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对19例20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断裂,术后3个月17例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和1例发生肢体肿胀。近期效果良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19例(28髋)。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4~52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功能进行评价。术前Harris评分15~52分,平均26.8分;术后65~92分,平均84.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并发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1例,再强直1例,异位骨化2例,随访无髋关节脱位,未发现无菌性松动。结论经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前方入路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2例,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死亡2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感染。49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按Harris评分评定患髋关节功能:优18例,良2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7.8%。结论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双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一期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X线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完整资料,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26~63个月),无假体松动、感染及脱位。2例髋臼假体侧和1例股骨假体侧术后X线上出现透亮带;1例切口出现组织液化,经引流后痊愈;1例轻度大腿疼痛。本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增加48.8分。结论一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置换术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空加压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空加压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空加压螺钉经股骨颈对14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结果 经6个月 ̄5年随访,优2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6.7%。结论 中空加压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对软骨面损伤小、内固定物易取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对学龄期儿童,即7~15岁患儿的治疗方法报道不多,且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治疗该年龄组儿童25例,计28个髋关节。均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5例中女22例,男3例。双侧髋关节脱位3例,共28个髋关节。其中有5例前倾角大于60度,术中同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5例,单侧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3.93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9.21分。患者均能自行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其行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 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行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3例。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9例随访12~24个月,1例随访6个月时死亡。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72~91分,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PFNA内固定失败后,行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有症状的成人髋关节半脱位临床上并不罕见,手术治疗的种类多。为了评估髋骨截骨术的治疗效果,于1985年~1991年采用此术式治疗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2岁~38岁,平均26.5岁。病程3年~6年,平均3.4年。原发病包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2例,股骨头骨软骨病10例,未确定4例。手术指征是有症状的髋关节半脱位,而且有一定宽度的关节间隙,一定范围的关节活动度,特别是有一定程度的头臼相称。术中采用新设计的髋臼移位方法———置术侧足于对侧股部,然后施力。根据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定疗效,优11例,良15例。认为,经选择的患者,髋骨截骨术是合适的,新的移位方法简便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髋臼重建手术在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59例(59髋)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联合髋臼重建手术治疗。男22例,女37例;年龄1~15岁,平均4.9岁。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病理性脱位33例,髋关节结核26例;病程1个月~10年。髋关节半脱位9例,髋关节全脱位50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3~78分,平均61分。14例髋臼指数基本正常,32例轻度增大,13例明显增大。合并髋臼破坏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股骨头部分缺失12例,股骨头完全缺失6例,股骨头颈同时缺失3例;前倾角增大25例;髋内翻畸形9例。结果术后即刻摄X线片示所有髋关节均达中心性复位。55例切口Ⅰ期愈合,4例切口延期愈合。5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年。随访期间无髋关节再脱位。38例髋臼指数基本正常,15例轻度增大。前倾角15~25°,平均20°;颈干角110~140°,平均125°,头颈解剖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正常18例,屈曲及旋转轻度受限30例,纤维强直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2~95分,平均87分。结论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常合并严重的髋臼及股骨头颈部骨质破坏及后遗畸形,治疗上应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髋主要病理改变选择适当的髋臼重建术式,并结合股骨头颈重建处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363例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澳门镜湖医院1993年2月~2002年11月收治的363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不同年龄段锁骨骨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锁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从新生儿~96岁.骨折部位左侧为159例,右侧为204例.发病原因成人以交通伤(52.1%)和跌伤(31.1%)为主,新生儿以产伤为主(占同期出生新生儿的0.28%).单纯骨折与粉碎性骨折分别为232例和131例;骨折部位分为内、中和外3段,分别为6、328和29例.并发其它部位骨折与脱位的多发性损伤78例,以并发肋骨骨折最多见(31例). 结论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成人以交通伤及跌伤为主,在多发性损伤中常易累及肋骨, 而骨折好发部位则在锁骨中1/3段.  相似文献   

14.
