血管的波形及血流.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上述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平均IMA血管桥血流量为(21±13) ml/min.1例于术后第1天突发心跳骤停经抢救后痊愈,复查桥血管通畅.1例合并脑梗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痊愈后出院.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随访1~51个月,平均(30±12)个月.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 机器人IMA游离、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微创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4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总结一组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情况,观察其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1月15日至18日,使用da Vinie S机器人系统,不开胸连续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3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卫cAB)1例。结果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后出血明显减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安全可靠,效果确实、是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使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3种不同方式行左前降支(LAD)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接受单纯LAD血运重建患者102例,其中OPCAB组31例,MIDCAB组45例,RA-CAB组26例.MIDCAB手术方式为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手术方式为da Vinci机器人辅助左乳内动脉(LI-MA)获取,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3组患者在术中旁路血管流量、搏动指数和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事件)、肾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新发心房颤动、纵隔感染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相比OPCAB,MIDCAB和RA-CAB能显著减少输血率(4.4%对32.3%,P<0.05;7.7%对32.3%,P<0.05),其中RA-CAB更能显著缩短术后住院天数[(8.8±3.2)天对(12.4±7.7)天,P<0.05)].MIDCAB与RACAB两组之间围手术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DCAB和RA-CAB治疗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围手术期效果满意,比OPCAB能显著减少血制品的使用,RA-CAB更能大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等。方法症状性冠状动脉肌桥病人30例,均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诊断明确后首先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佳者选择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肌桥松解术,行微创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肌桥松解术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其中20例行胸腔镜下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 30例病人术后胸痛、胸闷症状均有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60个月,无严重心绞痛发生,无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症状的冠状动脉肌桥效果较好,其安全性高、近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心脏外科学》是来自中国最优秀的机器人心脏外科团队的实践,系统讲解了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方法,包含精湛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治疗经验。详尽地阐述了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全机器人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手术等,并对机器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导线植入技术做了介绍,书中所有章节都有精美手术配图。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心脏外科学》是来自中国最优秀的机器人心脏外科团队的实践,系统讲解了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方法,包含精湛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治疗经验。详尽地阐述了机器人内乳动脉游离,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全机器人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手术等,并对机器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导线植入技术做了介绍,书中所有章节都有精美手术配图。原书是高长青院士团队编写的英文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7—2013-12间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组患者分为CABG组(实施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OPCAB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OPCAB组在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旁路移植支数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CABG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CABG相比,OPCAB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胸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u ZY  Mao ZF  Gao SZ  Cheng BC  Wang ZW  Hu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3-945
目的探讨行胸主动脉瘤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82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67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其中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24例:行降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将其术后结果与同期仅行胸主动脉置换者进行对比。结果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总病死率为13%(3/24),同期行降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虽因心肺转流和选择性脑灌注使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78±54)与(188±59)min,t=5.397,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和3年无心脏意外率与单纯行胸主动脉置换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胸主动脉瘤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靠,有助于防止因冠心病而致术后远期发生心脏意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胸腔镜和小切口直视获取左侧胸廓内动脉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6月完成的胸腔镜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和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2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使用胸腔镜器械获取左侧胸廓内动脉,应用微创心脏稳定器在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包括左侧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前降支单支旁路移植16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小切口组20例行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直视获取左侧胸廓内动脉,与前降支行旁路移植手术。结果 腔镜组18例中16例成功获取左侧胸廓内动脉,1例转为肋间小切口直视获取左侧胸廓内动脉,1例胸腔镜获取血管时损伤远端,经肋间小切口直视修补后完成血管吻合。小切口组20例均成功获取胸廓内动脉并行旁路移植手术。与小切口组相比,腔镜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4.9±2.0)h vs.(6.5±2.3)h,t=-2.318,P=0.026],术后住院时间短[(4.5±0.9)d vs.(5.3±0.8)d,t=-2.859,P=0....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置入杂交手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达芬奇S"(da Vinic S)机器人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技术特点和优势.方法 2007年1~8月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共42例,其中10例因双支冠脉病变,在机器人旁路手术后行支架置入术.病人平均年龄为(62.3±12.1)岁,其中男8例,女2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并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局限性狭窄.所有病人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和左侧胸腔手术史.机器人手术过程中无需正中开胸,仅左侧胸壁打直径为1 cm的器械臂孔3个,术者于da Vinic S系统的操作台前、三维成像系统下遥控机器人全程游离乳内动脉;其中4例直接行全机器人非体外行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另6例于左侧胸壁第4肋间作6~8cm的小切口,在心脏跳动下行乳内动脉和前降支的吻合(SVST).术后1周左右经股动脉常规行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置入术中行乳内动脉造影评价再血管化效果.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并成功接受支架置入术,乳内动脉旁路血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机器人微创冠脉旁路手术和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可最大限度的减小手术创伤并实现完全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