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使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Clauss法测定血浆Fib含量,使用日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Fib 、hs-CRP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b、hs-CRP参与或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Fib、hs-CRP水平,对观察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演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分为轻型脑梗死组(40例)、中型脑梗死组(48例)、重型脑梗死组(40例),以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Hcy、hs-CRP、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2)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Hcy、hs-CRP及FIB比较,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9、0.427、0.366,P均<0.05);(4)Hcy、hs-CRP、FIB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89.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cy、hs-CRP及血浆FIB的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3):187-188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 对2124名老年个体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按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在脑梗死组的333人中,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化验,在非脑梗死组中完全随机按1:2抽取666人作为对照,亦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检查,行t检验。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均为炎性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清hs-CRP和FIB水平升高已经被证实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hs-CRP和FIB水平的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1]。我们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和FIB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比浊法、终点法测定200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3例)以及7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血清UA、CRP及FBG含量。结果:CHD患者组UA([479.84±99.97)μmol/L]、CRP([16.49±4.27)mg/L]和FBG([4.76±0.94)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患者组中血清UA、CRP及FBG的浓度均以AMI组增高最为显著;CRP同FBG呈正相关(r=0.789,P<0.01)。结论:血清UA、CRP及FBG同CHD关系密切,CRP同FB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20,(1):151-15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IMT值将患者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23例,内膜增厚组40例,斑块形成组49例。同时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并分析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及颈动脉IMT测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01)。与内膜正常组比较,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显著增高(P <0. 01);而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 <0. 01)。ACI患者颈动脉IMT测量值与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Hcy、hs-CRP和Fib可能参与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和P-LCR)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血小板4项参数采用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采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涨趋势,其引发的后遗症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打击,其中进展性脑梗死不管是在总死亡率、长期致残率及3个月不良预后发生率上都相对非进展性脑梗死明显增高,预后相对较差,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较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能准确地评估脑梗死的进展并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对患者还是临床医师都尤为重要,临床研究发现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和危险因子,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脑梗死的基本病因和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进展性脑梗死与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是一种非创伤性探测下肢动脉系统有无狭窄、动脉硬化、无症状缺血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ABI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率,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连续6个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选择患者200例,其中高血压组150例,正常血压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超声多普勒听诊仪检查,ABI小于1.0作为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指标。结果 15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6例ABI小于1.0,占高血压患者组37.3%;正常血压组有4例ABI小于1.0,占8,0%,两组ABI值分别为0.87±0.07,1.38±0.08(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3992±1264(ug/L),3212±1963(μg/L)(P〈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3.8±0.1g/L,3,2±0.5g/L(P〈0.05)。结论 高血压组中ABI小于0.1的患者提示有下肢无症状缺血存在,ABI小于1.0的患者血浆CRP、FIB水平升高;ABI下降,CRP、FIB水平增高与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炎症参与了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AB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浓度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LX-20测定 244例 ACI 患者(ACI 组)、102名健康人(对照组)空腹血浆Hcy、DD、hs-CRP和 Fg的浓度水平.结果 ACI 患者血浆Hcy、DD、hs-CRP和F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1).结论 血浆 Hcy、DD、hs-CRP、Fg 浓度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展型脑梗死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与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组、非进展型脑梗死组。并入选4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进展型脑梗死组和非进展型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和CRP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含量显著增高,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魏世锦 《现代保健》2010,(21):145-14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的关系。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24h以内和治疗2周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情况与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发病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治疗两周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的高低与脑梗死诊治之间的关系,探索CRP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分析某院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112例患者,测定其发病d3血清CRP水平,根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计算发病后3月的残疾率、死亡率.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各相关指标.结果 低CRP组患者占42.86%,高CRP组患者占57.14%.低CRP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残疾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0.48±3.96)分、37.50%、8.33%,明显低于高CRP组的(19.14±9.01)分、73.44%、23.44%;低CRP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Microsoft1])、颈内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17±0.14) mm、(1.07±0.10) mm、54.17%,明显低于高CRP组患者的(1.29±0.10)mm、(1.21±0.09) mm、85.94%;低CRP组共发现斑块101处,高CRP组共发现斑块219处,低CRP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稳定性斑块构成比57.43%,明显高于高CRP组的3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脑梗死患者CRP值的监测工作,以有效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情,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将56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推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CHD组35例和CHD组63例,测定各组Hcy、Hs-CRP、FIB和D-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均高于非CHD组,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高均呈递增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和单支病变组(P均<0.01),双支病变组血清Hcy、Hs-CRP,血浆D-D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沈翠婵  龚兰  王融  黄泳军 《现代医院》2010,10(12):29-30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APCR)与急性脑梗死(C I)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9例急性C I患者(急性期36例、恢复期33例)和39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浆PC活性、APCR阳性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 I组患者血浆PC活性(98.27±37.35)%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8±2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I组患者APCR的阳性率(21.74%),与对照组(5.1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 I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APCR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 I急性期组患者血浆PC活性(91.62±34.52)%明显低于恢复期组(105.53±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蛋白C活性、APCR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1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脑梗死后抑郁组和对照组,同时所有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抑郁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12.82±2.1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7.10±1.4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轻、中、重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其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5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9例;另选对照组23例。应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o.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捐伤程度献重.  相似文献   

20.
赵凯华 《现代保健》2010,(35):111-1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57例脑梗死患者,检测其治疗过程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血清水平及变化。观察脑梗死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时期的hsCRP含量变化,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疗效(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神经功能的改变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组织受损程度有密切关系。hsCRP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hsCRP的水平对治疗及估计预后有指导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