预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用预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损伤缺损的效果。方法 先于拟施皮瓣移植部位切取部分全厚皮片与健侧足心区相应大小皮片互换移植、打包构成含健侧足心皮片的预制皮瓣并做延迟移植。 3周后将该皮瓣移植于患足并使足心皮片部位于足底负重部位 ,同时从足跟骨跖面钻数个骨孔至两侧面 ,由皮瓣内壁缝线于骨孔内悬吊固定。使皮瓣与骨跖面贴切牢固 ,恢复足底垂直纤维纵隔结构。结果  8例患者随访 15~ 2 3个月 ,负重行走良好 ,无溃疡 ,外形满意。根据美国 AOFAS足踝功能评分标准 :5例大于 80分 ,2例大于 75分 ,1例 70分。结论 利用健侧足心预制皮瓣可以较好地恢复足底创面 ,且耐磨、耐压 ,功能及感觉功能良好。解决一般组织瓣移植存在稳定性差 ,且发生溃疡及二次手术率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组织瓣在四肢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回顾总结带血管蒂皮瓣、复合组织瓣在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1991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 ,采用 14种皮瓣及复合组织瓣对 6 7例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分别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及局部带蒂移位或交叉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游离移植成活 4 0例 ,带蒂移位成活 2 6例 ;伤肢功能及外形满意 5 3例 ;骨瓣及骨皮瓣全部愈合 ;吻合神经的肌皮瓣均恢复 2~ 3级肌力。结论 应用带血管蒂皮瓣、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创伤性组织缺损时 ,应注意根据缺损的部位、大小、层次或深浅等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瓣及移植方法进行修复 ,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以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下肢严重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研究下肢损伤后显微修复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对644例严重下肢损伤,采用18种显微外科方法修复。结果:364例皮瓣、肌皮瓣均成活,所修复的创面完全愈合;204例骨(膜)瓣、骨皮瓣治疗骨缺损、骨折不连接,除8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外均愈合。对创伤重、多组血管长段受累、组织缺损范围大,采用对侧胫后血管桥接皮瓣移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结论:对于下肢严重的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报道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24例临床疗效,探讨老年人垂体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及手术显微镜放大5~15倍下切瘤,术后有残瘤患者辅以溴隐亭治疗或加放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5例,死亡1例,术后瘤床出血3例,随访6个月~6年,肿瘤消失12例,残瘤静止4例,复发再手术2例。结论: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2年,平均7个月。Wagner分级:1级3例,2级12例,3级10例,4级7例,5级4例。踝及跟部溃疡9例,足内侧溃疡14例,足外侧溃疡8例,窦道形成5例;溃疡范围4cm×2cm~18cm×9cm。所有创面分泌物均培养出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围手术期对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1级DF扩创后植皮尽早修复创面;2级DF清除沿深筋膜与肌间隙蔓延的深部脓肿;3级DF对窦道扩创、清除死骨与破坏关节,采用邻近筋膜瓣填塞消灭死腔,对溃疡形成者扩创后采用邻近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4级DF切除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行皮瓣移位修复;5级DF通过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再通闭塞、狭窄的血管,改善肢端血供,再进行低位截肢。采用单纯植皮治疗15例,筋膜瓣移位修复5例,皮瓣移位修复12例,经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后二期行低位截肢治疗4例。结果2例术后因足部、肺部、泌尿道感染控制不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达94.4%。植皮治疗术后皮片存活率达86.1%;2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修复创面;1例2~5跖趾关节解脱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不愈合,再次Syme截肢治疗。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满足站立、行走功能要求。结论外科治疗是DF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各级DF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19.
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1993年11月-1998年10月治疗52例各类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男25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平均70岁,新鲜骨折48例,陈旧性骨折4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42例,开放复位内固定10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4-6天可坐,10-15天能扶双拐离床部分负重行走,4周患髋活动接近正常,随访26-84个月,平均48.5个月,50例达骨愈合,2例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除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无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常见术后并发症。结论此法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固定率,能早期离床,并部分负重,从而减少了老年股骨颈骨折后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1993年8月-2007年4月治疗242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7例,女85例;年龄27~76岁。病变类型:不稳定瘢痕35例,慢性溃疡46例,鳞状细胞癌57例,恶性黑色素瘤72例,创伤引起的组织缺损32例。创面均位于足跟部,51例伴轻度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cm×2cm~14cm×8cm。患者病程1h~5年。根据创面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分别选用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创面,其中足跟外侧皮瓣34例,足背岛状皮瓣15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10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6例,游离(肌)皮瓣23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感觉重建13例。切取(肌)皮瓣范围3.0cm×2.5cm~15.0cm×9.0cm。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5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成活;2例切口轻度感染,经局部换药处理后创面II期愈合。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组织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经训练术后6个月基本可正常负重行走,步态正常。118例肿瘤患者获随访,局部均无肿瘤复发,其中2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2~26个月发现有远处转移病灶,随访至60个月的3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结论应用不同岛状或游离(肌)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可达到较理想的足跟功能重建和外形重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